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与对策

2020-08-13 06:56钟晨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0期
关键词:基本理念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钟晨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群体面临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日益复杂。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无论对自身发展还是对社会发展都有着巨大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首先围绕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进行辨析,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阐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从而提出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念;对策

一、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心理健康就是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能够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引导,增强教育对象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保健能力,不断提高其心理素质的活动。

2004年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带给深刻的思考,一方面越来越关注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状况,而另一方面也充分认识到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

根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调查,中国每年大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其中80%的自杀人群患有抑郁症。同时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中由于精神疾病而退学的人数占总退学人数的一半以上。

《中国青年报》曾报道,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陈志霞等人曾对1 010名大学生展开调查,发现有轻生念头的学生占到10%以上:台湾成功大学曾抽取3848名大学生发现过去一年尝试自杀的学生高达10.2%。在这些惊人的数字背后,充分表明了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

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依托。大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而在这个阶段,学生普遍心智不够成熟,情绪表现不稳定,学生有较大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而又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应对,因此他们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心理问题。此时,学校给予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源于学校和学生两个方面:

学校方面: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现象严重,个别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只是流于表面,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和考核,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高校没有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切实保障学生的权益;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专业化水平不足,缺乏专业性培训等等。

学生方面: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学生,面对心理疏导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学生群体存在着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就意味着有心理疾病的错误想法;学生对于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够重视。

这些问题都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针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存问题和现状,提出一系列基本理念和基本对策。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育对象不仅仅局限在部分人群。

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全体学生心理发展,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因此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仅仅局限在有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少数学生群体中,而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将大多数心理正常的学生也包括进来,使得全体学生都拥有心理健康发展的机会。心理健康教育应明确“健康”的真正内涵,明确健康是相对的这一基本理念。在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许多学生存在着一定的不屑甚至是排斥的心理,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同时也害怕受到周围人的歧视。心理健康只是一种相对的健康,大多数正常人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心理问题,只是大多数人能够自我调节,能够把心理问题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向大家传递基本的信息,主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意味着有心理疾病,心理健康教育是具有普遍性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教育。

(二)心理健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满足学生的发展性需求,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并不仅仅只关注学生的是否有心理问题、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更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关注其成长过程,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而独立的人格。在现实状况中,大学生群体面临着恋爱、考研、就业等等多种问题,高校应该实施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心理疏导,合理释放学生的压力,使个体的心理发展状况与社会发展相匹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更加著眼于学生的发展性需求,从学生的现实情况出发,帮助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三)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性。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对象是以青年学生群体为主,而此时青年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不能让教育者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而应该坚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平等地位,主动给予受教育者空间。来访者中心疗法就是要求来访者与倾听者保持平等的关系,尊重来访者的人格。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是需要通过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才能提高,只有充分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主动接受教育,主动发展。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年龄阶段以及不同的个体具有特殊性,因此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的教育内容和形式需要具有针对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接受性,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心理健康预防和教育人才专业化上。

大多数高等院校都配备了心理老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是单纯等学生上门寻求帮助,而应主动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多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学校需要定期实施系统性和集体性的心理测试,主动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早发现,早疏导,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学生群体中的潜在风险。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人格发展状况、情绪状态等都会给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要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者本身就需要有一个完整健全的人格、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丰富的专业素养。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对策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创造积极和谐的校园精神文明。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性和教育对象的全面性。通过组织心理健康系列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逐步消除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偏见,丰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同时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创造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一方面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控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学生主动与学校沟通心理状况,做到早发现,早预防,避免学生心理状况继续恶化。

(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建立发展咨询平台,满足普通学生心理发展诉求。

大多数学生心理环境较为正常,但是仍然有心理咨询的诉求。高校大学生在环境适应、人际交往、学习和就业状况等等不同方面存在着焦虑情绪,学生如果无法合理排解,容易走向极端情况。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注重障碍性咨询却忽视了发展性咨询,因此需要注重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与疏导功能,重视对普通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育人的作用。学校需要主动建立咨询平台,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给予学生帮助,如压力宣泄墙、就业指导规划处、学业指导处等等,满足学生的发展性需求。

(三)设置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采取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在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阶段给予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比如在高校一年级阶段,需要开设大学适应与调整的心理课程、二年级阶段需要开设生涯规划课程、毕业生可以开设择业与就业指导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心理需求。同时需要根据个体的特殊性需求,开展个性化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同时传统的心理健教育往往局限在教师谈话、心理讲座等等,但是其收效甚微。可以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开展远程心理疏导和咨询,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同时学校可以建立心理梦工厂、压力宣泄墙等心理健康辅助站,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游戏、知识竞赛等多样化活动,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四)建立心理健康预防和发展机制和组织管理机制,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

学校需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工作,通过班主任、辅导员的密切配合,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及时发现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早做预防。同时建立和完善学生心理健康追踪档案,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心理状况持续跟踪,建立完善的应对机制和預警机制。高校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者的素质,增强其专业素养。可以通过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就职门槛、加强教育者的在职培训和考核、扩大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等方式,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建设一支具备专业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队伍,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受教育者,促进受教育者心理健康与发展,不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促进其不断成长,使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性发展。同时需要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新问题提出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策略,并注意落实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 马建青.大学生心理卫生(第二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3] 樊复珉,王建中.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5] 王群.大学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 杨建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7] 樊复珉,费俊峰.青年心理健康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8] 王晓刚.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9] 王晓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发展探索[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

[10] 胡永萍.教育心理学[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基本理念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浅析《Go for it!》教材中体现的新课标(2011)基本理念
预设开放促成教学生成
浅析高中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