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小汗腺螺旋腺瘤一例

2020-08-12 05:56陈玉林杨汝斌戴韵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淡黄色汗腺前臂

陈玉林 杨汝斌 戴韵佳 黄 玲

1大理大学临床医学院,云南大理,671000;2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云南大理,671000;3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云南昆明,670000

临床资料患者,男,44岁。因“左前臂结节4年”就诊。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左前臂出现芝麻大淡黄色结节,无明显自觉症状,未特殊诊治;近年来皮疹逐渐增大至0.5 cm×1.2 cm,皮疹触痛,呈针刺样疼痛。于2019年5月27日至我院就诊。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左前臂可见0.5 cm×1.2 cm淡黄色结节,质韧,活动欠佳,触痛明显(图1)。处理:手术扩大切除患者皮损,皮损为淡黄色质韧结节(图2),术后行病理检查,密切随访。

皮肤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基本正常,真皮内可见肿瘤细胞团;肿瘤细胞团可见两种细胞,外层细胞核小深染,胞浆少,内层细胞大,包浆嗜酸性淡染,瘤体内可见导管状分化的结构(图3)。

诊断:小汗腺螺旋腺瘤。

讨论小汗腺螺旋腺瘤(eccrine spiradenoma, ES)为罕见的良性皮肤附属器肿瘤,该病首先由Kersting和Helwig在1956年描述[1]。既往认为螺旋腺瘤是小汗腺来源的肿瘤,目前有观点认为螺旋腺瘤为顶泌汗腺的病变[2,3]。小汗腺螺旋瘤通常较为罕见,且是良性的,其恶变率非常低,Dabska等[4]在1972年第一次描述恶性螺旋腺瘤,这种向恶性肿瘤的转化是自行发展的,转移率为50%,可导致死亡。

小汗腺螺旋腺瘤常见于15~35岁患者[5],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同。大部分小汗腺螺旋腺瘤的皮损为孤立的痛性结节,呈肤色或淡蓝色,易与单发性平滑肌瘤、神经瘤、血管球瘤混淆,皮损偶可多发,可线样或带状疱疹样分布[6,7]。皮损主要发生在头部、颈部和躯干部。临床特点是有自觉痛或压痛,疼痛通常是自发性,可由衣服的压迫引起。疼痛明显者为阵发性锐利撕裂痛,多发性小汗腺螺旋腺瘤有家族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8]。因其临床表现多为单发痛性结节,多易与单发性平滑肌瘤、神经瘤、血管球瘤相混淆,类似皮损需行病理检查[9]。

ES病理表现:低倍镜下肿瘤为多结节状结构,肿瘤多位于真皮内,相对大的可扩展到皮下组织,边界清,无包膜。结节由无明显分化的基底样细胞构成,肿瘤有两种细胞,外围细胞较小,嗜碱性而深染;而在中心部分,细胞较大,细胞质嗜酸性淡染。瘤体内常见导管状分化的结构[9,10]。

近期报道指出超声诊断在小汗腺螺旋腺瘤中的作用,提示病变位于真皮至皮下深层,超声表现有明确的低回声、多血管和缺乏囊性部分;尽管超声检查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但单纯依靠超声确诊小汗腺螺旋瘤仍然很困难,而组织病理学检查则是重要的诊断依据[11]。应考虑鉴别诊断,包括血管肌瘤、血管瘤、血管球瘤和其他形式的附件肿瘤,如圆柱瘤[11,12]。

图1 左前臂可见0.5 cm×1.2 cm淡黄色结节 图2 皮损为淡黄色质韧结节 图3 3a:低倍镜下可见表皮基本正常,真皮内可见肿瘤细胞团(HE,×40);3b、3c、3d:肿瘤细胞团可见两种细胞,外层细胞核小深染,胞浆少,内层细胞大包浆嗜酸性淡染,瘤体内可见导管状分化的结构(HE,×100;×200;×400)

单发肿瘤首选手术完整切除[13],有单个皮疹手术切除后复发并增多甚至恶变的报道[14]。多发性皮疹国外有放射性治疗和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的相关报道[15]。本例患者目前仍在随访中。

猜你喜欢
淡黄色汗腺前臂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足部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汗藏哪儿了
小汗腺汗囊瘤六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告诉谁
天热时,为什么狗会吐舌头?
银河系“吃”麦哲伦云
“鸟粪”——“青蛇”——“枯叶”
“鸟粪”—“青蛇”—“枯叶”
轻盈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