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档短窑的操作技巧

2020-08-07 08:17张高科姚营娇
水泥技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窑内生料回转窑

张高科,姚营娇

位于伊拉克南部NAJAF省的某水泥厂2016年8月竣工投产,正常运转时,熟料产能达6 100t/d。该生产线回转窑采用两档悬浮式轮带且无大齿圈的两档短窑,传动方式为主电机带动减速机,减速机带动托轮转动,托轮与回转窑轮带接触,靠摩擦力带动回转窑转动,基本设计参数见表1。

该生产线生料均化库的储存量为15 600t,结构为CF型,库底设有100t的称重小仓。生料从均化库出来入称重仓,经转子秤(量程为0~510t)定量给料,通过提升机、斜槽和分格轮进入预热器,在预热器和分解炉内进行充分热交换后入窑,经回转窑煅烧和篦冷机冷却后得到成品熟料。

1 两档短窑操作技巧

1.1 控制入窑生料的分解率

由于该回转窑比常规6 000t/d熟料生产线配套的回转窑短,为了保证该回转窑的正常运转,需要适当提高入窑物料的分解率,将其分解率控制在96%左右。如果入窑物料的分解率<95%,由于回转窑的负荷大,熟料产量将难以提高,还会出现“生烧料”现象;如果入窑物料的分解率>97%,则需提高分解炉的温度,窑尾温度也会随之升高,导致窑尾烟室结皮严重。

表1 基本设计参数表

1.2 薄料快烧

操作短窑时,需采取薄料快烧的方法。物料入窑后,在保证窑况稳定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高窑速,降低窑的物料填充率。在回转窑快速转动的情况下,物料被带起的高度变高,物料和窑内热气的热交换更加充分,生产的熟料颗粒和质量都较为均匀。由于窑的长度较短、窑内物料填充率高,若回转窑转速慢,则易造成窑内通风不好、窑内燃料燃烧不充分、高温点后移,造成回转窑35m处的副窑皮频繁垮落,导致黄心料增加,影响熟料的产质量。在正常满负荷生产情况下,窑速一般控制在3.8~4.0r/min、窑填充率控制在12%~13%较为合适。

1.3 调整火焰形状

操作此种短窑时,窑头的火焰形状略短、活泼有力,最为适合。如果火焰过长,窑内高温点后移,窑内物料容易提前出现液相,导致窑内结圈,窑尾烟室结皮严重;如果火焰发散无力,高温点不集中,则容易出现生烧,影响熟料的质量。

该窑重油燃烧器调整手柄位置所对应的火焰形状见表2,窑头火焰形状宜以手柄开度4~6时的火焰形状为主。

1.4 旁路放风系统

当地原材料含硫量高,设计时采用了旁路放风系统。旁路防风的进风口位于上升烟道的位置,可以吸走部分由窑内进入上升烟道的废气,同时吸进部分冷空气,使废气达到合适的温度后进入大布袋收尘器。旁路放风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抽走一部分窑尾富集有硫、氯有害成分的气体,减少窑尾烟室的结皮和窑尾结圈。旁路放风系统正常使用时,窑头燃烧用重油和窑尾燃烧用重油的比例为4:6。

1.5 二次风温的控制

二次风温对短窑的稳定运行起着重要作用。短窑的出料温度在1 450℃左右,适当增加篦冷机一室风机的风量,不仅可以保证熟料急冷,而且能够提高二次风温的温度。在生产运行过程中,短窑难免会出现掉窑皮的情况,篦冷机的固定篦板上也难免有窑皮和大块熟料,这会影响篦冷机一室的风量和二次风温。若不及时调整,二次风温下降时间过长,就会引起窑况恶化,更加频繁地掉窑皮,二次风温更低,以致形成恶性循环。

此时可将篦冷机前端的空气炮设置成同时运行模式,适当加快篦速,及时推走窑皮和大块熟料,避免长时间停留,影响二次风温,引起窑况波动。

在窑况不好、粉砂料大时,需适当地减少篦冷机一室及前面风机的风量,防止风量及风速过大带起较多的粉砂料入窑。粉砂料大时会影响窑内燃料的燃烧且导致窑尾温度偏高,造成窑尾结皮多且硬。所以,灵活调整篦冷机的用风,控制好篦床的运动速率,对提高二次风温和稳定窑况至关重要。

2 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2.1 烟室缩口易结皮

2.1.1 形成原因

表2 重油燃烧器手柄开度对应的火焰形状表

(1)由于窑短,窑尾的温度略高,一般窑尾温度控制在1 120℃~1 180℃。

(2)原材料中的有害成分含量高。伊拉克当地石灰石里的硫、氯含量较国内原材料中的硫、氯含量高,入窑生料要求三氧化硫含量<0.3%,但实际配料得出的入窑生料里的三氧化硫含量均在0.3%~0.45%左右。

(3)窑尾烟室清堵孔密封不严,漏风严重,导致烟室结皮严重。

(4)预热器的油枪位于分解炉缩口处,当有结皮产生且堵住油枪出口时,会造成燃油无法雾化而下淌,造成局部高温,形成较硬、较厚的结皮。

2.1.2 处理措施

(1)调整三次风闸板的开度,在保证窑内的氧含量一定的情况下,适当加大三次风闸板开度回收火焰,避免过多热量带到窑尾。

(2)火焰形状不宜调整得过长。

(3)该预热器四级筒的物料由两路进入分解炉,一路通过分料阀由烟室缩口处进入,一路由分解炉底部进入,在测得窑尾温度过高时,适当加大烟室缩口处的分料量来降低窑尾烟室的温度。

(4)适当提高旁路放风系统风机转速,使旁路系统拉风量由窑内风量的7%提高至9%左右,减少有害成分的富集。

2.2 频繁掉窑皮

2.2.1 形成原因

(1)入窑物料成分波动较大,造成窑系统的热工制度不稳。

(2)窑尾系统清理结皮过于频繁,造成系统漏风、用风不稳。

(3)当掉窑皮时,若调整不及时,造成二次风温下降时间过长从而引起窑况波动。

2.2.2 处理措施

(1)在整个系统正常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清窑尾结皮的次数。

(2)根据来料的波动情况,操作员要及时微调。

(3)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波动。

2.3 窑内结圈

2.3.1 形成原因

从化验室对结圈成分的检测结果来看,结圈属于硫圈,分析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入窑生料成分波动大。以本厂为例,出磨生料LSF最高值110,最低值83,波动大(图1)。

图1 出磨生料LSF趋势图

(2)火焰的形状不合适,燃烧器头部结焦导致火焰分叉。

(3)窑况长时间不好。当窑况不好时,通常操作员会加大窑头的用油量,以致燃料不能完全燃烧,窑内产生还原气氛,SO3含量增多,形成窑圈,有时圈后还会结球。

2.3.2 处理措施

(1)稳定入窑物料成分,同时略微提高SM。

(2)检查维护窑头燃烧器喷嘴,调整火焰形状,使之变得短而有力,满足煅烧需求。

(3)遇到窑况不稳定时,及时进行调整,必要时可采取减料措施。

(4)适当增加窑内用风,减少有害成分富集。

2.4 熟料出现生烧料

2.4.1 形成原因

经分析认为,窑内物料提前出现包球,在窑内未煅烧透,经熟料破碎机破碎后,得到块状黄料。

(1)通过比较入窑生料的成分,发现这次入窑生料的AM较以前略低,由以前控制的1.24降低到了1.12,由铝氧率的计算公式AM=Al2O3/Fe2O3可知,此段时间铁矿石用量略多,使物料易提前出现液相量。

(2)头油不完全燃烧产生还原气氛。

2.4.2 处理措施

(1)采用铝矾土调整配料,将铝氧率由1.12调整至1.22左右。

(2)加大系统风量,调整三次风闸板和旁路放风量,增强窑内通风。

2.5 熟料中多片状熟料

形成原因:入窑生料中的有害成分多,重油中硫含量高。

处理措施:尽量搭配使用原材料,减少入窑生料中的有害成分,采用质量好的重油,控制窑尾温度,重视旁路放风系统的使用。

3 结语

两档短窑优点明显,不仅可以节约建设成本,而且还可节省电能和热能,延长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短窑的操作要求更高,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更为迅速和精准地分析并采取处理措施。

猜你喜欢
窑内生料回转窑
黄磷渣对水泥生料分解和煅烧过程的影响
回转窑结构分析
生料质量对水泥熟料煅烧的影响
生料配料影响因素及调整措施分析
回转窑密封装置的优化改进
智能无线压力检测技术在回转窑中的应用
水泥回转窑处理废弃物的分析
提高回转窑球团矿抗压强度的实践
浅析窑灰对熟料质量的影响
分析辊道窑结构对陶瓷产品质量与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