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漫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2020-08-13 10:38包欣娜
锦绣·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日本文化传播动漫

包欣娜

摘 要:日本动漫是日本现代文化的代表,其不仅在日本国内,在世界范围内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在中国同样拥有大批受众和极高人气,逐渐成为年轻人文化的一部分。本文尝试探讨日本动漫文化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及途径,并从意识形态、社会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分析日本动漫文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尝试以此作为文化传播和文化受容研究的一环。

关键词:日本文化;动漫;传播

一、序文

日本动漫自1980年初次进入中国视野后,日益受到关注和青睐,影响力也随之日益增强。2016年在中国上映的动漫《你的名字》大热,仅上映11天票房就突破5亿元。《多啦A梦》、《名侦探柯南》、《火影忍者》等日本动漫在年轻一代中无人不知。此外,“手办”等动漫周边商品的收藏,cosplay动漫角色扮演等日本动漫文化日益受到中国年轻人追捧。笔者对此现象很感兴趣,故尝试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发展轨迹及其影响。

二、日本政府对动漫文化外交的推动

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日本动漫文化传播的基础。随着“文化外交”和“软实力”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日本政府意识到了隐藏在动漫产业中的巨大价值,通过动漫产业,可以提高日本的软实力,构筑良好的国际形象,提高国际影响力。于是日本政府为输出动漫文化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致力于开展动漫文化外交。

2004年,日本外务省举办推进文化外交的座谈会,报告《以文化交流促进和平国际关系》中指出:日本特色的文化生活得到了他国民众的好感,尤其是年轻一代。这对提升对日本、日本人,乃至日本产品的印象起着积极作用,进而也可以作为提高经济活力的推进力量。日本外务省提倡:要积极传播漫画、动漫等现代日本文化的相关信息,回应世界对日本文化的关注,积极谋求培养作为“日本动漫一代”的外国年轻人,发展国际对日本文化的进一步关注。1

外务大臣麻生太郎于2006年发表题为“文化外交新想法”的演讲,2008年海外交流委员会颁布“加强我国传播力量的政策和体制——增加日本的理解者和追随者”的文件。其中都指出,漫画和动漫等流行文化对提升日本的国际认识度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了在文化外交的推进上充分利用这一点,日本外务省将积极进行环境整顿。

另外,为了刺激日本动漫文化外交的活性化,日本创立了“日本国际漫画奖”,以激励为国际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漫画作家,此外任命“哆啦A梦”为“动漫文化大使”,推出在全世界67个国家上映“哆啦A梦之大雄的恐龙”动漫电影的政策。

上述一系列积极输出动漫文化的举措无疑推进了动漫文化在包括中国在内的海外传播和流行。

三、传播途径的发展史

(一)官方媒体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日本动漫主要通过电视台这一官方媒体向中国传播。以中日邦交正常化为背景,日本动漫文化开始进入中国。动漫作品经中文配音后进行放映。1980年,我国电视台正式引进第一部日本动漫——《铁臂阿童木》,此后日本动漫迅速流行,我国陆续引进多种题材的日本动漫,例如《哆啦A梦》、《花仙子》、《一休》等作品。1990年引进播出的《圣斗士星矢》、1998年引进播出的《灌篮高手》都曾风靡一时,至今仍作为动漫经典在年轻人中有极大影响力。2

但进入21世纪后,随着日本动漫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政府为发展本国动漫产业,出台了限制日本动漫播放的政策。这一决定立即在国内引起了波澜,关于文化保护和自闭锁国等问题的讨论异常热烈。这极大地限制了日本动漫通过官方媒体渠道的传播。

(二)视频光盘

日本动漫受到正规渠道的限制后,中国动漫迷开始依赖非正规光盘。盗版光碟一张10元左右就能买到。在IT街,盗版光盘与电脑、手机、电器配件等混合陈列在店铺中,此外在路边的小摊,或大学校内的书店、小卖部也堂而皇之地进行售卖。若经举报,警察便会出面管制,但相比于对盗版的管制,正版日本动漫的进口限制更为严格。

自2006年以来,唯一被当局认可进口的“网球王子”正版光碟售出6万卷,周边商品销售情况优异,销售额达7600万元人民币。3对于动漫视听者来说,盗版光碟便可以满足其需求,但通过上述正版光碟及周边商品的庞大销售数据,可以看到核心粉丝的数量之多。

(三)视频网站

2010年前后,互联网作为动漫传播的新工具登场。“优酷网”、“土豆网”、“哔哩哔哩”等大大小小的网站纷沓而至。动漫迷们通过网络在“字幕组”的工作协助下获得动漫资源,观看动漫。所谓“字幕组”是一个不盈利的民间翻译团体,出于兴趣爱好而集结而成、协同工作。队员各有分工,分别进行搜集整理动漫资源,对日语动漫进行中文翻译,对视频进行中文字幕加工制作等。完成一系列工作后,字幕组会通过互联网,为国内动漫迷免费提供动漫视频资源。

可见这些接受动漫文化浸润而成长起来的“80后”动漫迷在拥有通过自己传播动漫的能力后,进一步扩大了日本动漫在年轻人中的影响。高校中也出现了由大学生动漫迷成立的动漫俱乐部,在网络论坛上就动漫进行交流互动。

视频网站与光碟相比,不但种类数量丰富,而且在时间的更新上几乎没有延迟,最新的作品也会及时被上传。网站上也有美国和中国国产的动漫,但日本动漫仍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地位。这些非正规的渠道对形成日本动漫热潮,更广泛地传播日本动漫文化起到了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

从2011年左右起,搜狐网、优酷网、爱奇艺等网站及其应用软件从日本引进正版动漫,改变了日本动漫盗版泛滥的存在状态,开启了新的发展轨道。虽说如此,但现仍存有一部分盗版日本动漫,形成了正版和盗版混杂的市场,网站之间还经常发生版权纠纷。现在的动漫市场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向正规化方向前进的趋势是毋庸置疑的。

四、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意识观念的改变

日本动漫中容纳渗透着很多日本传统文化和日本特色的生活方式。中国的年轻一代因日本动漫,其认知日本的方式受到了一定影响,对日本的态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与老一辈经历过日本侵华战争或父辈多受战争相关信息影响,对日本及日本人有着否定抗拒的态度不同。年轻一代因受日本动漫的影响,日本及日本文化对其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可见影视业等文化产业对人的认知产生一定影响。上代人与这代人也在“抗日劇”和“日本动漫”的文化浸透中,形成了有差别的意识观念。

神道教、武士道、茶道、禅、花道、剑道等元素作为日本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常见于日本动漫。此外动漫中日本生活的文化元素也非常丰富,比如典型代表大和民族形象的和服这一服饰文化;纳豆、寿司、味增汤、章鱼小丸子等饮食文化符号;焰火晚会、寺庙守岁、参拜神社等民俗文化;神社、寺庙、皇居等建筑文化;其他还有樱花、温泉、富士山等风景旅游文化。

日本动漫作品用写实细腻的笔触描绘日本的生活方式,对视听者润物于无声,将日本的民族文化传播浸润到各个国家的年轻人亚文化中。以日本动漫为契机,对日本文化产生兴趣,想去如《灌篮高手》中镰仓高校前等动漫故事原型地的巡礼的人,想体验动漫中出现的泡温泉、赏樱花、拜神社等日本文化的人越来越多。以动漫为契机而开始学习日语的学生也不在少数。根据国际研究交流所2012年进行的统计问卷调查,在中国学习日语的学生中有16.2%的人回答“学习日语的原因是喜欢日本的漫画、动漫”。

(二)语言使用的变化

动漫对丰富汉语词汇和催生语言变迁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在网络聊天、微博、论坛等更为明显。日本动漫刺激了新单词的形成,赋予了原词新的含义。例如,由日语“萌え”而来形成的“萌”用来形容纯真、天然、可爱的人或物。“お宅”形成的“宅”是指很少出门的人。由“コン”形成的“控”,是指执着于某个人或某物,对其抱有极大热情的人。另外,“卡哇伊”、“达人”、“腹黑”、“壁咚”等原本为日文的词汇也开始在中国使用,甚至有不知其来源的人把其当作原生汉语词汇在使用。

此外,日本动漫主人公常用的开场白和口头禅往往会成为流行语。《美少女战士》中水冰月的“我要代替月亮消灭你”、《名侦探柯南》中柯南的“真相只有一个”等。在年轻受众的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出现带着揶揄的心情说出口。这说明这些动漫已经渗透影响年轻人的表现和行为方式。语言来源于文化,而语言的输入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文化的输入。

五、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周边商品消费

由于日本动漫的热潮,动漫周边商品在中国也极受欢迎,销量可观。日本动漫并不是独立的产业,而是结合漫画、游戏以及动漫衍生商品的一系列产业,也是日本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日本动漫卡通人物的公仔玩偶、印着动漫图案的文具盒、笔记本、杯子、背包、衣服等很多日常用品都使我们不断接受日本动漫的元素而习以为常,从未看过动漫的人也对哆啦A梦、樱桃小丸子或者皮卡丘等动漫人物十分熟识。

另外,动漫人物的乐高积木玩具,以及被称为“手办”的动漫形象人偶模型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手办销售价格偏高,根据品质高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一些十分火热的限量款甚至可以达到几万元的高价,日本动漫为手办开拓出了一个小众的新兴市场。除了卡通形象商品外,还有收集动漫插入曲的原声光盘,以及漫画插图画集等商品,这些与动漫形象类商品一起丰富了中国的文化消费市场。

(二)周边事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动漫事业的发展,动漫展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天津等大城市频繁举行。主要有以下活动:中国优秀動漫作品及日本、韩国知名漫画家作品展示;动漫相关企业展示及交流;同人志作品交流;各动漫团体展示自己独创的角色和作品;邀请知名漫画家为作品签名发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cosplay,即对动漫或漫画中登场的人物进行模仿。该活动始于日本,动漫爱好者通过化妆、服装、装饰品、发型和道具等方式对动漫人物进行模仿,把动漫人物现实化、真人化。近年来cosplay俱乐部越来越多,职业cosplay也开始出现。此外,中国国内第一本以cosplay为主题的书——《cosplay嘉年华》也在全国市场上市。4cosplay为动漫文化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六、对中国动漫事业的影响

日本动漫在中国有着庞大的市场,但实际上中国的动漫制作也有着很长的历史。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上海的万氏兄弟开始制作国产动画片,1926年万氏兄弟制作出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间天宫》,这被认为是中国动画片产业的起点。其后他们制作了亚洲第一部长篇动画作品《铁扇公主》,这部作品对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动漫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个时代,受到中国动画片制作方式影响的动画片被称为“中国流派”,中国流派的特点是内容丰富、主旨深刻、人物优美。5

以此为契机,许多电影公司成立,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动画作品,例如《哪吒闹海》、《三毛流浪记》等作品在国际动漫界受到广泛好评。但随着日本动漫的引进,动漫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被逐步占据,国产动漫陷入低迷的境地。中国政府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国动漫产业,出台了保护国产动漫作品的政策,规定各地电视台在黄金时段只能播放国产动画片,限制国外进口动画片的数量及播放时长,还制定了动画片制作机构如果进口一部国外动画片,必须拿出一部原创作品的规则。

当下,在国家政策、资金、基地建设扶持背景下,北京、上海等多个地方政府积极为动漫产业发展提供各种支持,建立了具有地方城市特点的动漫制作基地和产业区,培养动漫专业人才的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动漫制作企业和动漫产业人材队伍逐渐壮大。

近年来,中国动漫作品数量不断增长,动漫内容生产实力也进一步提升,类型和题材日趋多元化,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前景预测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文娱产业规模超过6300亿,其中动漫产业规模达1500亿,占比24%。游戏、动漫和影视共同构成中国文娱产业三大顶梁柱。

但中国动漫产业的稳定格局尚未形成,同时也存在多为面向儿童的动漫作品,缺少青少年动漫,稀缺成年动漫,在这一方面国产动漫还需要时间去发展和完善。但在认识到发展动漫等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后,中国动漫产业有望取得中国特有的成功。

七、结语

随着日本动漫逐渐渗透到中国,在中国引起了各种各样的争议。其中,也有诸如“引进日本动漫是一种文化侵略”之类的过激论调。然而笔者认为,每一种文化中都必然存在其他文化影响的痕迹。比起警戒异文化,更应该考虑如何以异文化作为参考,对多元文化做出贡献,只有这样才能互享互利,让本国文化生生不息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远藤誉 《中国动漫新人类》 日经BP社2008.

[2]樱井孝昌 《动漫文化外交》 筑摩书房 2009.

[3]山口康男 《日本动画全史》天书出版社2009.

[4]须藤健太郎 《中国80后和日本动漫》 大阪产业大学经济论集 第十卷第一号.

[5]曲志强 《考察中国大学生对日本动漫的看法》 平安女学院大学研究年报 第16号2015.

[6]林玉姝《日本动画的世界扩散和日本文化出口战略》暨南大学硕士论文 2007.

[7]高学也《ACG亚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3.

[8]陈奇佳、宋晖 《日本动漫影响力调查报告》人民出版社 2009.

[9]刘洋《中国与日本动画与漫画产业对比与思考》齐鲁艺苑 2003.

注释:

[1]外務省https://www.mofa.go.jp/mofaj/index.html

猜你喜欢
日本文化传播动漫
论日本文化的复合性特征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开口笑
锋绘动漫
基础日语教学阶段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