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群视角下的高中语言实践活动设计策略

2020-08-09 08:48刘正旭
中国教师 2020年8期
关键词:设计策略

【摘 要】任务群视角下的高中语文课堂以活动驱动课堂,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活动设计出现了不真实、非语文、离文本和无逻辑等不适切的现象。针对上述现象,本文提出依据真实情境、立足文本理解、基于逻辑联系等设计语言活动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任务群 语言实践活动 设计策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和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可见,语文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课堂的推进形式应该是以情境任务为指向的语言实践活动。

上海师范大学郑桂华教授认为《课标》提出的“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是对原来就有的或者我们已经熟悉的一些设计原则的综合提炼和辩证运用”[1]。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赵福楼主任则基于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学习任务群教学的背景下,我们预设的问题都是群文的、多媒介的,而且是超课文范围的学习,学习活动偏于专题探究和学术性研究。……非语文的活动,以及语文活动偏离语文本位的问题也出现了”[2]。确实,教学实践中,不真实、非语文、离文本、无逻辑等活动设计问题屡见不鲜。

那么,在任务群教学视角下,该怎样设计适合高中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呢?

一、依据真实情境设计语言实践活动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教师们用刻板的“字词句章语修逻文”知识体系来教语文,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语法结构等主宰课堂,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到头来,看似掌握了语法、了解了文法的学生还是写不出我们期待的文字,形成不了高中生该有的思想。所以,有识之士提出要走出语文教学理科化、碎片化、应试化的狭隘之路,要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生活环境中,特别是真实的语言情境中,积累满足社会生活需要的语言运用能力等语言素养。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见到的情境有:编书编报、改编改写、朋友圈设计、设计制作、演讲辩论、导游串词、角色朗诵、绘图制表、剧本评论、建议建言等。需要说明的是,真实的语言情境必须符合既是生活的又是语文的这两个要求。生活情境好理解,语文情境是说学习活动一定要指向语言和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能发现绘制海报、插图,进行临时表演等符合生活情境却少或非语文情境的要求,完成这样的任务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意义不大。当我们结合学习内容将符合要求的任务布置给学生的时候,他们就能打开走向素养之门。《故都的秋》是郁达夫先生的散文名篇,相关的教学研究也成果丰硕。任务群视角下以真实情境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展开学习和研究可以收到比傳统文本解读更好的效果。

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故都的秋》时,设计了这样的情境:

1.学校举行名家名作朗诵会,要求每个作品朗诵不超过5分钟。就本文来说,你会选择哪些语段朗诵?请在全班朗诵后说明选择理由。

2.朗诵会后,学校语文组拟将朗诵会上的作品集结成册,供学生阅读。在编写体例上考虑在每个收录作品前加上一句作者介绍和文中的一句原句作为推介。请分别写出介绍郁达夫、推介《故都的秋 》的一句话并说明理由[3]。

参加朗诵会、编制作品集既是生活情境,也是语文情境。在这两个任务要求下,学生对作者情感态度、文章主旨,对郁达夫其人其事,对语言的提炼概括、鉴赏能力和思维水平都能很直观地表现出来。

二、立足文本理解设计语言实践活动

学生能借助某个具体文本(或文本组合,群文、单元等)的“例子”,掌握相关语言知识、表达技巧,了解某个事物或某种思想,学会认识世界的方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语文最起码的任务。任务群教学提出之后,文本(或文本组合,群文、单元等)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教师似乎更愿意用宏大甚至专业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或横向或纵向的勾连贯通,以显学生素养之高。这种目中无“文”的教学,常常只是个别优秀者的独角戏,也会使课堂讨论和交流进入“泛人文化”的状态。王宁教授曾指出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认为真实情境是要布置一个与主题或课文相关的外部

环境”[4]。

离开了文本的学习活动是缺少根基的,学生即便当时有收获,也会因缺少养分供给而很快干枯。不少教师在设计任务时,片面关注任务的素养指向而忽视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现实基础。有教师在进行

《边城(节选)》这篇文章的教学时,上来就抛出这样的活动:“对2018年下半年的几张电影海报进行分析比较,讨论并探究电影海报的基本元素及特点,形成一定理性认识。”然后要求学生制作电影《边城》海报。这个活动就脱离了文本。这样一节课上下来,热闹是热闹了,学生也活动了,但学生学会了什么呢?边城茶峒的风景美、人情美、风俗美在学生心中恐怕留不下什么深刻印象,沈从文先生想表现的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也是空中楼阁。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基于文本理解来看这个问题,可能就有了不同的教学效果。先让学生分析节选部分的人物形象,然后请学生思考:如果电影《边城》海报要选择其中的一两个人作为宣传,你会选择谁?为什么?如果你选择了两个人,你打算如何分布这两个人?为什么?这样的海报设计说明的任务就是语文的活动了,也更能激发学生在了解人物的基础上对主题探究和沈从文先生创作的探究兴趣。“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思想也能在人物选择和海报呈现上体现出来。其实,任务群教学并不反对过去我们熟悉的文本情境,相反,基于文本理解的任务活动才能产生我们所期待的学习效果。

三、基于逻辑联系设计语言实践活动

语言实践活动是学习任务的载体。在任务群视角下,课堂教学靠任务来驱动和推进。理想状态下,一节课中需要设计一个主任务和若干个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升华学习内容。主任务是课堂要达成的目标,若干活动是达成目标的过程和台阶,它们之间要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逻辑联系。在设计语言实践活动的时候,要了解学生的阅读初体验、关注学生的理解难点、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螺旋上升推进学习活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设计迷失在了看似漂亮的任务情境中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项脊轩志》是明代散文名家归有光的代表作品,文中流露的浓浓的亲情、爱情和感伤之情引得无数后人为之感动。文章也因此被收录到许多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中。有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以“我是朗读者”“我是演员”“我是记者”三个任务要求学生“找一段你喜欢的朗读”“表演我与妻子的活动场景”“采访归有光”,课堂热热闹闹,但文本逻辑、教学逻辑都无处可寻,学生的感动感怀亦不甚了了。

我们可以尝试换个生活情境,这样设计学习任务:

归有光的后人打算在网上建个归有光纪念馆供仰慕者参观、纪念,为拉近和参观者的距离,他们拟拍一个短片《归有光和项脊轩》来介绍归有光在项脊轩的生活。

(1)如果你是纪念馆设计师,你认为可否将纪念馆设在归有光的故居内?请说明理由。(2)如果你是短片编剧,请从文中所涉生活场景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动人的撰写镜头脚本。(3)请向全体演职人员(班级同学)阐述你创作的脚本。(4)全班讨论交流,完善拍摄脚本。

这个设计仍然基于身份假设,但和上述假设不同的是,要完成这个身份下的任务,就必须先精读文本,理解归有光当时的生活环境和境遇。第一个环节是引导学生关注归有光曾经的生活环境—归氏家族曾经有足够大的空间、足够美的环境(空间上看,建纪念馆没有问题),但家道中落,家族已經分崩离析,变得混乱不堪了(情感上看,纪念馆建在这里更易引起情感共鸣)。第二个环节是完成镜头脚本的写作,除了要学生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和人物的情感外,还强调了学生的个性解读,以读促写,以写强读。第三个环节则是立足语言表达,引导学生将写出来的东西说清楚。第四个环节是完善提升,让学生在思考交流中有真收获。从学习效果看,这个设计既引导学生关注了文本阅读本身,又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升了语文素养。

任务群视角下的课堂教学正逐步拨开迷雾呈现出包容、亲和的姿态。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走出迷雾的课堂教学,真正能将语文核心素养深深根植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体血脉里!

参考文献

[1]郑桂华.理解并开展“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J].语文学习,

2018(1):14.

[2]赵福楼.聚焦于“情境”与“活动”—谈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2019(4):32.

[3]刘正旭.“故都”深涵泳“秋”意兴味长—《故都的秋》学习任务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3):7.

[4]《语文建设》编辑部.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是”与“非”—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访谈[J].语文建设,2019(1):5.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课例群开发研究”(项目编号:D/2016/02/15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猜你喜欢
设计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策略研究
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学习平台的设计策略研究
浅谈农村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语文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探研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艺术
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