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2020-08-05 12:38任俊帆
市场周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韧性产业结构升级

任俊帆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 南京210023)

一、 引言

2008 年,起因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危机之后,我国部分区域能够直面冲击,迅速从冲击中复苏,然而,也有部分区域的经济在危机中出现了衰退,并且这种衰退的状况尚未改善。 不同区域应对危机的能力千差万别,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区域之间经济韧性的不同。 经济韧性强的区域面对危机能够快速适应,而经济韧性弱的区域面对危机则适应力较弱。 普遍认为,区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于区域经济的稳定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越高,那么区域的经济运行则会越平稳,从外部冲击中复苏的时间则会越短。 产业结构是衡量区域经济韧性的重要因素,研究区域产业结构对于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有助于厘清产业结构作用于经济韧性的内在机制,把握我国区域之间经济韧性差异的整体情况。 此外,本文的研究也可以为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区域经济韧性的提高提供政策建议。

二、 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经济韧性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两类。

一是经济韧性指标体系的构建。 Briguglio 等基于四个层面:宏观经济稳定性、市场效率、良好的政治治理与社会发展构建了一个经济韧性指数;与之类似,Kahsai 等通过工业多样性、企业活动和商业动态、人力和社会资本、规模和接近度以及物质资本构建了一个经济韧性指数;Lauryn Ringwood 等利用就业数据构建出经济韧性指标。 徐媛媛和王璨从生产力水平、区域创新、政府支出、产业结构等方面构建了影响区域经济韧性的变量指标;王静从经济稳定性、经济敏感性和经济应对性三个方面构建了区域经济韧性框架。

二是经济韧性影响因素的分析。 Augustine 等、Fingleton等、Han 和Goetz,以及Martin 利用就业数据研究地区经济韧性;Davis 则是研究失业与经济韧性的关联性;Lewin 等利用个人收入,Crespo、Suire 和Vicente 利用知识网络结构研究了经济韧性;Lewin 等利用收入不平等和其他国家的经济驱动力解释了经济韧性。 国内学者徐媛媛和王琛以浙江省和江苏省为例,建立二元Logistic 回归模型,从县域尺度上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因素。

三、 经济韧性指标构建及现状

(一)指标构建

本文在参考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选定人均GDP、城镇化率、外贸依存度、城镇失业率、第三产业比值、专利申请数六个核心指标构建经济韧性指标体系,并使用熵权法测度经济韧性。 熵权法的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由于各指标数据量纲不同,无法将其进行综合比较,故要将其综合为一个指标,进行去量纲化处理。

式中,xij表示第j个指标第i个城市各年的取值,V'ij表示无量纲化后的值。 为避免数据出现零值,需要通过平移V'ij的值,因此,定义vij=V'ij+1,然后计算其中某一指标占年度所有数值的比重wij:

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为产业结构高级化系数(TL),产业结构升级的本质规律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国产业结构会经历由第一产业主导向由第三产业主导而转变,因此,本文遵循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规律,参考蓝庆新等学者对产业结构升级指标的构建方法,分别赋予第一、二、三产业不同的权重,最终构建出如下产业结构升级指标。

i表示第i产业的产值所占生产总值的比重,TLi表示产业结构升级的水平,值在1~3 之间,值越大表示产业结构升级的水平越高,反之,则产业结构升级的水平越低。

(二)经济韧性现状

表1 是对数化处理之后2008~2018 年我国31 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平均经济韧性指数,从表1 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东部整体的经济韧性水平最高,中部次之,西部的经济韧性水平最低。 从各个省份的数据来看,江苏省的经济韧性水平最高,对数化后的经济韧性指标均值为9.6953,广东省对数化后的经济韧性指标均值为9.4293,浙江省其次,位列第三,而我国西藏、青海、海南等地区受限于本身经济发展水平不足和地理区位较差等原因,其经济韧性水平较低。

表1 2008~2018 年我国31 省(市、自治区)平均经济韧性指数

四、 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城镇就业率、GDP 水平和市场化指数作为解释变量,最终回归模型如下设置:

(6)式中,i和t分别表示省份和时间,TLit表示产业结构高级化系数,empit表示城镇就业率,marit表示市场化指数,GDPit表示GDP 水平,c为常数项,εit表示均值为零、独立同分布的误差项。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各省市2009~2019 年统计年鉴以及Wind 数据库。

表2 基本回归结果

按照1986 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七五”计划中划分我国区域的标准,从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四个层面进行了异质性讨论,表2 的结果显示,除东部地区以外,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对经济韧性有显著正向影响,这表明产业结构的升级会促进区域经济韧性的提高,东部地区系数不显著可能的原因在于产业结构升级对于经济韧性的影响具有分位数的阶段特征,对于经济韧性水平不高的中、东部地区影响较为显著,而对于经济韧性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影响则不明显;就业率对全国及东部地区的经济韧性有正向影响,表明就业率越高,我国整体及东部地区的经济韧性水平越高,这与Au-gustine 等的观点相符;GDP 水平系数均为正且显著,表明GDP 水平与经济韧性水平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市场化指数对全国及西部地区经济韧性的系数为负且显著,对中部地区经济韧性的系数不显著,这表明市场化进程与经济韧性水平的关系不明显甚至存在负向关系,这与近年来我国一些学者认为部分地区经济衰退是市场化进程滞后所致的观点相矛盾,可见影响区域经济韧性的核心要素是产业结构升级而非市场化进程。

五、 结论与建议

本文研究了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升级对区域经济韧性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就业率水平以及GDP 水平对于区域经济韧性也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与部分学者的预期相反的是市场化进程并非是影响区域经济韧性的关键因素。 此外,我国不同区域之间经济韧性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别,东部地区的经济韧性水平要明显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韧性水平。

产业结构水平作为影响区域经济韧性的重要因素,如何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加快区域经济韧性的提高是关键,可行的方法是地方政府应大力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大科学教育以及研发方面的投入,适当采用引进外资的方式获取新技术,推动科技的发展来带动产业结构的整体转型升级。 也需要大力发展区域核心产业,发挥核心产业的溢出效应,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从而创造出的就业条件,以此来带动区域经济的长期发展。 同时,不同区域需要实行不同的产业发展战略,要实现不同区域之间产业结构水平总体上的协调。 东部地区要兼顾周边的发展情况,积极调整自身的产业政策,发挥空间溢出效应,同时也要积极鼓励新兴产业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中西部地区则可以发挥区域特色,重点培养优势产业,通过宏观调控、资源配置、政策鼓励等措施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升级。

猜你喜欢
韧性产业结构升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稳住农业基本盘 增强发展“韧性”
数字孪生技术打造韧性城市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第九章 升级!我的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