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手术效果的影响

2020-08-10 02:01张巧云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14期
关键词:断指握力活动度

张巧云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手外中心 , 江苏 南通 226000 )

随着现代显微技术的不断发展,断指再植手术的成功率越来越高。目前,我国断指再植术后断指的存活率在95%以上[1],已迈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但断指的高存活率并不意味着断指再植术的成功。衡量断指再植术成功的指标是恢复指体的外观和感觉、运动等手指功能[2]。手指功能的恢复不仅仅与手术质量有关,更与术后康复护理的质量高度相关。我院手外科选择了行断指再植术的113例断指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术后实施康复护理,评价其效果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2018年1月-2018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手外科收治断指伤患者113例,所有患者均行断指再植术。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将2018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5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男性46例,女性9例,年龄24-49岁,平均(34.21±6.01)岁。将2018年8月-12月收治的5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男性48例,女性10例,年龄27-51岁,平均(33.49±5.93)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2 方法:(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7天,保持乐观心情。对情绪不佳患者及时给予心理干预,避免诱发血管危象。指导患手保持功能位,患肢抬高10°-15°。术后密切观察再植指体的皮温、指腹张力、肤色及疼痛情况。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嘱患者高能量饮食,杜绝烟酒。术后1周开始给予患指的常规康复锻炼。(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阶段实施康复护理。①早期康复指导(术后4周内):该阶段以预防和控制感染为康复重点,主要采取被动运动,结合相关理疗手段。指导患者主动进行患侧肘关节活动,并对相应肌群进行向心性按摩。术后3-4天开始进行患肢的被动训练,按摩再植指体,并指导患指做轻微的屈伸运动。进行患肢腕关节背伸、掌指关节屈曲、拇指外展和对掌活动,预防关节僵硬。每天活动3-4次,每次活动10-30分钟。起初时间不宜过长,可根据患指情况合理选择锻炼时间。该阶段可结合超短波、红外线等理疗措施,减轻局部肿胀,预防感染。②中期康复(术后4-6周):该阶段的康复重点是预防关节僵直、肌腱粘连及肌萎缩,主要采取主动运动,配合被动运动方式。固定患指的克氏针已拔除,对患指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避免直接施力于骨折断面。指导患者进行患指的屈伸、抓握功能训练,适度进行患指关节的牵引、挤压,防止肌腱粘连。进行肘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活动,防止关节僵硬。每天活动3-4次,每次活动30-45分钟。根据患者病情情况,适度调整活动时间。③后期康复(术后6-12周):该阶段以刺激神经功能恢复,减少粘连为康复目标,仍以主动运动为主。加强患指的运动、感觉训练。运动训练主要采取对患指屈伸、内收、外旋、对指功能。通过训练患指拿捏橡胶球或弹拨橡皮筋训练患侧各手指的屈伸、内收和抓握能力。每天活动3-4次,每次活动30-45分钟。训练患手的触觉和温觉。起先使用棉签棒在患手划拨,让患者感知;让患手触碰不同温度的水瓶,感受温度;再逐渐让患者闭眼,触摸各种不同形状物体进行感知;每天训练3-4次,每项每次10-20分钟。随着患指功能的逐渐恢复,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系鞋带、打结、写字、捡豆子等,训练患指的灵活性。④职业康复期(术后12周):该阶段重点强化患指日常生活功能的恢复。合理安排作业训练,逐渐增加训练量,训练患指的握力和灵活度。

3 观察指标:术后3个月,观察2组患者患指关节活动度和握力情况。关节活动度采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评价,TAM=总主动屈曲度-总主动伸直受限度[3]。握力采用Jamer握力器进行测量[4]。

5 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患指关节活动度、握力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2组患者患指的关节活动度、握力均较干预前改善明显(P<0.01);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患指关节活动度、握力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见表1。

表1 2组关节活动度、握力比较

讨 论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蓬勃发展,从事手工劳动的工作者增多。由于暴露机会增多,手外伤的发病率也呈增长之势。随着显微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断指再植术的手术成功率不断增高,在国际上显有一定声誉。断指再植是一种在显微镜辅助下对离断手指神经、血管、肌腱及周围附属组织进行修复,达到重建手指正常功能的外科治疗方法[5]。断指再植术的发展给手指离断患者带来了希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再植断指的成活不再是患者追求的唯一目标,人们对断指再植术后手指功能的恢复、外观都有了很高要求。查阅文献发现,术后循序渐进的精心护理及功能锻炼能最大限度的恢复再植指体功能[6]。因此,术后及早进行系统化的康复训练,并配合精心的护理干预对促进再植断指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我科对58例行断肢再植术后的断指伤患者实施分阶段康复护理干预。术后4周作为早期康复护理阶段,主要目的是预防和控制感染发生。该阶段,护理人员主要按摩患指、行患指轻微屈曲运动,对患侧肢体远端关节进行主动、被动训练来预防粘连。适当配合理疗,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血肿。术后4-6周作为中期康复阶段,主要以预防关节僵、直肌萎缩为目标。指导进行患指的屈伸、抓握训练,适度进行患指关节的牵引、挤压,防止肌腱粘连。进行肘、腕、掌指关节活动,防止关节僵硬。术后6-12周作为后期康复,以刺激神经功能恢复,减少粘连为康复目标。加强患指的运动、感觉训练,进行日常生活功能训练,逐渐恢复患指功能。术后12周为职业康复期,通过合理安排作业训练,促进患指日常生活功能的最大恢复。临床上,一般采用握力和关节活动程度来评价断指再植术是否成功。干预3个月后,通过统计2组患者的TAM指标和握力发现,干预后2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握力均较干预前改善明显(P<0.01);2组之间比较,观察组关节活动度、握力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说明断指再植术后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断肢再植术后患指功能的恢复,实施分阶段康复护理的效果更甚。

综上所述,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实施分阶段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指功能的恢复,增强手术效果,有利于患者融入家庭、社会,进行日常的生活、工作。

猜你喜欢
断指握力活动度
巧练握力益康寿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手指钝性离断伤断指再植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套状撕脱性断指再植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相关危险因素
患者的年龄、血红蛋白含量、吻合动静脉比例对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影响研究
基于体检人群构建中国成人握力下降的诊断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