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百问(五)

2020-08-07 08:07洪厚甜
艺术品 2020年5期
关键词:大篆刻石线形

文/洪厚甜

秦 峄山碑

谷风:老师好!秦诏版应该用什么样的线质去表达?我们应怎样定位秦诏版的线?

洪厚甜:秦诏版应该是篆书里边非常奇特的一块,它也是秦代篆书里非常有特色的一个板块。我们在对篆书进行学习研究的时候,对秦诏版的这一块,还是力求写出它的高古,它不是小篆的那种圆润流畅、清丽婉转,它一定要写得高古凝重。为了实现这个审美目标或者审美定位,那就肯定要调动大篆的线形来完成。那么这里面包含了几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内容:第一是绞裹,毛笔在运动过程中呈现的状态,毛笔不是平拖,也不是平推,也不是很机械的那种一般的没有提按的线形,毛笔跟纸要有强烈的摩擦,这种强烈的摩擦不是单一的,也不是平均的,是需要有变化的迟涩、张弛的这种收放的变化。

秦诏版还有一个不同于其他篆书的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它以方折为主,那么这里面的方折处的线与线的交接、搭接的状态,也是非常需要讲究的。那么怎么来学习和解决这一块呢?你就要认认真真去观察清代以来顶级的艺术家,他们处理方折的这种智慧。你看齐白石就是一个典型的写方的篆书的大师、高手,当然还有吴昌硕,还有赵之谦,还有杨沂孙,包括黄宾虹。他们处理篆书的一些交接处,尽管他们是在处理圆的,也可以成为我们对方的交接的借鉴和引发我们的想象、探索的一些元素。总之,首先是审美的定位,在完成符合审美定位的前提下,调动所有的技术去表现。

董康健:请问老师,诸如《散氏盘》这样的帖子,该如何学习?我觉得字形写得多像也没有意义,本身法度就不强,那么相对于其他的篆书碑刻,从《散氏盘》我们应该学习什么特点呢?

洪厚甜:篆书的学习,主要就看你的目的是什么。一般作为技法型的这个补充训练,就是基础性的技术训练,提高线质、增加线质的意趣意味,这样我们通常不一定选择《散氏盘》的,或者选其他的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小篆选《峄山刻石》,大篆选《石鼓文》,就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也就说你一辈子写《石鼓文》,对大篆线形的训练,增加线的内涵的丰富性已经足够了。

当然,如果你是要在篆书上做自己的追求,把篆书作为自己主要的创作手段跟努力方向,那么在选择上,肯定视野就要更加开阔。那么《散氏盘》肯定是绕不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帖子,既是基础训练的,一个风格塑造参照体系的一个范本。不管什么帖,学习它,我们首先是建立在对这个学习对象熟悉的基础上。这个熟悉,第一是对文辞的熟悉,就是你要从这个层面上去学习它,你要对它的文意,就是整个文字进行准确的识读。现在我们有很多研究成果,有很标准的文本,我们都可以参照,这个是必须要了解的。第二,跟《散氏盘》相近的或者相同的或者相背的各种风格的同时代的篆书,你要参照,通过参照比较来确认《散氏盘》的风格在这一组里,就是三代的金文里边它独特的风格和它的技术内容。

那么对它的技术内容的分析,篆书大篆的线形,这个是大的风格定位。在篆书里面,《散氏盘》又是一个比较消散的,它不是很紧的,它比较消散、宽博、古拙、朴重。这样的基本的风格特征定决了它的字形是依据它构型的原理,也没有做过多的压缩或者对风格的特别强调。那个《虢季子白盘》就是通过收敛简化,增大它的空间、字距来获得风格特征。《散氏盘》更自然一些,字内的空间跟字外的空间都没有太大的落差,那么我们关键是对线形本身的把控,对线条生成的把控,对线条与线条生成衔接的把控,对整个字内局部主次关系的把控,对字与字之间的强弱、主次、呼应关系的把控,由局部走向整体,由单字的构成帖碑走向通篇的组合,这些都是要关注的。

总之,既要立足于字帖本身,还要参照它同时代的其他的风格的帖碑,既要立足于秦与先秦,还要注重学习清代的大家在解读这些碑帖上的技术的延伸应用、诠释、理解、把控、表现。总之,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论哪一个点都是我们整个学习中的一个部分,只不你侧重点不同,它起的作用不同,它担任的角色也会不一样。

汉 礼器碑 碑侧

慕庄:洪老师,请您谈谈学习隶书的取法和路径。谢谢!

洪厚甜:隶书也有一个庞大的体系,我们学习隶书惯常都是从汉碑开始的。实际上我们对隶书的学习就是对汉代隶书的学习,就是对汉碑的学习,对汉代碑版、汉代简牍和汉代所有书迹的研究。

说实在的,要做深层次的学术上的追问,不能仅就汉碑去学汉碑,也不能仅仅局限在汉代的书迹里边去学汉碑、汉代的隶书,而应该从篆书开始,从研究线开始。因为隶书汉碑所有用的线条实际上都是篆书的线条。不管汉简也好,汉碑也好,帛书也好,都是这样的。

有了线条的技术基础以后,我们再去学习汉碑就有了一个前期的铺垫,有了一个技术的准备。那么三大板块是我们学习隶书必须要研究的:第一,东汉标准隶书,就是以《乙瑛碑》《曹全碑》和《礼器碑》为代表的;第二个板块是方正一路的汉碑,以《张迁碑》《鲜于璜碑》和《西狭颂》为代表的;第三个板块就是以摩崖书的《石门颂》《杨淮表记》和《封龙山碑》为代表的。《封龙山碑》尽管不是摩崖是碑版,但是它具有摩崖的格局和体势,和《石门颂》《杨淮表记》这些有很多相近的东西,更适合把它写得宽博、大气,更自由开张。

在具体的技术对应处理上,大家注意,我说的东汉标准隶书是以精美著称,方正一路是以厚重为特色,《石门颂》这一路就是既要有古厚的线质,同时又要有姿态奔放、开张、宽阔的气度和气魄。

这三个板块的互补,再加之我们对汉简书写性的研究,可以说我们就能走到隶书书写的一个比较深的层面去,进而在汉的基础上再对从清代以来的包括近现代隶书大师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在确立个人风格的形成上会有更好的参考价值,我们由此在隶书书写上走向一个高的层面是完全可能的。

心慕手追:洪老师,请问西汉比较有代表的汉碑包括哪些。目前比较流行的汉碑,好像都是东汉的。

洪厚甜: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书法史的常识性问题,只要稍微了解中国书法史,都可以非常明确知道这个答案,我们还是要注意多看。借这个问题我给大家的提示是,西汉刻石重点还是《莱子侯刻石》《五凤刻石》,还有连云港疆界刻石。西汉刻石的数量并不多,汉碑集中在东汉,西汉的早期隶书跟东汉的蚕头燕尾,具有非常明显装饰性的隶书是有区别的。那么,正因为装饰性、蚕头燕尾不明显,所以它在结字上更加质朴、朴实,更有篆书的一些古意元素在里边,更朴、横向取势更明显。

秦诏版实物图

秦诏版拓片

应该说,我们大家在书法的隶书学习上,东汉是一个基础技术学习必须要强化的板块。尤其是《乙瑛碑》《曹全碑》《礼器碑》,这种典型的汉碑是基础学习的重点。然后要在方正一路的《张迁碑》《西狭颂》《鲜于璜碑》这一类的上面进行开拓性的学习,避免那种一味地写俗、写扁的倾向,要把隶书结构空间的张力写出来。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石门颂》《杨淮表记》这一类,然后过渡到西汉碑刻的学习,才能让隶书的格调、品格、意境得到更高层次的拓展,通过对西汉的学习提升隶书的格调。

猜你喜欢
大篆刻石线形
短线法预制节段梁线形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书法(大篆)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线形控制分析
篆书、隶书赏析
谈秦七刻石
海中刻石 拙中取意
大篆的临摹与创作
多边形电极线形离子阱质量分析器的结构与性能
秦始皇刻石还剩多少
浅谈公路设计中的平、纵线形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