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佩奥,闭馆背后有祸心

2020-08-09 08:45杨学义
环球人物 2020年15期
关键词:休斯敦总领馆蓬佩奥

杨学义

2020年7月27日,按照中方要求,美国驻成都总领馆闭馆。中方主管部门随后从正门进入,实行接管。

7月24日,多名美国执法人员使用破门工具,强行进入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

2020年7月27日上午10时,按照中方要求,美国驻成都总领馆闭馆。中方主管部门随后从正门进入,实行接管。

随着外交部发布这一消息,中方完成了对美方关闭中国驻休斯顿总领馆的必要反制。各大媒体纷纷转载,并几乎无一例外地表达了一个评价 :从正门进入,光明正大!

美方7月21日突然单方面挑起事端,要求中方72小时内关闭驻休斯敦总领馆,举世哗然。这不仅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严重违反中美领事馆条约有关规定,蓄意破坏中美关系,还让世界看到美国一些无耻政客偷鸡摸狗、暗箭伤人的嘴脸。

在这次闭馆事件中,闹得最欢的当属迈克·蓬佩奥。7月20日至22日,这位以“我们撒谎、欺骗、偷窃”为荣的美国国务卿,出访欧洲并利用一切机会发表对华污蔑和诋毁。23日,他一回美国就赶到尼克松总统图书馆这个颇具象征意味的地方,发表了一篇对华充满极度恶意、缺乏基本常识的演讲。演讲中,他对中国从内政到外交进行了全面、彻底的否定,并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对立起来。他还狂妄地宣告尼克松总统近50年前开启的对华接触政策“已经失败”。

有人称蓬佩奥的这个演讲为“新冷战檄文”,也有人将之称为“新铁幕演说”。《环球人物》记者采访了几位美国问题专家,他们纷纷痛斥蓬佩奥。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郭长林说:“蓬佩奥给人这样的感觉 :把中美多年建立起来的关系和秩序搞乱,无论谁当选下一任总统,都要面对美中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烂摊子,从而为他自己2024年竞选总统铺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沈逸说 :“蓬佩奥的演讲完全是在收割个人的政治利益。他为了达成目标,不惜一切代价和手段,不惜动用一切资源,非常冷酷地计算干这一票能具体收割多少利益。这个人是没有下限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情怀啊、 节操啊,都是可以明码标价的。”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曾任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教育参赞的马燕生说: “以蓬佩奥为代表的美国政客,为了一己私利,对中国进行了无所不用其极的打压。”

谎言一:美国的政策,重振了中国失败的经济

多家媒体称蓬佩奥很可能竞选2024年美国总统。他当过兵,毕业于西点军校,有利于得到军方支持。他的第二任妻子苏珊是一名银行高管,和有“章鱼”之称的科赫家族关系密切,而科赫家族不仅曾给蓬佩奥的公司注资,还在他过往的从政之路上投入了不少真金白银。

蓬佩奥已开始找人评估竞选堪萨斯州参议员的可能性,并和多位“金主”明确表达意向,而他要的捐赠额度远远超过竞选参议员的需求。去年7月,曾有记者问他是否有意竞选美国总统,他回答 :“如果我能做好这个转变,为了美国,没有什么是我不会考虑的。”

蓬佩奥的这次演讲,也被指责为越俎代庖。他说,尼克松寻求“更为自由、安全”的世界,正是尼克松历史性的北京之行,开启了“我们的接触战略”。他认为,美国向中国公民张开双臂,但所谓“自由与开放的社会”却被利用了。他甚至说 :“我们的政策,还有其他自由国家的政策,重振了中国失败的经济,看到的却是北京反咬喂食给它的国际之手。”这些说辞不仅完美诠释了“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还肆意表达着对中国自身发展努力的漠视,好像中国的发展完全是拜美国所赐。

蓬佩奥的这些话让人费解 :他好歹也是堂堂西点军校和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今后还想竞选美国总统,但肚子里的学识,难道连个高中生都比不上?

沈逸 :人有一种习惯,当初做过的事,在若干年之后回过头去看,往往能从中总结出某种“深意”,但很多时候都是事后诸葛亮。就说所谓的尼克松“對华接触战略”,他当时跑到中国来,就已经系统全面地思考过所谓对华接触战略吗?这其实是后人在论述美国对华战略时,重新进行的追溯。回望1949年到1972年,中美基本上处于事实上的隔绝状态,尼克松访华以后,才开始了友好接触。当时美国人心里有一个清晰的战略吗?

尼克松访华缓和美中关系,是为了解决美国自身非常功利的需求,即在美国面临实力相对衰退的背景下,用最低成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最有效地解决当时面临的两个主要难题 :第一是从越南战场抽身,第二是更加有效地对抗苏联。

美国对华接触,不是对中国的恩赐和施舍,不是基于善意给予中国的礼物,只是基于美国国家战略利益的全面考量和现实计算所做出的一个战略选择。从中美关系后续的发展看,美国政府的这种功利主义计算表现无遗,一个侧证就是,中美关系从1972年解冻,却直到1979年才正式建交。除了双方遇到一些国内政治因素干扰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在美方一侧。接替尼克松的福特认为现状已经足够,中美接近已经“足够”改变苏联在很多问题上的态度与选择,以至于后来外交圈流传着一句话,“华盛顿踩着北京的肩膀往莫斯科跑”。到了卡特时代,1979年1月,中美建交,当年12月发生了苏联入侵阿富汗事件。在此背景下,中美关系的战略价值再次凸显,推动中美关系迈入新阶段。

从尼克松政府到现在,美国对华政策有一点从来没变过: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同时,无需否认的一点是,美国经常因为自身的价值观和主观倾向,对中国形成非常典型的错误解读。比如,一段时间内,美国人误读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认为这是中国人要主动放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然后让自己变得像西方国家一样,所以上世纪80年代,才有了一段对华蜜月期。

但是,中美关系从不是玫瑰色的 :胡娜事件那种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甚至是带有对中国羞辱色彩的小动作没有停止过 ;对台湾军售那种直接损害中国国家核心利益的事情,美国也基本是想做就做 ;至于美国中情局在80年代末期中国国内政治风波中发挥的作用,就更和所谓理想化的中美关系,或者中美蜜月,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恩来在机场迎接。

1972年2月,毛泽东会见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

苏东剧变之后,中美关系经历过一个剧烈的波动阶段 :整个90年代,中美海上力量对峙的黄海事件、银河号事件、公然允许李登辉访美、第三次台海危机、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再到2001年南海撞机,中美之间的动荡、冲突和摩擦,始终存在。从经济上看,从1989年开始,中国的贸易顺差刚刚起来,美国就启动对华301条款调查,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连续启动了5次 ;在中国入世前,每年美国国会都要就所谓对华贸易最惠国待遇进行投票,每次都要被意识形态等问题绑架,引发中美关系的紧张。

从简单的回顾可以发现,当时中美关系的摩擦和紧张,丝毫不逊色于当下,甚至在某些事件上,犹有过之。但因为媒体发达程度以及国民心态的不同,留下的主观认知和印象,有比较显著的差异。

从2018年彭斯演说,到今天的蓬佩奥,美方有一批人,说得好像美国无条件优待中国40多年,然后被中国骗了40多年。这纯属编造出来的胡说八道!当然这种编造套路,非常符合蓬佩奥身边那批所谓高级顾问的风格。

与其说美国对华接触是一种战略,不如说是一种现状 :中美两国通过经贸往来形成了密切互动,这个过程中,中美两国都获得了收益。合则两利,斗则两伤。现在美国面临的对华政策困境是,如果它的战略核心目标就是推动中国政权变化,这本身就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郭长林 :几十年来,共和党的政策一直在朝着右翼的、保守的方向演变。蓬佩奥之流的出现,就是这一党内生态变化的结果。

蓬佩奥有极大的政治野心,有人说他要竞选参议员或美国总统,不光他一个人,共和党一批政治极右分子将来都会去竞争。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特点 :没有底线。而且都有很强烈的意识形态,仇恨中国,尤其是疫情以来,这些人表演得淋漓尽致。所以你指望他说出一些比较平衡的话,那是不可能的。

蓬佩奥并不代表美国政坛全部,甚至不能代表共和党内建制派。现在美国两党有共识 :当年所谓的对华接触政策失败。那么用什么政策取代它?关于这一点,没有达成共识。也就是说,要和中国进行战略竞争,有共识,但是怎样和中国进行战略竞争?这种竞争中要不要底线?很明显蓬佩奥之流是没有底线的,但也有很多人不同意他这种搞法。有时候不能做得太过头,物极必反。

谎言二:中国使美国损失了数以百万计的就业岗位

蓬佩奥总是利用一切机会丑化中国共产党,并试图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区分开来。那么,他心中的所谓“中国人民”是谁?

7月21日,正在英国访问的蓬佩奥专门会见逃往英国的乱港分子罗冠聪。这可把罗冠聪高兴坏了,立刻装模作样地在脸书上形容“这是一次非常具建设性以及深入的交流”,并谄媚地表示“跟过往与美国政府代表会谈不同,今次是罕有地一对一会面超过20分钟”,而且这次会面是蓬佩奥“亲手敲定的”。一副摇尾乞怜状,跃然纸上。就是这个罗冠聪,在去年8月香港修例风波最激烈时,不停鼓动学生“罢课不合作”,自己却潇潇洒洒跑到耶鲁大学进修去了。

在蓬佩奥演讲现场,还有一些仇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为敌的海外异见分子。蓬佩奥在演讲中专门称赞他们,还让他们挥手致意,俨然一个大型作秀舞台。这些人就是蓬佩奥口中的“中国人民”。

而真正的中国人民,在蓬佩奥的演讲中是什么样的?他说,不是所有来美国的中国学生和工作人员都是来学习和赚钱的,“他们中有太多人是来盗窃我们的知识产权并带回自己的国家”。他指责中国用这些从美国窃取来的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使美国各地损失了数以百万计的就业岗位。

蓬佩奥试图给人这样一种暗示 :中国的所有技术都是从美国偷来的,美国人的工作机会被中国人抢走了。

郭长林:早在克林顿政府时期,就几乎每年都将“人权”问题同中国的最惠国待遇问题挂钩。那个时候向政府游说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的是谁?是美国企业家。他们在中国确实有利益,这是一个有力的说明。

美国经济发展到今天,靠甩锅中国是没有用的!明明是你自己的经济结构出现了问题,最大问题是实体经济衰退,经济以服務业为主,而且主要是消费服务业。疫情之下,美国这种经济结构受冲击最大。

我们到美国会有一种感觉,基础设施比较陈旧了。虽然有时候会有怀旧情绪,但不得不思考,是不是他的体制老化了?美国的确有结构性矛盾,再加上美国历届政府“人亡政息”,政策缺乏连贯性,导致了一系列问题。

众所周知,美国在全球产业链中位于上游,利益分配是占了大比例的。但这同时也意味着,美国陷入孤立主义。我记得小布什总统当年接近离任时说过,要警惕美国出现新的孤立主义,当时我不理解他怎么会提到这个,也根本看不出来有这个苗头,现在已经很清晰了。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曾和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有过谈话,问他海外的工厂能不能转移回国内,乔布斯说不可能。从那个时候开始,美国出现了一种空心化的趋势。

我去年在《金融时报》《华盛顿邮报》上看到好几篇文章,美国的跨国大资本家有一个普遍的担心,因为美国贫富差距悬殊太大了,所以他们赚的钱越多,越感到不安全,这意味着危机。甚至有一些大资本家认为如果美国不缩小贫富差距,就有发生革命的危险。

美国是自己出了问题,资本主义制度需要改良。但是蓬佩奥之流想的是什么?他用一套非常过时的冷战思维联合一些西方国家对抗中国,但又坚持“美国优先”,也就是只让美国赚更多的钱。所以,谁跟你玩啊?

沈逸 :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美国认为自己到了单极时刻,于是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消费冷战红利。结果是什么?美国制造业大量外流。为什么外流?因为美国要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美国根据它的比较优势,第一个开始搞高科技和金融。有一段时期,宏观经济学里面有一个盛行的观点 :国家实现良性健康的发展,第三产业要大幅度超过第一、二产业。但列宁有另一番表述:帝国主义的核心是什么?金融垄断资本。金融垄断资本的急速上升,排挤了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这在美国只是顺着资本主义内生惯性的客观发展趋势,但造成了他的产业外移,制造业空心化。比如日美贸易战中,有汽车竞争,后来变成了美国出口发动机,日本出口电器,到中国组装,然后全球销售,最后三家分配。无疑,美国轻松拿到了大头。

准确地说,应该是美国的金融资本拿到了大头。所以慢慢形成了这样一种情况,全球化有两次分配,第一次是在国别之间,第二次是在资本和劳动力之间。就拿苹果手机来说,虽然美国分到了绝大部分利润,但组装手机的这个工作,美国工人却失去了,所以失业了。这时候怎么办呢?向资本征税啊!征税的钱,不应该给工人发福利,而应该对他们进行转岗和再就业培训,帮助他们提升再就业技能,但美国政府并没有这样做。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美国迎来一次金融系统重新洗牌的机会,最好的做法是强化美国制造业,帮助工人转岗就业再培训。但奥巴马政府选择拯救应该破产的金融企业,“坐着直升机撒钱”,这意味着美国制造业和经济结构失去一次自我出新的机会。所以后来不是有“1%的美国人”的说法吗?我们也看到了占领华尔街运动。

当这些在经济上被遗弃的中下劳工阶层达到了一定数量后,有一个人站出来说 :我帮你们解决问题!这个人就是特朗普。要解决这个问题,美国需要把冷战结束后国内消失的工业门类和生产企业重新捡起来,教育系统也要加强培养产业工人。这些都不是一时之功,而受到美国国内政治结构性因素的约束,除非能够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否则这基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蓬佩奥之流将矛头指向了中国,这是典型的转嫁矛盾。他们还要求所谓西方国家联手排挤中国,但难道西方国家会不明白 :美国的关税不只向中国收啊!它和其他国家做生意,也要求必须是美国赚得多啊!

谎言三:中国的所作所为,威胁我们的人民与繁荣

7月24日,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在其官网上发表了总领事蔡伟的《致美南地区各界朋友的一封公开信》。蔡伟说,他是2019年8月来到休斯敦履新的,现在已访遍领区全部8州,感受到了美南地区人民优秀的精神特质和中国人民是息息相通的。他回忆起去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鲁日飞虎队纪念馆,与飞虎队后代欢聚一堂的情景;回忆起今年春节应邀出席佐治亚州庆祝中国农历新年暨“中国日”宣布仪式并在州参院发表演讲。他还回忆起一个美国小男孩在休斯敦赫曼公园主动与他交谈,并告诉他,自己喜欢中国,希望有一天去中国旅游。

多么美好的回忆啊!但在蓬佩奥的描述中,休斯敦总领馆必须关闭,“因为那里是间谍活动和知识产权盗窃的中心”。蓬佩奥在演讲中妄称 :“北京的所作所为威胁着我们的人民与繁荣。”他怂恿“世界上热爱自由的国家”逼迫中国做出改变,并威胁称,如果“自由世界”不改变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就会改变“自由世界”。

蔡伟和蓬佩奥描述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 :一幅是曾经的现实,另一幅是从来不存在的虚构。

马燕生 :我1977年参加工作,从事了40多年的外事外交工作,其中驻外20多年,大部分时间是在法国和比利时。2001年春到2004年初,我在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工作了不到三年,这段经历对我非常重要。

2001年春天,我到休斯敦总领馆担任教育参赞。当时中美关系比较紧张,1999年刚刚发生过我驻南联盟使馆事件,我刚到不久,又发生了南海撞机事件。记得在“9·11”事件之前,我去得克萨斯州的高校委员会拜会他们的主任。他刚一见我就道歉,说美国把军机开到中国家门口是不对的,是挑衅。我当时是有些感动的,更有些惊讶,因为毕竟是我上任后第一次拜会他,他让我第一次感受到美国人民的友好。

之后不久,就发生了“9·11”事件。我们去各地访问时,主动对美国教育界人士表示慰问和声援,他们都说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在关键的时候和美国人民站在一起,同恐怖主义作斗争。我强烈感受到,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真实存在的。虽然后来中美之间发生了一些政治、经贸摩擦,但人文交流一直非常活跃。

2005年,姚明与火箭队友穆托姆博(左)、助理教练尤因(右)在姚餐厅聚餐。

位于休斯頓的姚餐厅,吸引了不少美国人慕名而来。

2002年,姚明成为NBA选秀状元,来到休斯敦火箭队打球。记得姚明的火箭队首秀异常火爆,除了美国球迷,火箭队主场还有来自美国各地的华侨华人和中国留学生,我们总领馆工作人员也应邀观看。当时的姚明还比较稚嫩,但美国人那个热情呦!为他捧场、叫好,那个画面我永远都记得。后来姚明在休斯敦开了姚餐厅,不少美国人慕名而来,爱上了中国菜。

再到后来,姚明在很多美国人心中成了中国的象征。记得有人跟我说,姚明个子大,代表中国的大国形象。和其他球星相比,姚明为人低调,而中国人也是这样,低调谦逊。姚明打球动脑子,用最短的时间就适应了美国的篮球技战术,总能超常发挥,而中国人也是这样聪明、勤劳,中国也正在取得巨大的进步。这些比喻都非常形象、恰当,让美国人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

2004年初,在我离任前,休斯敦市市长授予我“荣誉市民”并任命我为“亲善大使”,这也是中美友谊的象征。如今美国关闭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是严重的外交事件。蓬佩奥这样的无耻政客为了一己私利,为掩盖国内决策错误造成的疫情失控,把责任“甩锅”到中国身上。而像蓬佩奥这样的美国政客及其利益集团,可以全方位调动资源,包括媒体资源。试想,如果这些资源都在抹黑中国,那是不可能不影响美国民意的,蓬佩奥之流就是要引导美国民众敌视中国,转嫁国内矛盾。

蓬佩奥说,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是“间谍活动”和“知识产权盗窃”中心,这纯属胡扯。关闭总领馆,不光是严重挑衅,而且带有羞辱成分。作为从事外交工作的人员,我可以说,在任何国家,外交代表机构撤离的时候,烧掉保密文件都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措施。有人说为什么不用碎纸机?因为那有复原的可能。

尼克松也是共和党人,曾是美国历史上的反共政要之一,但还是为中美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任何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國,在考虑国际关系的时候,都不应该首先考虑意识形态问题,应该考虑国家的安全、战略和经济意义。可以说,中美关系经历了40多年的风风雨雨,蓬佩奥之流采取的是最下三滥的招数。

正如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所说 :中国不会随美方起舞,但也绝不容美方胡来。尽管当前中美关系正在经受严峻考验,但我们相信谎言终归不能成为现实,蓬佩奥这样无耻政客的言论,在短期内可能会对美国部分民意产生干扰,但美国民众一旦有机会感受一个真实的中国,立刻就会意识到蓬佩奥之流的荒唐。此外,外交不仅只是国家之间的,还有民间的,中美两国人民应当加强民间交流,弥补蓬佩奥倒行逆施造成的损失。

有人说中美关系已经不是两个“自由落体”运动了,而是中方踩急刹车,美方踩油门。这正是考验中国战略定力、意志和智慧的时候。不管怎样,中国并没有用自己的发展去改变美国,美国也不可能改变中国。

沈逸说,当他听到基辛格“中美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了”这句话时,感触颇深 :“他的内心不光是惆怅的,还是留恋的。”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蓬佩奥之流肯定还会有频繁的小动作,中国将如何应对?“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沈逸说,中国就用最简明精深的招数 :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猜你喜欢
休斯敦总领馆蓬佩奥
中国公民在南非罹难
喜新厌旧
感同身受
女博士的休斯敦记忆(二)
美国休斯敦发生枪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