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干预和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①

2020-08-05 06:44朴东顺黄广为魏键楠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脑出血家属高血压

刘 艳,朴东顺,黄广为,魏键楠,杨 雪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脑出血作为高血压常见并发症,是颅内局部微动脉血管壁在长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影响下,血管壁变薄破裂后所引发的颅内出血并发症,发病后可在高血压病情基础上在短时间内增加出血量,造成局部脑组织及神经组织的缺氧缺血性坏死风险,对患者大脑及神经功能均具有严重危害。临床中,手术治疗是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治疗手段,可在明确患者出血病灶后,经开颅或微创术式,对出血点进行夹闭及血肿清除后,实现对患者大脑及神经功能的积极维护,以实现减轻疾病不良预后的治疗预期,但在实际治疗中患者术后仍存在较高偏瘫、共济失调、失语等致残及一定严重术后并发症风险,对患者手术预后安全及康复造成不良影响,故需在围手术期内采取有效护理方案,降低上述不良预后发生率[1~3]。因此,为对比分析认知干预和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特开展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6-12~2019-07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94例纳为研究对象,取随机数字配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样本量均为47例。

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49~76岁,中位数(62.54±3.27)岁,高血压病程5~13年,平均(9.02±2.15)年,其中开颅手术者19例、微创手术者28例;观察组,男24例,女23例,年龄47~75岁,中位数(61.05±3.11)岁,高血压病程5~15年,平均(10.05±2.21)年,其中开颅手术者20例、微创手术者27例。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

诊断标准:患者急救送医,经询问患者描述既往病史、临床查体、CT或MRI诊断后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诊断标准,且均需接受手术治疗;家属术前经了解研究细则后,同意患者参与研究,签署《知情书》。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是在家属知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且积极的配合研究以及随访。排除标准:排除发病至入院时间>6h者;排除合并手术禁忌证者;排除入院时已合并休克或深度昏迷体征者。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案根据患者出血点位置及家属意愿选取开颅手术或微创手术方案。

围手术期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术前根是据手术要求对患者实施备皮、肠道准备等,进入手术室后予以患者插管,并辅助主治医师实施治疗;术后需先将患者送至NICU内接受预后治疗,实施NICU护理,待患者苏醒、生命体征平稳后转送至普通病房根据本院神经外科术后护理规范内容实施护理,如压疮、误吸预防护理等。

观察组接受认知干预和康复护理:(1)认知干预:认知干预的实施主要分为术前及术后两部分。术前认知干预的实施需在患者接受纠正治疗生命体征稳定,恢复基本意识后,在家属陪同下对患者本次所接受治疗术式进行详细介绍,并对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高危风险、高危并发症、手术风险性等相关信息开展知识宣教,使患者及家属均可在明确治疗效果及风险性基础上,做好心理建设及准备;术后认知干预的实施,需在手术结束第一时间告知家属是否达到治疗预期及患者术后情况,缓解家属焦虑情绪,在NICU治疗期间,需指导家属在探视时间内在患者低语进行言语鼓励或诉说患者病发前相关回忆,通过患者意识认知活动刺激其大脑及神经功能,起到一定促醒作用;待患者苏醒意识恢复后需及时告知其手术效果及预后治疗信息,缓解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绪。(2)康复护理:康复护理的实施均在术后转送至普通病房后实施。首先,需对患者周身肌肉组织进行按摩,避免肌肉组织萎缩情况的发生,并予以周身关节被动扭转、屈伸、旋转等运动,维持关节活动性,降低关节僵化风险,需早、中、晚各实施一次按摩、关节活动护理;其次,在患者自主进食功能恢复后,可及时开展吞咽障碍预防性康复护理措施,引导患者积极进行吞咽及口腔肌肉活动训练,待恢复基本吞咽功能后可先予以患每日少量流食喂养,待患者可基本完成自主吞咽后,予以半流食喂养进一步促进吞咽功能的康复[4~7]。

1.3 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抑郁心理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术后并发症及护理评价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对比

患者术前焦虑、抑郁心理评分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较术前均有降低,但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对比分)

2.2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患者术前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均有不同幅度提升,但观察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上升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2.3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术后护理期间,对照组中出现肺部感染2例、尿路系统感染2例、压疮5例、误吸4例,颅内二次出血2例,共15例,发生率为31.91%(15/47);观察组中出现肺部感染1例、尿路系统感染1例、压疮3例、误吸1例,共6例,发生率为12.77%(6/47)。表明,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明显(P<0.05)。(χ2=4.9667,P=0.0258)。

2.4 护理满意度对比

术后护理期间,对照组中家属护理质量评价满意19例、基本满意17例、不满意11例,总满意度为76.59%(36/47);观察组中家属护理质量评价满意25例、基本满意19例、不满意3例,总满意度为93.62%(44/47)。表明,相较对照组,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评价提升显著(P<0.05)。(χ2=5.3714,P=0.0205)

3 讨论

围手术期护理实施质量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心理健康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患者术前焦虑、抑郁心理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较术前均有降低,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均有不同幅度提升,但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下降幅度及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上升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明显,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采用认知干预和康复护理,可在使患者及家属明确手术风险性基础上,调节心理状态,积极匹配和手术实施,并在术后针对性康复护理实施下,实现对各类并发症的有效预防,实现对患者疾病后受损生理机能的有效维护,进一步提升手术实施质量及效果[8~10]。

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采用认知干预和康复护理可实现对患者术前心理准备质量的有效提升,且可在术后降低并发症风险,为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提供护理基础,护理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脑出血家属高血压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全国高血压日》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