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侣间的消费观可以磨合吗?

2020-08-07 08:56周公子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耐受力阿娇消费观

周公子

方法越多,我们应对差异时就会越自如。

伴侣间的消费观可以磨合吗?乍一听,这个问题似乎很容易回答,毕竟伴侣相处都会有一个磨合期,消费观的磨合自然也不会例外。然而,在實际相处中,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

就拿赖弘国和阿娇离婚来说,新闻一出,很多人马上回忆起他们的种种不合,其中就有消费观。赖弘国曾吐槽说,原本自己想豪迈一把,将一张没有限额的信用卡交给阿娇去刷,“但她去了一天百货公司之后,我在家看到刷卡通知一直传来,就跟她说,卡还是放我这儿好了!”种种不合导致今年传来离婚的消息,由此可见,磨合期也不是什么都能磨平的,有些坎儿过不去就是过不去。尤其是消费观这种关系到“我要过何种人生”的重大命题,更是不容易含糊了事。

那么,落到普通人身上,大家对于消费观差异又会怎么看呢?为此,《婚姻与家庭》杂志在各大新媒体平台展开调查—伴侣间的消费观可以磨合吗?在回收的2582份有效问卷中,超过八成的人认为可以磨合。下面,我们就来听听大家具体是怎么想的吧。

我们可以看到,消费观没有分歧或分歧很大的伴侣都不多,相比之下,大部分人会处于中间状态,彼此存在差异,但共同点更多。这也跟大众对“伴侣三观”的普遍印象基本吻合,即“三观”没有分歧或分歧很大的伴侣都不多,大部分人会处于中间状态。这个吻合很有趣,折射出消费观和“三观”存在联系:表面看起来,消费观只是肤浅的“买买买”,但实际上,它代表了一个人的作风和自我定义,宣告着“我要过怎样的生活(我消费什么)”以及“我准备付出什么代价(我支付什么)”。所以,它反映的正是一个人的“三观”。

正因为消费观和“三观”存在紧密联系,所以,我们常常可以从一对伴侣消费观的契合程度看出他们的未来。我们可以从“阿娇狂刷信用卡前后,赖弘国态度的变化”觉察出未发生的危机,也可以从日常小日子的支出风格看出自己和身边人的缘分……正因为“消费观是否契合”具备一种指标性的意义,所以,它总是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正因为消费观和“三观”紧密相连,所以,消费观的差异也常常意味着“三观”的差异,差异则必然对亲密关系造成一定的压力。压力最终会对感情产生什么影响,则取决于伴侣的情感模式,此项调查揭示的正是3种不同的模式。

61%的人选择了C,意味着大部分伴侣会觉察到差异带来的不舒服感,会看不惯对方。但他们未必会采取干预行动,很多人只是单纯地不赞同对方的观念,但大部分时间依然会忍耐和包容,试图将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

A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冲突。这样的伴侣往往比较主动,会试图改变环境,让他人适应自己的消费观。这份主导性如果做得太过分,有时会激化双方的矛盾,以致结局适得其反。

不过,主动也有积极意义,如果把握得当,纠正对方一些不良消费观念的同时又不伤害感情,那么效果还是会不错的。比如歌手李蕙敏就曾经说过,从前自己爱花钱,毫无理财概念,但遇到身为投资银行高层的未婚夫之后,对方反复向她强调理财的重要性,最终促使她改变消费模式。后来,她的财务状况得到改善,两人也很快结婚了。

B选项只有7%,是因为这种行事方法比较迂回,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难以估计。虽然表面看起来,这种伴侣不会直接要求对方改变消费套路,看似很好说话,但实际上,他们先花光自己的钱,间接迫使对方改变,这样做容易伤害彼此的信任。虽然迂回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直接冲突,对亲密关系有保护作用,但选择的人依然不多。

这项调查是试图探讨大家对于消费观磨合的信心。

实际上,伴侣消费观的差异或多或少都会有。要成功磨合,让双方基本上能和谐共处白头到老,这取决于很多因素。

例如“差异的严重程度”。可以想象,一个像张雨绮那样,认为“女人要存钱买钻石,要买就买1克拉以上”的人,跟一个认为“女人买钻石就是贪慕虚荣”的男人,两者消费观几乎是不可能磨合的,就算磨到出血,结局恐怕还是“不行”。

还有一个因素是“对于差异的耐受力”。有些伴侣耐受力很强,大部分差异,他们都可以无所谓,因此需要磨合的地方不多,相处起来自然就容易了。但有些伴侣对差异的耐受力特别差,只要对方的想法和自己有一点不同,就欲改之而后快。所以,这样的伴侣要磨合的地方太多,最后他们可能就失去耐性了。

此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手法”。有些伴侣只有一种手法,比如只会“抱怨”“吵架”“逃避”等,这样单调的方式很难应对感情的复杂,所以磨合过程也会变得痛苦而艰难。但还有一些人的手法会比较丰富且人性化,总能达到双赢的结果,所以他们磨合起来就容易很多。

正因为磨合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有很多,所以一半受访对象只是慎重地选择了C—“尽量,且尽人事”,18%的人干脆选择了B—“不能,本性难移”,只有32%的人乐观地选择了A—“可以,事在人为”。这个调查结果也生动地反映了消费观磨合之不易。

这项调查试图探讨消费观磨合的积极方法。3个选项简单总结起来实际上就是:A—原有观念不动;B—观念彼此靠拢;C—原有观念保留,但增加新的消费结构适应二人世界。

不难看出,大部分受访对象态度都比较积极,无论选B还是C,都意味着对“我”的调整,并试图发展出全新的、“我们”的消费模式。这种积极的态度无疑会让磨合之路走得更加顺利。

同时,从风格来看,B偏重于迁就对方,C则看重保留原有的个性。这两个选项旗鼓相当,说明人们处理感情问题的手法丰富多样,只有不同的伴侣,没有统一的答案。

至于15%的人选择A,忍耐这种传统的关系处理手法,虽然在今天看起来颇为被动,但至少点明了一个真相:消费观也好,“三观”也罢,伴侣的差异终归无可避免。

尽管我们会拿出正面的态度、智慧的头脑去应对,但忍耐力始终是关系稳定的基石。我们必须先学会“忍耐”,才能为后面的“改变”留出时间。忍耐让关系暂时“不变”,然后才有机会去创造后面的“万变”。

因此,要磨合消费观的差异,我们不能只依赖一个办法,而需要打出一套“组合拳”:忍耐、包容、理解、迁就、开源、节流……方法越多,我们应对差异的时候就会越发自如。

猜你喜欢
耐受力阿娇消费观
正确认识消费
青少年射击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研究
“90后”消费观
左乙拉西坦口服对癫痫持续大发作患者的临床意义研究
消费观
心理干预对孕妇早孕反应的能力和耐受力影响分析
体位护理对铸型肾结石经皮肾取石术患者手术耐受力的影响
不同笔记本用户的鼠标消费观我的街头采访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