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城镇化过程中区域竞争力效益优化研究

2020-08-14 01:08李武斌董航启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平顶山市效益竞争力

李武斌,董航启,叶 青

(1.陕西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2.陕西师范大学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国经济社会大发展,城乡居民生活也随之改善[1]。在新型城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城镇化的质量与效益成为检验城镇化水平的重要参考[2]。因此,通过调整资源配置方式、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能达到提高区域竞争力的效果。目前,对城镇化与区域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一是针对城镇化发展,主要对发展模式[3]、特征[4]、动力[5]、指标体系[6]等进行较为详尽的研究;二是针对区域竞争力主要围绕其指标体系进行研究[2]。而两者结合的研究较少,主要是运用城市竞争力指数评价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如刘鹏等对城市竞争力进行测算与评价[7]。对河南省和平顶山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镇化质量的时空格局、驱动力[8]及其与城镇化水平[9]、经济[10]、环境[11]等关系的研究,但对城镇化与区域竞争力的评价与优化还鲜有研究。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主成分分析法与响应面法等方法进行研究。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理清研究现状、学习研究方法、确定数据指标,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指标的权重分析,利用响应面法对试验的相关指标进行拟合与优化[12],最后利用ArcGIS制图功能对主要年份进行分析,为提高区域竞争力效益提出建议。

1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域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总面积7 882 km2。平顶山市矿产资源丰富,煤、盐等8种矿产为优质矿产,其中煤炭资源储量占河南省的51%,有“中原煤都”之称。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总人口552.55万人,常住人口520.77万人,城镇化率53.98%。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2 135.2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7.5347.6344.85,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但比重逐年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上升2.30%。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 083.8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297.54元。境内铁路总里程400 km,高速公路总里程393 km。2019年12月1日,郑万高铁河南段开通,结束了平顶山没有高铁的历史。此外,平顶山市环境质量良好,旅游资源丰富,拥有A级景区23个。通过对平顶山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平顶山市必将发挥其优势,提高区域竞争力,实现城镇化协调发展。

1.2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河南年鉴(1991,1999-2019)》、《平顶山年鉴(1999-2019)》、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少数数据参考《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等资料。

2 平顶山市产业结构

2.1 三次产业比重分析

根据三次产业分类法,收集、计算2000-2018年三次产业占比,做出平顶山市2000-2018年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变化图,如图1所示。

图1 平顶山市2000-2018年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变化图

由图1可以看出:平顶山市2000-2018年间主要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其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渐上升。因此,平顶山市正处于由“二、三、一”产业结构模式向“三、二、一”产业结构模式转变的过渡时期,第三产业发展占比依然较低。

2.2 产业构成分析

根据统计年鉴,平顶山市产业构成主要以第二产业中的工业为主,其次为批发零售业、金融业、住宿餐饮业等。而在工业大类行业中,贡献率较高的依次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以传统制造业为主,高技术产业贡献率较低。

2.3 存在问题

根据三次产业比重与产业构成分析,平顶山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产业结构单一,产品经济效益较低[13];高新技术产业少,劳动力素质较低;煤炭资源不可再生,后续发展持续性差;制造业创新动力不足[14];环境、安全等问题突出[13]。

3 平顶山市城镇化与区域竞争力效益分析

3.1 城镇化质量分析

城镇化过程伴随着人口、环境、文化、政治、景观等因素的变化,评价城镇化的效果可以采用相关指标进行测算。本文在科学性、代表性、数据可得性等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选取了17个指标对城镇化发展程度及质量进行评价。

在城镇化指标的选取上,主要按照经济发展情况、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社会公共服务便捷程度、生活环境质量、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5个方面共17个指标作为评价城镇化质量的依据。在经济发展情况上,共选取全市生产总值、人均GDP、第三产业比重[15]共3个指标;在社会公共服务便捷程度方面选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销售品零售额、百户家庭电视拥有量、城市总支出、城市恩格尔系数共5项指标;利用便捷程度公路客运周转量、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万人拥有医护人员数共3个指标来评价社会公共服务情况;在生活环境质量方面,采用总人口[16]、空气优良天数、地表水水质达标率、全市绿化覆盖率[17]这4项指标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城镇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城镇与农村恩格尔系数来判断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做到城乡统筹。

运用极差标准化对城镇化质量(Xi)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SPSS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共提取4个主成分;运用成分矩阵、解释的总方差计算综合得分模型系数,最后根据综合得分模型系数计算各指标的权重(W1),如表1所示。

表1 城镇化质量指标权重

3.2 区域竞争力效益分析

区域产业结构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及影响力,本文对平顶山市与河南省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利用区域竞争力效益指数(U)反映平顶山市区域竞争力(Yj)[18],计算方法为:

(1)

其中,Kj0表示平顶山市第j产业基期经济规模与河南省第j产业基期经济规模的比值;Kjt表示平顶山市第j产业报告期经济规模与河南省第j产业报告期经济规模的比值。区域竞争力效益指数(U)越大,表明所研究区域发展越快,区域竞争力越强。本研究中,以1999年作为基期,计算2000-2018年区域竞争力效益指数。

同样,将计算的区域竞争力效益指数(U)的相关统计指标进行极差标准化处理后,使用SPSS软件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3个主成分,进行权重分析,得出区域竞争力效益指数指标权重(W2),如表2所示。

表2 区域竞争力效益指数指标权重

3.3 协调发展水平测度

运用加权线性法计算各系统综合发展水平[19],分别记作F(X)、G(Y),使用离差系数CV计算协调度C以及耦合协调度HC:

(2)

(3)

其中,α+β=1,本研究取α+β=0.5,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平顶山市2000-2018年耦合协调度HC

由表3可知:平顶山市城镇化与区域竞争力耦合协调度指数最大的年份为2011年,其次为2012年,因此选用这两个年份数据对区域竞争力效益进行优化。

4 平顶山市区域竞争力效益的优化

4.1 分析方法与水平

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RSM)是运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拟合响应值与因素的一种优化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经典的Box-Behnken Design设计试验方案,选取衡量区域竞争力的5个指标作为响应因子X,分别为平顶山市与河南省三次产业经济规模的比值K1、K2、K3以及平顶山市第二、三产业经济规模b2、b3[20],以2011、2012年的数据作为0和+1水平的值,-1水平的数值经计算得出,即:

X(2011)=Min(2011,2012)-Abs(2011,2012)

(4)

4.2 优化结果分析

以区域竞争力效益指数U作为响应值,共进行46次试验,计算响应目标值Y,填入试验值中。最终得到的区域竞争力效益指数U的响应函数为:

Y=7.43A2+7.43B2+7.43C2+7.55D2+7.50E2+0.42BD+0.02BE+572.87B+0.21C+1.61D+1.77E

(5)

4.3 最优组合结果

运用Design Expert10.0软件中的Numerical功能,获得优化因子及响应值,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响应因子最优组合

4.4 试验结果分析

当平顶山市三次产业产值分别占河南省三次产业产值的3.85%、6.69%、4.46%,平顶山市三次产业比值约为4.9067.0028.10时,平顶山市在河南省的区域竞争力相对最强。而根据所选取0水平的2011年数据,在平顶山市各产业在河南省的产值来看,平顶山市三次产业占河南省的比值还比较落后,尤其是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还比较小;在平顶山市产业结构内部来看,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应在第一、二产业平稳发展的基础上,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以提升平顶山市的区域竞争力。

5 平顶山市与河南省其他各市区域竞争力效益对比分析

5.1 河南省各市主要年份区域竞争力效益统计

通过前面分析可知,平顶山市在2011年城镇化与区域竞争力效益最为协调。为研究区域竞争力效益的时空变化趋势,本部分以10 a为时间间隔进行数据分析与计算,最后为方便不同年份数据的对比,将各年份数据进行极差标准化处理,得到河南省各市主要年份区域竞争力效益标准化指数W统计表,如表5所示。利用ArcGIS将区域竞争力指数作图,反映河南省主要年份区域竞争力效益标准化指数分布与变化,如图2所示。

表5 河南省主要年份区域竞争力效益标准化指数表

图2 河南省主要年份区域竞争力效益标准化指数分布图

5.2 河南省区域竞争力效益指数的时空变化分析

从河南省整个区域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竞争力呈现由点到一条轴线再到两条轴线的扩展。2000年前,河南省区域竞争力效益指数呈现由开封市一市独大,周边由分散到逐渐集中的过程;2000-2010年,区域竞争力效益指数由点向带逐渐扩展,主要呈现沿纬向延伸的“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商丘”一带;2010年后,区域竞争力效益指数加速变化,由“三门峡-商丘”一轴延伸逐渐向两轴延伸,即在原来一轴的基础上,增加“鹤壁-郑州-许昌-漯河-驻马店-信阳”沿线,两轴的交点郑州市产业结构效益持续保持较高水平,这可能与交通线的布局尤其是高速公路、铁路的布局密切相关。郑州作为“北京-广州”和“徐州-兰州”两条高铁线路、京广线和陇海线铁路以及多条高速公路的交点,已经成为国家重要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因此,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对全省起到了引领的作用。此外在近两年中,以郑州为中心的“郑州-开封-洛阳-焦作-济源-许昌”城市圈在河南省表现突出。作为河南省发展的领头羊,郑州正在积极与周边其他地市发展融合,尤其是具有较好历史发展基础的开封、洛阳等城市。以郑州和开封为例,两地间开展了商业、旅游等多方面的合作,这为两地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作用。

2010年前,平顶山市排名处于中等位次,而2011年以来开始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再加上煤炭资源采掘殆尽,技术革新缺乏以及对散煤的管控,重工业的发展空间压缩,各矿产企业对平顶山经济的贡献降低。此外,以纺织业为主的轻纺工业的生存与发展也举步维艰。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粗布已无法适应人们个性化、多样化、复杂化的要求,纺织企业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平顶山市的发展遇到了瓶颈。

6 结论与建议

在新时代背景下,平顶山的发展遇到了挑战,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为加强平顶山市的区域竞争力,促进经济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6.1 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展开合作

郑州市区域竞争力效益高,且积极与周边地市合作。可以与郑州市积极展开合作,抓住高铁线路开通的机遇,加强沟通交流与政策支持。可以尝试旅游等资源的跨市合作,如联办大型活动、推出景区联票等措施,努力融入中原经济圈,提高自身以及区域的竞争力。还要加强交通一体化发展,不仅要加强老城区道路的扩建与改造,加强对货车、非机动车上路规范化管理,加强人行道维护,提高城镇化质量,而且要加强高铁与高速公路的建设,提高通达度,降低运输成本,为跨区域运输提供保障。还可以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利用“中欧班列”将优质产品出口,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

6.2 打造产业园区,提质量降成本

城镇化发展不能脱离产业的支撑,无论是污染严重的重化工业,还是趋向衰落的轻纺工业,都不能适应新时代平顶山市发展的新要求。因此,平顶山市要做的不只是延长产业链、推出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还应努力打造产业园区,发挥产业集群优势,降低运输成本,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加强科研攻关,努力提高产品质量[21]。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污染防治,让鹰城的天更蓝、让湛河的水更清,在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同时提高城镇化质量。

6.3 顺应本地特色,发展第三产业

平顶山市第三产业发展活力不足,而第三产业对提升区域竞争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平顶山市已经逐渐引入大型购物中心,努力实现娱乐、购物、饮食一站式服务。但是商场开业却没有迎来人头攒动,原因其一是商场中产品价格过高,且以大品牌为主,普通人很难承担;二是产品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以高档服装、餐饮为主。因此,可以打造平顶山特色商场,例如饮食方面,可以尝试增加如烩面、胡辣汤等传统特色小吃,促进消费。而对于已建成但尚未开业的地下购物街,应加强铺位管理,实现分区管理与合理布局,补充直梯等无障碍设施。另一方面,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宣传,一是可以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的管理,设置特色门票,发放优惠票等;二是尝试打造特色旅游区,如新城区可以在现有湿地公园的基础上引入创新元素,完善交通条件,打造集旅游、休闲、饮食等一体的旅游区,还可以尝试加入农家餐饮、采摘水果等特色活动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6.4 融入科技创新,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平顶山还应抓住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首先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尝试利用GIS对不同地块分区管理,利用无人机等手段精准喷洒农药。新科技积极融入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还可以创立绿色产品等标志品牌,将产品进行精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对于鲜果蔬或饮料可以结合最新科研成果进行微波等物理处理,延长果蔬贮藏时间;可以采用适当方法进行护色等处理,进一步提高果蔬质量;还可以在均质后通过无菌灌装制成还原果汁或浓缩果汁果粉,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对于乳制品可以提炼生物活性物质,发展新型功能食品[22]。其次要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力度[23],促进科学技术应用于工业、造福于人民。再次可以在现有技术与设备的基础上,通过政府投资等筹集资金,进行机械设备升级与员工培训,生产效益更高的产品。最后可以建设新技术体验馆,利用新科技设立未来体验馆,展现5G通讯技术的极短延迟,3D打印满足个性化需求,展现科技的魅力、科学的精神,为青少年埋下一颗科学的种子。这些做法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提升了区域竞争力,也提高了城镇化的质量,促进平顶山市更快、更好发展。

猜你喜欢
平顶山市效益竞争力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2011—2020年平顶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平顶山市
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威果苗培育基地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河南省发展经济利用外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