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 潮流 转变
——对国内黑胶唱片复兴及实体唱片业现状的一些思考

2020-08-06 04:51■宋
人民音乐 2020年7期
关键词:黑胶唱片销量

■宋 炜

从2010 年左右,黑胶唱片这种音乐载体开始越来越被国内消费者所关注,强势回归的态势让唱片界和乐迷躁动兴奋。不论是咖啡店还是创意集市,唱机和黑胶的身影频繁地出现在视线之中,黑胶成为乐迷们心照不宣的品位标志。毕竟,先进的数字技术在消除多余杂声的同时,也让声音失去了些许温暖的感觉,而黑胶唱片的声音质感在许多发烧友耳中是最完美的,同时它仪式感的播放方式更像是对音乐家伟大作品的最好致敬。

黑胶走上了一条回归之路,放眼国际唱片业也是如此。2010 年左右,全球黑胶唱片的销量开始回升,尤其是2012年后,黑胶唱片营收额每年都以3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根据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的相关数据,从2007 年到2016 年,十年之间黑胶产业收入增长了十倍。①据尼尔森音乐调查最新数据,2019 年美国黑胶销售额达5.04 亿美元,连续14 年增长,共销售1884 万张,达到历史销量最高点,占实体专辑销量的25.6%。②在欧美一些主要国家,情况大体相似,近年黑胶销量纷纷突破历史最高点,创下了上世纪80 年代黑胶产业全盛期之后的又一个巅峰。

在国内,黑胶唱片的发展历史一度是与国际主流唱片业同步的。1949 年前,中国的音乐产业主要由百代、大中华、胜利等外资唱片公司所主导,但其从业人员和音乐内容却是完全的本土化,那时的中国流行音乐与国外相比,丝毫不落下风,以《玫瑰玫瑰我爱你》《夜来香》《夜上海》为代表的一批流行歌曲在国外也广为传唱。黑胶唱片在当时就是潮流和时尚的代表。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中国的唱片业得到迅速发展。上海解放后的第三天,新政权就接收了大中华唱片厂,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版了《解放区的天》《军队向前进》《唱胜利》等第一批唱片。此后,大量富有时代感的新作品得到出版,以歌曲、音乐、戏曲曲艺和古典乐为主要内容的唱片源源不断地发往全国各地。唱片发行在1960 年达到第一次高潮,年发行量超过1100万张。此后,在经历了“文革”的低谷之后,1976 年唱片业得到恢复,1977 年发行量首次突破了2000 万张。进入1980 年代后,在盒带和CD 等载体的冲击下,黑胶唱片渐归沉寂。

上世纪90 年代,中国唱片上海公司的最后一条黑胶唱片生产线关闭,生产线出售给了日本公司,此后国内二十几年不再生产这种唱片载体。但是国际上黑胶唱片的生产和发行始终没有停止,作为与卡带和CD 并存的载体一直存在着。值得一提的是,卖到日本的这条生产线直到今天仍在东洋化成公司正常运转着。2010 年左右,国内黑胶表现出强劲的回归态势。随着黑胶销量的复苏,在停止生产二十多年后,国内又开始引进生产线。从2015 年新的生产线进入中国,目前国内共有三条黑胶生产线,广东两条,上海一条。这为黑胶唱片整个产业链在中国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近年来虽然国内的黑胶销量节节攀高,但缺少权威性的整体数据统计。在这里,本人以供职的中唱上海公司为例,列举部分数据,希望通过这种管窥的方式来说明黑胶近年来的复苏。(见图表)

2010 年下半年中唱上海公司以《珍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创作50 周年纪念》为起点,开始重新出版发行黑胶。这个版本录音于1959 年,由俞丽拿独奏、樊承武指挥上海音乐学院管弦乐团伴奏,是《梁祝》问世以来的第一个历史录音版本。中唱以这个具有历史意义和价值的版本宣告了自己的重返黑胶之路。从图表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十年间黑胶销量的增长趋势,需要说明的是,2017 年销量的突然下滑是由于生产线从国外引进调试,生产断档而造成的,并非市场原因。

十年间中唱上海公司共出版了上百个黑胶片号,至2019年底共发行销售黑胶唱片20 万张。内容主要以复刻老歌、乐曲和戏曲为主,新版的音乐内容较少,以怀旧题材为主打,其中一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老歌销量抢眼,《金嗓子周璇》一版再版,销量逾三万张,成为销量最多的单张黑胶专辑。此外,上海老歌精选集《夜上海》、俄罗斯歌曲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京剧四大名旦》等也都销量过万,成为黑胶市场上的“明星产品”。

综合以上资料可以看到黑胶唱片的复苏态势非常明显,但是冷静思考下来,这种单载体的复苏并不代表整个唱片业的复苏,而实际上是与实体唱片功能的转变有着密切关系的。互联网流媒体音乐的搜索获取和使用便捷性远远超过CD等载体,更不要说在购买价格方面所占的优势,国内目前几大音乐平台有着海量免费资源,即使一些最新热门需付费的资源,其价格也远低于一张实体CD。这种情况下,实体唱片的功能与以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一,实体唱片的音乐传播功能大大弱化。一首新歌的传播,以前很大一部分靠卡带、CD 这些实物载体的播放,但在互联网兴起后,开始逐渐由网络下载承担起这部分功能。近几年随着4G 技术的应用,流媒体音乐更是成为音乐传播的主力军。试问,现在要寻找一首新音乐作品,谁的第一反应不是拿起手机到音乐平台去搜索,又有几个人会去书店买张唱片听听?这种技术的进步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音乐消费习惯,是不可逆的。因此,以前实体唱片所具有的音乐传播功能实际上已经转入互联网音乐,尤其是流媒体音乐身上。可以说,目前实体唱片基本上已经不具备这个功能了。

第二,当前实体唱片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收藏上。随着实体唱片传播功能的弱化,销量锐减,实体唱片已经从大众快速娱乐消费品变成了音乐收藏品,而黑胶唱片恰恰成为能够承担起这种功能的载体,这正是近年来黑胶销量迅速复苏的根本原因。我们看到,一些黑胶网站上不乏标价几千甚至上万元的二手黑胶唱片,以前发行的一些普通的古典黑胶唱片均价也在两百元以上,而少数反映重要历史事件的老唱片更是备受藏家追捧。尤其是“文革”时期发行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唱片,品相全新的8 个样板戏全套唱片如今价格已高达三万多元。黑胶的收藏价值得到普遍认同,成为不少发烧级音乐爱好者的新宠。当前的大多数人的音乐消费路线通常是通过互联网流媒体认识音乐作品,对心仪作品更深层次的消费需求就是收藏,前半部分需求是海量的、不经意的,后半部分则是精挑细选的,这种精挑细选的收藏需求很大程度上转化为黑胶唱片的销量。

黑胶比其他实体唱片载体更具有收藏价值,这一方面是因为黑胶还原的声音最接近原始录音和现场,给人一种“温暖”感,这有别于数字音乐的“冰冷”感。此外,黑胶的质感也是它受欢迎的重要原因。据调查,相当一部分购买黑胶唱片的消费者并没有播放设备,但是他们也会通过购买黑胶来收藏自己喜爱的音乐,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黑胶沉甸甸的质感可以满足他们的收藏心理需求。

目前很多音乐人通常采用互联网流媒体到黑胶载体的出版路线。新作品的发布主要通过音乐平台,在平台上验证作品的艺术性,如果取得不错的反响,在受众有一定的收藏需求后,再通过黑胶唱片的形式进行实体出版,这已经成为一条产业链。黑胶已经成为音乐消费的重要载体和习惯。

在互联网流媒体音乐承担起音乐作品大部分的传播功能后,这种媒介引发的两面性影响也开始日益凸显。一方面,流媒体的便捷性不但表现在受众端,使受众随时随地方便地获取,也表现在发布端,发布人同样可以便捷快速地发布自己的作品,使作品在很短的时间内传播出去。这种发布的互联网速度是实体唱片无法相比的。另一方面,这种发布的便捷性却因为缺少“把关人”,往往会产生出大量的“数字垃圾”,作品的艺术性得不到保证,优秀作品不易发现。互联网平台当然也会把关,但它多是从政治、法律角度的审查和审核,与我们说的实体唱片业对艺术性和商业性方面的“把关”概念有所不同。而后者的这种把关对音乐作品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在它层层把关的体系下虽然对某些好作品也有遗漏,但至少能够使大部分真正值得出版发行的东西得到问世。这种专业的把关体系是目前的互联网音乐平台所不具备的,平台只是把巨量的资源堆在受众面前,高喊一声:“你们挑吧!”受众开始欣欣然,不久就会选择疲劳,只能放弃,良莠混杂,好的东西就很难出来。现在很多人听来听去还是喜欢听老歌,流传度广的新歌屈指可数,每年年底的音乐排行榜都难以维系,原因很多,但是实体唱片业受互联网冲击而衰落也是形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

互联网对实体唱片的冲击是趋势,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新技术替代老传统的进步,是后浪推前浪式的时代进步。在这种趋势之下,只有将互联网与音乐深度融合的商业公司才能生存下去并得到成长,一批死守传统出版模式的唱片机构的消亡是不可避免的。目前来看,互联网音乐平台比传统唱片公司达到这种深度融合更具优势,更有希望,而传统唱片机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面临巨大的挑战。

黑胶唱片的复苏其实折射出的是实体唱片业的衰落,唱片载体传播功能的弱化导致以前海量的需求急剧萎缩,而目前黑胶这种精品收藏的价值属性,也决定了它的销量在复苏到一定水平之后,不会再有大的增长,而是在一定的量上保持稳定。因此可以说,黑胶唱片的复兴绝不代表唱片业的复苏,这种单个载体的复苏背后是其他载体的消亡,是整个唱片出版业的衰落,这种复苏挽救不了实体唱片整体下滑的趋势。对于这种趋势,唱片业从业人员应该有清醒认识,顺势而为,转变思路,紧紧抓住实体唱片凸显的收藏价值属性,在这一块“保留地”精耕细作,做出大文章。

①据Music Business 网站《2017 中国黑胶产业概览及黑胶消费者调研分析》,http://www.chinambn.cpm/index.phpa=shcw&c=content&id=4863,2020 年5 月20 日查询。

②综合新浪网《尼尔森:2019 年年终音乐报告》,https://tech.sina.com.cn/roll/2020-01-31/doc-iimxxste7770915.shtml,公众号音乐财经1月14 日《尼尔森音乐2019 报告发布》,2020 年5 月20 日查询。

猜你喜欢
黑胶唱片销量
大自然的唱片
同比增长130%!剑指3万吨销量,丰华黄颡料迎来大爆发
CIT十周年纪念唱片预告与简介
盘点2018年车企销量
坏唱片
黑胶LP特别推荐
黑胶LP特别推荐
黑胶LP特别推荐
黑胶LP特别推荐
2016年度车企销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