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兰州市七里河区居民全死因流行特征及疾病负担分析

2020-08-15 16:10常平西禄韶华史庭筠王志龙薛红丽
甘肃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年数顺位死因

常平西禄韶华史庭筠王志龙薛红丽

1.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730030;2.兰州市七里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兰州730050;3.兰州大学,甘肃 兰州730000

死因监测是指导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对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可获得评价某地区居民健康水平的有关指标,如死因顺位、潜在寿命损失年等指标常用来分析居民死因及评价疾病负担。研究表明,疾病

负担越大,对居民的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越大,健康水

平越低[1,2]。本研究对2017年兰州市七里河区居民疾病的死因顺位、不同年龄段的主要死因及主要疾病减寿情况进行分析,以了解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为当地

卫生决策、重点卫生工作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死亡资料来自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兰州市七里河区死因监测点报告的常住人口死亡病例,人口学资料由七里河区公安局提供的2017年人口总数。

1.2 质量控制 七里河区各级医疗机构对死亡病例进行实时报告,对医疗机构、区县级和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三级质量审核;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对报告死亡病例抽样复核及全人群的死因漏报调查;保证死亡个案的数量、质量及死因链推断的准确性。死因分类编码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

1.3 方法 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减寿率、平均减寿年数等指标。粗死亡率,可表达某疾病对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的全部人群生命威胁程度,即一定时期内全部死亡人数与同期内该地区的平均人口数之比。标化死亡率,是指按照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的死亡率,可消除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潜在减寿年数(PYLL)即某一人群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目标生存年龄(通常为70岁或出生期望寿命)以内死亡所造成的寿命减少的总人年数。本研究以70岁作为目标生存年龄[3]。减寿率,即潜在减寿年数与统计组总人口数之间的比率,可反应不同死因的危害程度。平均减寿年数(AYLL),即实际死亡年龄与寿命预期值之差的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10、SPSS 19.0等软件对2017年该地区死因监测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分析,率的比较运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对死亡率进行标化。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2017年兰州市七里河区共468 466人,男性236 746人,女性231 720人,性别比1.02∶1;死亡人数2988人,男性1757人,女性1231人,男女死亡人数性别比1.43∶1。总人群粗死亡率为637.83/10万,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粗死亡率。总人群标化死亡率为732.81/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标化死亡率。见表1。

2.2 2017年七里河居民死因顺位2017年兰州市七里河区居民前6位死因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和营养及代谢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伤害,占全死因的92.10%。其中男性居民的前6位死因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和营养及代谢类疾病、伤害、消化系统疾病。女性居民的前6位死因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和营养及代谢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伤害。见表2。

表1 2017年七里河区居民基本死亡情况

2.3 主要疾病的死亡情况2017年兰州市七里河区居民主要死因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及糖尿病,在总人群和男性居民中分布一致,女性居民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见表3。

2.4 不同年龄组的首要死因 兰州市七里河区男性居民在不同年龄段的首要死因随着年龄的增加分别为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伤害、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女性居民在不同年龄段的首要死因分别为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伤害、肿瘤、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总人群不同年龄段的首要死因与女性一致。见表4。

表2 2017年七里河区居民死因顺位

表3 2017年七里河区居民主要疾病死亡情况

2.5 潜在减寿年数 主要疾病所致的潜在减寿年数在男性及女性居民中与总人群的分布一致,由高到低依次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伤害、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及代谢疾病。减寿率与潜在减寿年数的分布趋势一致。就平均减寿年数而言,对该地区总人群的影响由高到低依次为伤害、消化系统疾病、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及代谢性疾病;男性为伤害、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内分泌、营养及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女性为伤害、消化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及代谢性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无论男性、女性还是总人群,伤害均是导致平均减寿年数最高的疾病。见表5。

3 讨论

2017年兰州市七里河区居民标化死亡率为732.81/10万,高于2015年兰州市监测结果(381.99/10万)[4]。居民主要死因为慢性病,表明慢性病已成为危害当地居民生命的主要原因,慢性病所致死亡构成比高,可能传染病死亡率的降低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形成有关。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如戒烟、适量运动及均衡饮食。死因顺位及构成结果显示,前六位的主要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和营养及代谢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伤害,与安徽黄山、贺州等地死因监测结果有一定差异[5,6]。表明循环系统、肿瘤的预防已成为提高居民寿命关键性因素,尤其应加强对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有研究显示,这类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有不良生活方式及社会因素等[7]。男性中伤害致死居第5位,较女性顺位提前,可能与男性从事高危行业工作的比例较女性高及男性更易发生暴力事件有关,故针对不同性别人群进行健康干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对男性而言,多加强安全知识教育[8],参与高危工作应做好安全措施等。0~14岁组的主要死因为围生期疾病,应加强围生期保健工作的落实,如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及新生婴儿随访[9];15~29岁组主要死因为伤害,加强该年龄段人群的安全意识,如开展健康安全宣教;30~59岁组主要死因为肿瘤,应加强肿瘤的“三早”预防性工作;60岁以上组主要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可针对循环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健康教育。

表4 2017年七里河区不同年龄组居民首要死亡原因

表5 2017年七里河区居民主要死因的PYLL及AYLL

该地区居民前六位死因所致潜在寿命损失11380人年,肿瘤居第1位,为4327人年,寿命损失率为9.94%。伤害为平均减寿年数第1位,为25.50人年,表明伤害对每位死者寿命的影响更大[10],是造成当地居民“早死”的主要原因。对总人群而言肿瘤从死因顺位的第2位上升到潜在减寿年数的第1位,出现死因顺位与潜在寿命损失年顺位不同的情况,可能是由于肿瘤对该地区居民中的年轻人危害较大所导致“早死”的寿命损失比较严重所致[11]。伤害在潜在寿命损失的顺位为第3位,位于疾病顺位第5位,表明伤害多发生在低年龄段人群[3],说明应采取一定的措施预防低年龄段的主要死亡疾病。

猜你喜欢
年数顺位死因
我国人口在校模式高质量发展研究
《闹科场传奇》述介——兼及张懋畿死因
稻秸还田年数和氮肥运筹对小麦出苗和幼苗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第二顺位最高额抵押相关法律风险及防范
抵押前顺位作展期是否要后顺位同意
死因
某肿瘤医院2010-2014年恶性肿瘤患者死因分析
音乐和家庭都是第一顺位!两者才是他要的“爵式人生”
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的比较
学会当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