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研究述评及吉林省改进建议

2020-08-04 17:37徐晓红
乡村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研究述评

[摘 要] 本文对我国、分省份和吉林省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方法进行综述;对吉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提出方法中的指标确定、弹性值确定及数据来源进行分析,提出采用全国统一的测算方法,四类指标分别采用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中间消耗和农作物播种面积,弹性值分别为耕地(农作物播种面积)0.25、农业物质费用(中间消耗)0.55、农业劳动力(第一产业从业人员)0.20;并指出因为测算结果极度依赖数据,因此看待测算结果时应保持谨慎态度。

[关键词]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16-49-3

随着农业生产各要素投入的不断增加,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未来技术进步将成为我国农业增长的主要源泉。也就是说,农业现代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科技进步,农业技术创新是农业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而测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农林牧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有助于人们从整体上把握当地的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并为政府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供支撑。

1 国内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研究述评

1.1 全國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述评

20世纪20年代,有关于技术进步贡献的测算方法及测算模型的研究开始兴起。目前,已有十几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对技术进步贡献情况进行了研究,主攻方向偏重于理论研究。我国学者研究科技进步贡献率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主攻方向更多地转为实证分析,并且研究对象多为全国或某省的某个年度或某个时段(如以5年计划为划分标准)的测算和分析研究。其中,中国农科院朱希刚研究员采用Solow余值法进行了我国和各省份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1]。同时,其出版了一本著作专门对采用的测算模型、确定的投入产出数据、规范的测算过程以及如何解读测算结果进行了论述。随后,为了方便全国测算结果的纵向对比分析以及各省份之间的横向对比分析,这个方法被国家选为测算我国和各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方法。之后学者开展了测算方法的深入研究,如陈凯在测算山西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时采用了要素结构进化率函数和要素替代弹性函数[2]。王启现采用了基于C—D生产函数的增长速度测算模型测算了我国“十五”期间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并预测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64%以上[3]。沈汉溪运用索罗余值法、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数据包络分析(DEA)3种不同的方法对1978—2005年全国经济增长源泉进行了分解[4]。赵芝俊等对1985—2005年我国农业技术进步进行研究时采用了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5]。苏斐菲研究全国所有省区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时,除了利用原来的四类数据之外,又考虑了劳动力素质、农技推广、国家政策变量[6]。以上研究学者逐步把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灰色生产函数模型、确定性前沿生产函数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法等模型引入国内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研究中。

1.2 各省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述评

为了进一步明确和比较各省份之间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很多学者进行了测算。例如,王桂荣、李双奎等釆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模型)分别测算了1991—2000年河北省和1998—2005年甘肃省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8]。另外,利用我国选定的测算方法,卫新等对浙江省[9]、王淑艳对黑龙江省[10]、徐晓红对吉林省[11]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刘芳等使用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和索洛增速方程测算了1985—2008年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12]。杨雪姣利用DEA模型对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DEA方法能更客观和准确地反映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13]。赖晓璐等测算2008—2012年辽宁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时采用了增长速度方程[14]。为了便于结果的纵向和横向比较,各省市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时,多采用朱希刚提出的方法或稍有改进,创新性较少。

1.3 吉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述评

具体到吉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学者多采用国家统一规定使用的方法,如潘鸿的测算结果显示吉林省“七五”期间为28.12%,“十五”期间为45.28%,2006—2007年为51.10%[15]。徐晓红也利用朱希刚的方法对2003—2008年、2008—2011年吉林省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分别是53.36%和54.71%[16]。陈丽媛也利用该方法测算得出1995—2010年吉林省年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35.53%[17]。以上研究均采用国家统一使用的方法,但结果不同显示出指标值来源不一致和弹性系数差别。例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对国民生产总值(GDP)、中间消耗、耕地数据均进行过调整,变动幅度较大。也就是说,曾利用此前数据测算的研究结果和据此所得的结论可能不够准确。因此,统一的数据来源和弹性系数才能更好地保证测算值与实际变动趋势达到更好的拟合。

综上,数年来学者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算方法进行了非常多的研究,我国学者大多是立足某个时段全国或某个省份的视角,研究所涉及的区域覆盖了我国大部分地区。这些研究对当地制定农业科技政策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2 吉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改进建议

2.1 指标的选取

为了更贴近实际生产情况、保证统计数据的易得性,将农业总产值、物质费用、劳动力和耕地投入产出指标更换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间消耗、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和农作物播种面积。为了使测算结果与前期测算结果具有可比性,在数据采取上尽可能保持来源一致。

2.1.1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其包含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这个指标的名称没有变化,但内涵有所变化,2003年以前的数据不包含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在数据准备中应注意采用最新版本的年鉴,采用调整后的数据。

2.1.2 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利用现有年鉴数据,采用的是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来替代物质费用。通过年鉴的指标解释可知中间消耗完整地包含了农林牧渔业资金投入的内容,因此用中间消耗代替农业物质费用是可行的。

2.1.3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考虑年鉴数据的易得性,利用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来代替农业劳动力这个指标。因为这个指标与农林牧渔业的内涵几乎相同且容易获取,因此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大体上可以反映出农业劳动力的变化情况。

2.1.4 农作物播种面积。由于近年来年鉴没有登记耕地面积数据,无法获得真实数据,因此基于由于土地是种植业最基本的投入要素的考虑,使用农作物播种面积来代替耕地面积指标。这个数据可以方便地从年鉴中获取,但要注意其与实际的土地投入有一定差距。为排除气候影响,采用平滑法,均采用前后3年数据的平均值来计算。

2.2 弹性系数的确定

农业科技进步率的计算难点在于各指标弹性系数的确定。测定弹性系数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长期研究发现,农业物质費用(中间消耗)的弹性较高,农业劳动力(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弹性较低,而土地投入(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弹性变化不大。因采用不同的弹性系数会导致结果不同,考虑吉林省农业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中上游位置,各弹性的确定不宜有过大的调整。对弹性值的确定方案如下:耕地(农作物播种面积)弹性值为0.25,农业物质费用(中间消耗)弹性值为0.55,农业劳动力(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弹性值为0.20。

2.3 数据来源

农业是一个复杂的投入产出系统,测算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时,在指标选取上要考虑尽可能形成一个封闭系统,如农业总产值的计算范围是农林牧渔业,那么选取投入指标时一定要注意劳动力、土地、物质费用的选取范围也最好是农林牧渔业。如果指标选取范围不一致,将直接导致测算结果存在偏差。目前,测算结果极度依赖统计年鉴,利用同一系列统计年鉴往往不能集齐全部数据,所选取数据的计算范围也不能达到一致。因此,学者和政府部门在看待测算结果时应保持谨慎态度,不可盲目轻信。另外,在弹性系数确定这个难点上,建议直接采用全国的弹性系数值,这样有利于各阶段结果的比较,不受弹性系数的影响。数据的来源建议为优先选择《吉林统计年鉴》的最新版本,然后是《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的最新版本。

参考文献

[1]朱希刚,刘延风.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的意见[J].农业技术经济,1997(1):17-23.

[2]陈凯.农业技术进步的测度:兼评《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2):124-128.

[3]王启现,李志强,刘振虎,等.“十五”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与2020年预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6):416-419.

[4]沈汉溪.中国经济增长源泉分解[D].杭州:浙江大学,2007.

[5]赵芝俊,袁开智.中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及分解:1985—2005[J].农业经济问题,2009(3):28-36.

[6]苏斐菲.我国分省区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7]王桂荣.农业科技进步因子对河北省种植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3.

[8]李双奎,谈存峰.甘肃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及分析[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6):143-147.

[9]卫新,王美青,毛小报.浙江省“九五”期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02(4):46-48.

[10]王淑艳,葛家麒,赵红杰.科技进步对黑龙江省农业产值增长贡献率的测算和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1):89-92.

[11]徐晓红,孙云农,杨双,等.2008—2011年吉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与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13(6):16-18,31.

[12]刘芳,李炳军.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和分析[J].技术经济,2010(12):74-76,121.

[13]杨雪姣.基于DEA方法的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4.

[14]赖晓璐,葛立群,贾可.辽宁省2008—2012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定与分析[J].农业经济,2015(10):21-22.

[15]潘鸿,刘刚.吉林省农业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9(6):96-105.

[16]徐晓红,王洪丽,郭亚梅,等.2003—2008年吉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J].吉林农业科学,2011(3):61-64.

[17]陈丽媛.吉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分析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研究述评
国外城市休闲化研究述评及启示
近几年来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研究述评
国外私立大学管理体制研究述评及启示
基于文献分析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述评
安徽古代文人曲家剧作文献研究述论
房产税对房价影响理论研究述评
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诚信缺失及治理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