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学生德育素质

2020-08-14 01:43李琳
知识文库 2020年15期
关键词: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德育

李琳

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从各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是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令人担忧。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高考,升学,等多方面压力,导致学生心理发展在此阶段极其容易发生变化。针对各方压力,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德育素质就成为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1 现阶段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情况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想要将二者有效结合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必须找出两种工作间存在的共同点,并适时融合。但现阶段,中学学校中还缺乏这类能够打破学科界限,对两项工作进行整合的专业人才,部分学校中负责德育教育工作的教师还身兼其他工作,时间和精力都十分有限,没有过多的时间对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合进行深入研究,还有部分负责德育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存在着经验不足等问题。其次,目前大部分学校还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工作进行整合的意识,校领导没有提出这方面的要求,教师也并未意识到工作的重要性。这导致了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或德育教育工作时思想陈旧、无法做到灵活变动,影响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2 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和德育问题剖析

2.1 高中学生心理焦虑问题

心理焦虑是人们常见的一种心理情绪,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

高中学生的心理焦虑来自于社会、学校、家庭。在这三方面的压力下存在一种学业成败的舆论导向,对高中学生的自尊心构成严重的威胁,一旦中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挫折和失败,且各种考试前后,学生因负担重,期望过高,导致学生产生焦虑度过高的现象。高中生正处于成长阶段,自尊心很强,很想通过成绩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认可,更容易表现出焦虑,具体表现在容易冲动、急躁,爱发脾气,喜怒无常,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

2.2 高中学生自卑抑郁问题

自卑抑郁心理也是高中阶段学生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自卑是一种自我评价,一种在认知上产生的偏差,认为自己是无能软弱的情感。抑郁是一种心理行为,一种常见的情绪性心理障碍,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处于高中阶段,学生对自我在认知方面还不能够完全正确的自我评价,在某些程度上,很容易对自我评价有偏差,就会有在同学间不善沟通,遇事悲观,凡事过于消极,心理承受能力低。高中学生抑郁会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困难,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成绩全面下降或突然下降,厌学、恐学、逃学或拒学。在高中生中,自卑抑郁心理比较普遍,有的学生调节的好,慢慢地会消除其影响,而有少数学生深陷其中,不仅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而且在特定的条件下甚至会酿成离家出走、自杀的后果,甚至走向犯罪,危害社会。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德育素质的应对策略

学生的心理从混乱走向有序,需要一个正确的引导。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有责任帮助青少年顺利度过青春期这个人生转折的十字路口,在辅导他们学业的同时,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德育素质,同时通过班级管理,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渗透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帮助他们完成自我道德水平的塑造。

3.1 全面了解学生

作为班主任,要做好班级工作,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全面了解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这就要求班主任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其前提条件就需要班主任对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过程等要有全面了解。善于和学生沟通,了解他們的内心世界、思想动态。

3.2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应仅仅体现在授课中,更应渗透进学生的生活。学生日常开展的各项活动都需要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为依据,因此教师应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生活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让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班级中,可以多在黑板报、宣传栏等区域张贴或书写一些健康、励志、积极向上的名人名言、故事等。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定能够耳融目染。教师还可以和学校沟通,多播放一些此类的校园广播,组织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

3.3 针对不同情况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教师在注重对学生进行集体心理辅导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单独心理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心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面对学生的焦虑问题,教师要做到:要求学生按时休息,保证睡眠;平时多运动,听音乐减轻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与学生多交流。针对学生的自卑抑郁,教师要:培养学生直面挫败的勇气;引导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4 做一名心理保健医生

作为班主任,要做好班级工作,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全面了解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这

就要求班主任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其前提条件就需要班主任对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过程等要有全面了解。善于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思想动态。

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从各方面影响着学生健康成长,特别是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令人担忧。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高考,升学,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压力,导致学生心理发展在此阶段极其容易发生变化。针对各方压力,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了班主任在班级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工作,班主任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

3.5 配合家长进行双向教育

家访是进行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常用的有效方式。学校和家庭是影响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两个因素,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在校的表现,还要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和思想行为动态。与家长沟通情况,交流感情,密切关系,商讨共同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家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另外一个主要场所,想要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能够落到实处,必须获得家长的配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教师要与每一位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在学校中,教师可以开展如“我的爸爸妈妈”为主题的亲子活动,邀请家长来校与学生进行互动。

让学生进行主题演讲,让父母了解学生眼中的自己。在活动中,学生和家长都能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同时进一步增强双方的感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这项工作的开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运用合理手段和家长展开谈话,获取学生成长方面的信息,作为自身开展教学的依据。同时对家长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的在家庭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

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高中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的最高管理者,因此,作为班主任,就要像一名心理保健医生一样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德育水平。

总之,德育教育的开展方式有许多,而仅仅掌握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才能使德育教育真正发挥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这项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耐心。教师要认识到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间的紧密联系,要做到科学合理地将二者有机结合,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为学生走向社会后获得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素质和品质基础。

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普通高中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整合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153。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德育
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探究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