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革命纪念馆的讲解技巧

2020-08-14 09:21尹汤怀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5期

尹汤怀

摘要:战火纷飞的年代与今相隔甚远,人们生活在和平阶段,而诞生在革命战争的优良传统则是民族珍贵财富,如何在和平期间发扬集成,则应当做好革命纪念馆讲解工作。基于此,本文以湘江纪念馆红军长征突破为例,通过让文物实物、油画、场景、雕塑等展陈“活”起来,提高讲解员技巧,以期为相关革命纪念馆讲解工作开展提供有益借鉴,以彰显时代精神。

关键词:革命纪念馆;红军长征;讲解技巧

中图分类号:G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4-0267-02

一、前言

博物馆、纪念馆是陈列、展示、宣传人类文化和自然遗存的重要场所,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博物馆和纪念馆的讲解,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尤其是红色题材的革命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说: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继承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题材的革命纪念馆讲解,不仅可以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而且还能打造红色正能量信息加油站,在加强国人革命传统教育方面的作用,无疑更为突出。

作为革命纪念馆的讲解,借助展陈中的图片、文物、油画、场景、声光电等手段,以及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促使观众不仅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能激起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积极向上,在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为卖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那么,如何把握好讲解技巧,现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讲解体会,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触。

二、让纪念馆的展陈文物实物“活”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强调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讲好文物实物背后的故事。从馆藏中挑选出与相关历史时代、与展陈内容相吻合的文物实物精品或复制品,越有内涵、越有故事的越好。文物实物还原了历史,容易将观众带往当年的历史年代,再辅以陈放设施设备、道具、灯光、色彩、音像等手段和艺术方法,可使展品达到熠熠生辉、文物藏品与陈列布展方式完美结合的效果。

同时,要深入挖掘好纪念馆用作展出的每一件文物实物故事,尤其是讲好重点展出的文物实物故事,让文物实物“说话”、提升观众的整个参观效果。现在很多相关的纪念馆都会在重点位置通过专门定制柜,再配以灯光效果等来展出一些有感人故事的文物实物。

笔者所在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展览陈列的各种展柜一共近五十个,展品二百多件(台),其中重点展出的展品中包括了一台发电机(复制品)。这台全重68公斤的发电机经历过红军血战湘江,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岁月,为了保护发电机,从长征出发时128人的保卫部队,走到草地时只剩下3个人,幸存者当中的一位红军战士最后凭借着坚定的毅力硬是将发电机背到了延安,背到了新中国的成立。如今,发电机还在,但爱护它比爱护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的红军战士们却都不在了。讲解员每次讲述完这个故事后,观众无不为之敬仰肃目,这已经不是一台普通的物件,融入了众多红军指战员鲜血和生命的发电机,它在观众的眼里就是一部传奇。

三、让纪念馆的展陈油画“活”起来

革命纪念馆里的展览陈列一般都会有一些油画作品,受各自资金等条件限制,有的是原作,有的是复制品,但不管怎样,这些油画作品的陈列,对于丰富纪念馆的内容、积淀纪念馆的底蕴,以及提升纪念馆的价值,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对于许多观众而言,这种高雅艺术品,他们本身接触就少,外行看内行,大多数人都看不懂,看不明白,所以如果不是太特别的油画作品,观众基本上不会留下太深的印象。

实际上,这些展陈的油画作品,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一些名人名家创作的,而且创作的时间,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属于具有极高馆藏价值的艺术品了。能够把这些油画本身的画面历史事件,以及将油画创作背后的故事讲出来,就可以让油画“活”起来,让油画来“说话”在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里,复制了一幅非常出名的油画——(湘江——1934》,这是作者专门为湘江战役设计创作,倾注在这一幅油画中的心血更多,前后达23年时间。油画撇开了常规的战斗血腥画面,从另一个角度对湘江战役作了近乎完美的诠释,栩栩如生的画面、人物的位置、表情、美学的角度等等,给人以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如今,这幅油画已成为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最重要的展陈之一。

四、让纪念馆的展陈场景“活”起来

在革命纪念馆业界,常说这么一句话:展品不足场景凑。虽说这句话不中听,但这是一些革命纪念馆由于展品或图片等内容少,在展览陈列中面临的尴尬问题。所以,有时展馆布展面积要比实际展出的内容要大时,有些纪念馆和设计公司在展览陈列中就采取设计场景的办法。

设计场景不是随便弄一个就完事,里面的场景人物故事元素、摆放位置、大小比例、景物衔接、多媒体、背景音乐及灯光氛围等都是一门学问。一个失败的场景不仅浪费资金,也浪费了工时。而一个好的场景不仅唯美,也一定有故事,一定会“说话”,对纪念馆的展览陈列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里有一个展示湘江战役脚山铺阻击战的场景,场景里代表了敌我双方的几十个雕塑人物正在激烈的血战,襯托以背景音乐,烘托出战斗的激烈,促使大家深切感受战争的残酷和胜利的来之不易。里面摆放的那些正在战斗的红军英雄,有血战中受伤不当俘虏而拔枪自杀的红五团政委易荡平、有拿着马刀准备与湘军进行拼杀的耿飚团长、有英勇负伤的杨成武政委、有牺牲前仍然不忘杀敌人的普通战士江西“小老表”等等,他们有的在这场战斗中牺牲了的,有的幸存下来继续为忠诚信仰而战。满满的故事,满满的正能量。把这些场景故事元素设计好了,讲好了,就可以让观众的思绪跨越八十多年,带回战火纷飞的年代,与红军英雄来一次时空对话,让场景“说话”,让场景“活”起来。

五、让纪念馆的展陈雕塑“活”起来

在革命纪念馆的陈列语言中,雕塑以浮雕或独立雕塑的艺术表现形式陈列在纪念馆的各个展区,蕴藏着弘扬正能量、讴歌新时代的重要功能。相比较图片、文物实物等这些比较直观的展品而言,雕塑更可以创造一种感人的艺术氛围,启发观众无尽的思考和想象空间。能成为其中精品的甚至可以可以升华为一段历史、一个馆特定标志的文化符号。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馆藏展品中展出的已成为经典之作的《艰苦岁月》雕塑,使人一看到这座雕塑就想起红军时期的苦难辉煌,一看到这座雕塑就知道是军事博物馆的展品。

陈树湘师长是湘江战役牺牲最著名的烈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了陈树湘师长断肠取义的英雄故事,这几年主流媒体也有大量的宣传报道,包括影片《血.战湘江》、《绝命后卫梦种的成功放映,湘江战役和陈树湘师长的事迹已广为人知。从某种角度来说,看到听到陈树湘的雕塑或名字,马上就会想到湘江战役,这也是一种特定的红色文化符号。在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中,有一座由著名雕塑家设计创作、由湘江战投红三十四师幸存者韩伟将军之子韩京京捐赠给纪念馆的陈树湘师长的半身雕塑,厚重的展台稳稳的托起雕塑,通过陈树湘师长面部的大义凛然之势,透射出陈树湘师长“誓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铮铮脊梁。假如单独用陈树湘师长的照片或用文字来描述,肯定赶不上一座有张力的陈树湘师长雕塑所起到的震撼效果。对于这样一位受世人敬仰的英雄,它的故事一定能够感动每一位观众!

六、提升讲解技巧、彰显时代精神是讲解出彩的重要保证

精彩的讲解,除了在普通话、形象、肢体语言、才艺等方面达到一定要求外,还要编写好不同的讲解词,讲出亮点。还有,也要经常性的进行业务培训,加强学习,多培养一些研究型的讲解员,深挖纪念馆陈列中革命人物、文物、图片、油画、雕塑等背后的感人故事,拓宽讲解深度,多出研究成果并及时进行成果转化。同时,还要做到“要想感动观众,必先感动自己”,连自己都感动不了的讲解,肯定感动不了觀众,这位讲解员充其量也只能算一位懂这段历史的小专家。还要注意学习借鉴当前国内一些大的革命纪念馆优秀讲解员的讲解技巧,如在一些讲解中会根据需要,适当的穿插一些唱红歌互动、提问互动、打快板等,能让他们的讲解更为出彩。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为了缩小与这些大馆讲解水平之间的差距,也对讲解方式方法和讲解技巧作了一些很好的尝试。如纪念馆的讲解员在讲解结束中融入《血色湘江》动情的诗歌朗诵,配以背景音乐,让观众铭记英雄,学习英雄,用忠诚信仰筑牢国家脊梁,使整个讲解掀起高潮,“燃”起所有观众团队的沸点,这一个模式的运用得到了许多观众团队的高度点赞。

另外,还有一些讲解手段不要忽视,如:对声光电多媒体的讲解、抖音、微视频讲解等,还要对讲解内容不断进行提炼和升华,凸显时代精神,要寻求故事与观众共鸣,与当下习近平总书记社会主义新时代内容在更高和更深层次上的有效连接。只有通过这样的讲解,才会让我们的讲解唤醒观众的红色记忆,才会让我们的讲解永葆强大的生命力!

七、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民素质不断提高,国家愈发重视革命精神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纪念馆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为了充分发挥纪念馆作用,传承革命文明,弘扬优秀文化,讲解员则应当提高自身语言技巧,让展陈“活”起来,从而为革命纪念馆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林丽娜,王绍样.从文本功能论看革命纪念馆展板解说词翻译——以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为例[J].闽江学院学报,2019(04).

[2]郑付媛.革命纪念馆社会宣教工作与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大众科技,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