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劳动教育课程模式的构建

2020-08-13 07:20雷世平
职业技术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必修课三位一体职业院校

雷世平

模式一般被认为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人们可以效仿的标准方式。职业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劳动大军的院校类型,如何根据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劳动教育模式,是全面推进劳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具体承载者。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意见》提出,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包括學科(文化)课程、实践课程、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等类型。从课程本质维度看,每一门课程都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育人的功能。依据课程的内涵、课程的本质以及课程的分类,职业院校应同步推进劳动教育必修课、劳动教育渗透课以及劳动教育活动课,构建“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课程模式。

一是必修课程形态的劳动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是从科学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出发,以劳动教育必修课的形式,落实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责任,其根本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劳动教育活动中来。这种模式的构建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课程地位的夯实,劳育课须作为公共必修课,进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取得相应学分;课程形态的规范,要按照课程建设要求和标准来规范劳育课建设,其中涉及劳育课程标准制定、劳育课程教材编写、劳育课程资源整合、劳育课程管理制度制定等;行课条件的保障,包括劳育课实施机构的设立、专兼职教师的选配、经费的投入等方面。

二是渗透课程形态的劳动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是从“三全育人”的视角出发,强调所有课程都有育人的功能,所有教师都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其根本目的是要让每一位教师通过自身所教的课程参与到劳动育人活动中来,实现“全员”参与劳动教育。这种模式的构建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劳动教育渗透到每一门课程(简称“课程劳育”),每一门课程都需根据自己的学科知识和技术技能特点,深入挖掘其内含的劳动教育元素;劳动教育进课程的内容实现有效衔接,需按照课程开设先后顺序,将课程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有序融入到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中,有计划、有目的、分阶段推进劳动教育进课程,实现各类课程与劳动教育必修课同向同行;劳动教育进课程需突出重点课程,凸显实习实训课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以校内实习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为重点,强化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培育。

三是活动课程形态的劳动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是从劳动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出发,以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课程)为载体,落实职业院校劳动育人的责任,其根本目的是把更多的社会资源有效运用到劳动教育中来。该模式的构建需要三个条件:劳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引领学生自觉重视技能训练,增强自主劳动意识,提升劳动技能;劳动教育与学生特点相结合,通过各种劳动教育型社团组织,有序引导学生建立各种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增强劳动技能;劳动教育与社会资源相结合,通过校外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丰富劳动体验,增长劳动技能。

(作者系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空军航空维修技术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必修课三位一体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窗外的世界
凉山羊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浙江省11所高中将试点必修课选课走班制
沪江BEC带你精读金融时报:伦敦金融城年龄歧视问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