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2020-08-14 01:43郑晓华
知识文库 2020年15期
关键词:双师职教贫困人口

郑晓华

“十三五”规划期间,国家提出了教育精准扶贫重要战略。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类型,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可以发挥助推器的作用。但现阶段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如贫困人口职教观念落后、贫困地区政府财政投入不足、职业院校师资力量不足、专业设置不科学、职教扶贫机制体制不健全等。应对之策可从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保证职教精准扶贫经费投入、加强职校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完善职教扶贫机制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进程。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职业教育在国家扶贫工作中的重要地位,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要求要“实施教育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加大职业教育脱贫力度”,强调务必“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因地制宜,分类推进,让贫困地区每个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适应就业创业需求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可见职业教育是深入贯彻党和国家精准扶贫精神、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相对粗放扶贫而言,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或不同贫困人口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职业教育治贫方式。探寻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战略作用,直面其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总结相应的解决措施,对提高精准扶贫成效,促进贫困地区全面脱贫具有重要意义。

1 为何要进行职业教育精准扶贫

1.1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可以消除贫困代际传递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贫困问题,经过数年的努力,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很多程度上的改善,但部分区域仍然存在连片式的贫困状况。长期处于贫困线下的人们会养成听天由命、抱残守缺、随遇而安的传统心理,进而萌生的封建、愚昧思想,会代代相传,积重难返。所以在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不能仅仅停留在经济方面的扶持,还要为贫困人口提供民主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帮助他们习得必需的职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改变当前生活方式,努力创造合法财富,整体提高综合素质。职业教育不但可以针对贫困地区实际状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切实的技术支持,还能改变贫困人口迂腐思想,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科学致富的意识,有效缓解贫困代际传递的问题。

1.2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可以彰显社会的公平正义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目的不仅仅是表面上要减少多少贫困人口,而是要最终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整个社会的均衡健康发展,其主要表现为:一,职教精准扶贫关注贫困个体的自身发展,为贫困个体提供符合自身需求的受教育机会,使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愿望得到满足,从而改变其落后的思想观念,提升自身的劳动技能,与社会其他人群同样地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深刻体验到职业教育为之带来的实际效益,彰显出教育的民主公平价值。二,缩小就业差距,促进就业公平。职业教育为贫困人口提供专门的职业培训和实践,增强贫困人口的就业意识和职业能力,为他们走进劳动力市场增加更多的选择机会,促进就业率的提高,缩小与城市人群的人力资本差距。三,平等共享社会资源和财富。贫困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区域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的不平衡,职业教育有助于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扩大贫困人口受教育覆盖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让其平等共享社会资源和财富。

1.3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必须服务经济社会并与产业需求及生产过程对接,因而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协调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转型升级的配套衔接,这不仅可以使职业教育发展获得坚实的经济基础,也可以更好地为产业升级提供技能人才支撑,最大限度地实现职业教育的内在价值。职业教育兼具教育培训和经济创收的双重功能,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具备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和相协调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我国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的关键阶段,不管是城市区域还是农村区域的劳动力市场都无法逃避当下经济形势和市场要求带来的巨大冲击,人力资本尤其是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本必然要重新开发,才能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复苏和发展。职业教育在此背景下以入学条件低、教育周期短、培训见效快的特点和优势在贫困地区大有可为。同时,职业教育以教育促发展、以培训促生产,紧跟时代要求,提升技术技能、提高整体素质,对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面临的困难及问题

2.1贫困人口职教观念落后

我国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广大农村、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本身教育观念严重落后,加之社会大环境长期以来对职业教育的轻视,贫困人口对职业教育更是期望值偏低,认为就读职校毫无前途、浪费时间,但因自身条件所限,又无法接受其它形式的教育,致使很多贫困家庭子女早早辍学,家中务农或外出务工。总体来说,他们从事的基本是初级的、简单的体力劳动,难以获得较高的劳动报酬。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的升级,社会对劳动者知识技能的要求提高,劳动者要在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就必须要重视职业教育。贫困人口落后的职教观念,既加剧了他们的贫困程度,又给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增加了很大难度。

2.2贫困地区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整体办学条件不理想,教学设施设备的缺乏与学生数量的不断增长及学生对教育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县级职业学校的设施设备更为滞后,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严重不足,图书资料无论数量或是质量均跟不上,实训室实践场地缺乏,这些实际情况都直接影响了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政府财政的充足投入是提高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源头活水,尽管近年来国家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但若贫困地区地方政府不抓住利好机会,不同步扶持职业院校,单靠国家之力,恐怕还是“僧多粥少”,难以后继,实现精准扶贫、脱贫致富便无从谈起。

2.3职业院校师资力量不足

首先,现阶段的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占有很大比例,他们不少都是刚从高校毕业的学生,理论知识丰富但社会工作经验和生产实践能力缺乏,这对更讲求技术技能培养、实训实践要求更高的职业院校而言,势必造成一定的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其次,职业院校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很多教師是完全没有在企业工作过的经历。“双师型”教师应该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教师不单要胜任理论教学,又要胜任实践教学;不单要有教师资格证,也该持有其它行业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样才能满足职业院校的实际需要,才能满足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提出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期望。但现实情况是职校中相当大比例的老师属于“非双师型”,他们缺乏必要的实训实践经验,让职业教育处在“纸上谈兵”的窘境。

2.4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不科学

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就业的教育,这边是学校,那边连着市场。但是很多职业院校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对职业教育整体的规划和发展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循例守旧,没有在职业教育教学和劳动力市场之间建立科学客观的供求信息反馈链接,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和市场实际、产业需求完全对接。闭门造车直接导致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偏低,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自然影响学生顺利就业。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不断深入改革,各地职业院校也同步加大了改革力度,但在贫困地区,职业院校由于思想的限制、人力财力的缺乏,只能在某些教学环节上“小修小补”,专业设置上还是难以与社会需求高度匹配。

2.5职教扶贫机制体制不健全

首先是统筹管理机制缺乏。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是一个动态的组织管理过程,需要构建职教扶贫统筹协调管理机制,以确保职业教育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但是目前职业教育归属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教育扶贫基金归地方扶贫办公室管理,中等职业学校范畴内的普通中专学校、职业高中、成人中专学校由教育部门管理,而技工学校则由劳动部门管理,这种治理模式造成职业教育发展经费“两条线”、体制“两张皮”,很多措施难以落到实处,不能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其次,精准扶贫对象的识别机制也不完善。不少贫困人口因为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未被建档立卡,这严重限制了贫困学生享受国家各种教育优惠政策,影响他们进一步求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为国家深入开展职业教育、推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

3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问题的应对之策

3.1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引导贫困人口树立正确职教意识

观念决定行动,正确引导贫困人口树立正确的职教意识,是职教精准扶贫的首要任务。一,要通过各类媒体、各种渠道向贫困对象宣传职业教育的作用和价值,一方面要向贫困家庭宣传国家现行的职业教育优惠政策,让贫困家庭看到职业教育的光明前景,积极支持儿女报读职业教育;另一方面要宣传通过职业教育改变命运的真实事例,让贫困对象深刻意识到知识和技术促进帮助自我价值的实现,端正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二,在贫困地区设立专门的职业教育咨询或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各类讲座,或通过板报、广告、标语等形式,帮助贫困人口树立正确的三观和职业教育观,积极配合国家职教精准扶贫的开展工作。

3.2保證职教精准扶贫经费投入,全面提升职校办学质量

充足的经费投入是确保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和精准扶贫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推力。国家和地方政府要设立职教精准扶贫财政资金,专项专用,确保职教扶贫资金投放到位。加强职业教育经费的全面统筹,对特别贫困的地区予以倾斜照顾,保障职业院校设施设备、实训基地等配备到位,不遗余力地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设置专门的监督机构或部门,对职业院校精准扶贫资金的投入和使用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定期抽样、检查和反馈,保证相关资金使用的合理投入和分配,提防浪费、挪用和挤占现象。

3.3加强职校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培养与引进“双师型”教师

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对职业院校的教师配备做出明确规定,地方人社、编制、教育部门要考量职业院校的实际情

况,适当加大职业院校教师的编制补给,吸引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到职业院校就业。同时,建立职业院校教师到高校深造、到企业跟班的培养制度,尤其大力鼓励年轻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接受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提升实训实践能力,以满足职业院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对于“双师型”教师,地方政府要制定配套的人才待遇制度,积极培养与引进“双师型”教师,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对作出特殊贡献、取得优秀教学成果的“双师型”教师以一定的资金奖励和经费补助,让“双师型”教师乐于工作、积极进取。职业院校也要和企业单位保持长期良好的沟通联系和合作,邀请企业单位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承担教师培训任务,定期通过开放课和示范课的形式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共同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

3.4优化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

专业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职业院校要深入调研市场需求、地方特色,结合地区产业升级、城市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对职业教育已设专业进行布局调整,提高所设专业与市场实际和精准扶贫需求的契合度,加强实践实训环节教学。要重点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同时加大农业、林业、渔业及服务型行业等专业的建设力度。国家要加大发达地区职业院校帮扶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力度,通过经济扶持、定期调研、培训教师、合作办学等方式,加强发达地区职校与贫困地区职校的合作交流互通,帮助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在学校管理、资源共享、课程开发、专业设置等方面更快更好地发展。

3.5完善职教扶贫机制,提升精准扶贫成效

第一,要完善相关政策保障机制。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推进,必须依靠综合统筹、科学规划的政策保障。国家和政府要成立各级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领导小组,,统筹教育、劳动及各行业团体的职教资源,统筹职教与城乡就业,综合协调各行政管理部门、各行业、各地(市、县)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有效整合多方教育资源,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有序和谐地实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第二,完善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机制。地方政府和扶贫部门要建立贫困人口识别系统,对每个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对每个贫困对象的类别、原因、受教育情况、适合何种帮扶措施等信息做详细的记录,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财政资助和职教培训,确保贫困对象切实地体验到国家在职教方面的利好政策和推进精准扶贫的决心。

4 结语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是为了实现国家2020年全面建成健康社会的重大举措。通过职业教育开展精准扶贫,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树立正确的脱贫意识,增强其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及劳动技能,全面提升就业质量和精准扶贫工作的实际成效。贫困地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都要深刻认识到职业教育于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调动扶贫工作积极性,完善扶贫工作机制,提高扶贫工作质量,充分助力职业教育发挥扶贫功效,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贡献最大力量。

基金项目:本文系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校级资助项目“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问题与策略研究”(ZJYZQN201706)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双师职教贫困人口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隐形贫困人口
2018年全区新增“双师型”教师1107名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有效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