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研究

2020-08-11 07:35邵婷婷王国秀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0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社会责任核心素养

邵婷婷 王国秀

[摘 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提出将核心素养研究推向高潮。本文通过剖析核心素养的内涵,反思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倡概念教学、融入生活化情境、加大实验课比重、关注情感教育等措施,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使新课改理念真正落地。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核心素养;社会责任

[作者简介] 邵婷婷(1995—),女,山东青岛人,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学科教学(生物)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物教

学;王国秀(1960—),女,湖北武汉人,动物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动

物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0-0145-02    [收稿日期] 2020-01-06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2003年经合组织和欧盟理事会在一次名为《核心素养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核心素养划分成身体素质、社会情绪、艺术和文化、算术、学习和认识方式、科学技术等七大维度,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1]中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生物学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具备生物学基本概念、理论和规律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积极参与重大社会事务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相比较传统的素质教育,核心素养教育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创新意识和主动学习。

二、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古板”“单一”

生物学中的概念很多,传统教学多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为主,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只能学到抽象的理论,难以充分理解[2]。此外,在我国高考制度的背景下,教师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很难在设计课堂上花费精力,教学模式延用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重心,忽视了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部分教师核心素养意识薄弱,专业能力不足

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课堂中,然而并非每位教师都能科学地加以运用。那些有几十年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教学理念还停留在过去,对新技术的掌握也不熟练,因此无法将现代技术与课程内容完美结合,更多时候只是机械地将板书“搬”到电脑上,多媒体成为板书的另一种形式,没有充分发挥促进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

(三)学校经费有限,硬件设施不完备

实验课程的开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需要投入大量的教育经费,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教育经费占比不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对新教育理念的了解和接受程度也有区别,限制了新课改理念在这些地区的普及与发展。

三、如何基于核心素养进行教学

(一)提倡概念教学,培养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的培养需要依托大量生物学事实,逐渐内化形成次级概念,进而形成重要概念和大概念,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树立生命观念。生命观念的外延包含了结构与功能观、稳态与平衡观、进化与适应观等,其养成依赖对大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生命观念的培养需要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3]。

以结构与功能观为例,在学习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时,肌细胞与红细胞的功能不同,是因为两者的结构不同。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收缩性、能动的细胞,通过改变自身形状引起器官运动,是机体活动的动力源泉;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细胞核和其他复杂的细胞器退化,目的是为血红蛋白提供空间,满足氧气运输的需要。学生在较好地理解这些生物学事实的基础上,探究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觀和价值观。

(二)融入生活化情境,启发科学思维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境,上课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就在身边,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比如在学习“光合作用”时,教师通过如下情境导入。

蔬菜大棚让许多农民走向发家致富的道路,菜农老李和老张也紧跟时代潮流,建起了蔬菜大棚。有人欢喜有人忧,有一天俩人发生如下对话。

老李:老哥,咱们同样是种菜,为啥你家的菜卖相好、产量高,我家的就不行呢?

老张:你可别小看种菜,这其中可蕴含了不少科学道理呢。

老李:咦?种菜需要啥科学道理?按时浇水、施肥不就可以了吗?

老张:温度、光照强度、CO2浓度这些都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菜的品质。小老弟,你还是先跟专家听听课,学学“光合作用”的知识吧。

那么问题来了,菜农老张说的温度、光照强度、CO2浓度等为何会影响蔬菜生长、是如何影响的呢?通过情境对话导入学习的兴趣,从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便于后续开展教学。

(三)加大实验课比重,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部分,实验课的开展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助于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首先教师结合生活化的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作出假设。例如,在学习“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教师先总结生活中的现象:萎蔫的叶片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会变得坚挺;农田施肥过多会造成作物“烧苗”;制作“腌黄瓜”要加入许多盐,过段时间发现容器中有大量水分渗出,黄瓜本身也因失水变软变皱。这些现象都说明植物也会因为外界溶液浓度的改变而发生吸水和失水,那水分进出细胞是通过渗透作用吗?原生质是否相当于一层半透膜?随后,学生基于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尝试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接着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思路及过程,在实验操作中要仔细观察,随时记录实验现象,将所得结论与假设进行对比,寻找差异和原因。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学生对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过程产生直观感受,对渗透作用理解得也更深刻。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实验,有助于学生了解实验的具体过程和研究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感受生物学家们在探索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和百折不挠的钻研精神。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教学社会责任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