缴费率下调后延迟退休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平衡的影响

2020-08-07 03:34龙朝阳郭学亮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上海保险 2020年7期
关键词:结余退休年龄收支

龙朝阳 郭学亮 易 菲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随着城镇企业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下调与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支付压力越来越大,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逐渐失衡。本文利用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精算模型,测算缴费率下调后延迟退休对基金平衡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延迟退休有利于缓解养老基金支付压力,但男女职工延迟退休对基金平衡的影响呈现很大差异,有必要制定差异化的延迟退休政策。

一、引言及文献回顾

随着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中国已经提前进入老龄化、高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导致社会经济问题日益显现,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面临的可持续支付问题日益严峻。2019年4月4日,国家公布《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宣布下调企业缴费率,这一举措无疑较大幅度减少了基本养老保险征缴收入,进一步增大了支付压力,寻求保持养老保险基金动态平衡与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迫在眉睫。

在这一现实背景下,为了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迫切需要研究延迟退休政策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影响。本文考察缴费水平降低后,延迟退休对养老保险基金平衡的影响,以期获得有益的政策建议。

国外文献都主张采取延迟退休政策。Cremer 和 Pestieau 早在 2003 年已发现,延迟退休一定程度上可以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基金收支不平衡的挑战。Galasso(2008)评估了推迟退休的政策可行性,模拟测算表明,通过推迟退休可以降低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产生的不利影响。Lacomba(2010)与Martín(2010)使用两阶段模型,均研究发现延迟退休年龄是解决养老金可持续性的重要手段。Cabo 和 García-González(2014)指出,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保障支出压力不断增加,政府应采取适当政策刺激职工推迟退休。

国内文献方面,殷俊、黄蓉(2012)测算指出,合理延迟退休年龄可以提高养老基金的长期支付能力;蔡昉(2013)则从人口预期寿命角度出发,结合世界形势与我国国情,论证了中国延迟退休的可行性。金刚、柳清瑞等(2016)测算两种不同延退方案得出,延退时间越早越有利于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田月红、赵湘莲(2018)通过构建基础养老金精算模型测算得出,延迟退休年龄能够使我国养老金出现基金结余,实现财务可持续性。

上述文献对本文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然而,现有文献较少使用精算模型进行研究,按照性别分别测算的研究更少。本文选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别计算男女不同的生存概率,测算不同群体生命周期内的养老金收支,以此来研究不同退休年龄下统筹账户养老基金的平衡状况。

二、基金收支模型构建及测算

(一)基金收支模型

按照现行制度规定,企业按照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总额的法定比例为其缴纳统筹账户养老保险费,统筹账户养老金以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加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后取平均数再乘缴费年限的百分数发放,直至职工死亡。不妨令W表示养老保险缴费总额,P为退休养老金发放总额,R为退休年龄,a表示参加工作年龄,λ为单位缴费率,即缴费比例,为社会平均工资,τ为政策缴费基数,gw为工资增长率,r表示利率,p为职工的生存概率,T为最大存活年龄,n为缴费年限,gp为养老金增长率。则缴费与养老金发放的精算模型为:

参保职工养老保险缴费额在退休之际的精算积累值:

他(她)的养老金发放总额在退休时点的精算现值:

(二)参数赋值

1.退休年龄R。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规定的退休年龄是:男性60 岁,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本文研究延迟退休对基金平衡的影响,将设计六组不同的退休年龄方案进行测算(如表1)。

▶图1 各方案下养老保险基金结余

▶图2 “五普”与“六普”生存概率下女性参保者基金结余状况

▶表1 六种不同退休年龄方案

2.工作年龄a。将工作年龄与参保年龄均假定为18岁,即个体在18岁时参加工作,同时开始缴纳养老保险费。

3.企业缴费率λ。根据《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自2019年5月1日起,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高于16%的省份可降至16%。我们设定单位缴费比例为16%。

4.工资增长率gw。依据国家统计局关于2018年全年全国居民收入的统计,人均收入较上年增长6.5%,其中城镇居民增长5.6%。因此在模型中,我们设置工资增长率为6%。

各参数赋值如表2。

▶表2 参数赋值表

(三)测算结果分析

将上述设定的退休方案和相关参数代入基金收支模型,运用R 语言编程进行大数据模拟运算,得到各方案下男性、女性以及包含男女参保群体的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基金结余,如图1所示。

测算结果显示,随着退休年龄的延长,男性群体的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基金缺口在逐渐减小,而女性群体的基金缺口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进而使得包含所有参保者的群体养老保险账户基金结余缺口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为了探寻上述结果中,女性群体基金缺口先增加后减小情形的根源,我们对女性群体的生存概率分别采用第五次人口普查女性群体生存概率、第六次人口普查女性生存概率进行测算,得到结果如图2。

由图2 可见,当使用第五次人口普查女性的生存概率时,女性群体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随着退休年龄的延迟逐渐减小。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测算出现女性群体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先增大后减小的情况,极大可能是由于女性生存概率的提高造成。

从图1 的结果可以发现,现行方案与其他五个方案综合比较,相对于现行退休方案来说,男女退休年龄同时为60 岁时,基金结余情况反而不容乐观,基金收支压力更大;当群体退休年龄延迟到65岁时,统筹账户基金虽然仍然有不小的缺口,但缺口额大大降低了。统筹账户基金在延迟退休年龄的条件下仍然呈现亏损状态,这是国家统一调控降低缴费率至16%的必然结果。

女性群体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基金平衡有着重要影响。从测算结果来看,男性群体随着退休年龄的延迟,其基金结余逐渐增多,但是单从女性群体测算结果来看,随着退休年龄的延迟,这一群体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情况,女性群体退休年龄超过62岁之后,群体基金结余才会略好于现行方案。由此可见,针对女性群体制定延迟退休政策需要更加慎重,女性退休年龄直接决定整个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的增大或减小。

三、结论与建议

延迟退休是一项重要的长期稳定的政策,本文利用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精算模型,测算延迟退休对基金平衡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延迟退休有利于缓解养老基金支付压力,但男女职工延迟退休对基金平衡的影响呈现很大差异,有必要制定差异化的延迟退休政策。

根据上述测算分析结果,鉴于目前男女退休年龄不同,可将男性退休年龄逐步提高至65岁,女性退休年龄提高至60岁,这同样具有减轻养老保险基金负担的效果。具体实施上,考虑到女性在延迟退休年龄开始实施期间造成统筹账户赤字增大的情形,可以采用“女先男后”或者“女快男慢”的方式,减轻政府财政支出压力。

延迟退休年龄能够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支付问题,但在延迟退休制度实施初期,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仍处于亏损状态。国家需要引入其他资金,通过国有资产收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等渠道来充实养老保险基金,保障在不降低退休职工生活水平的情况下,解决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支付问题。

猜你喜欢
结余退休年龄收支
世界主要经济体 退休年龄都定在了65岁及以上
关于未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收支统计研究
浅谈退休年龄和养老保险相关问题的思考
2016年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医保基金结余和亏空并存
政府储备结余
“收支两条线”生与死
曾被寄予厚望的“收支两条线”
降低医保基金结余刻不容缓
医保基金 结余和超支在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