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一线临床医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2020-08-15 16:10李俊钟英姜文婧廖常菊张翠翠甘国容周慧
甘肃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定点医院消极公共卫生

李俊 钟英 姜文婧 廖常菊 张翠翠 甘国容 周慧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 自贡643000

2019年12月下旬,我国武汉发现多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逐步蔓延到全国。面对严峻的疫情全国各地医院迅速派出医疗救援队伍驰援湖北。既往研究表明,面对特大自然、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等各种危机时刻,医务人员总是在第一时间参与救援,成为救援队伍中的核心力量[1]。因此,本研究通过评估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一线临床医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反应、社会支持以及应对方式的现状,探讨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对抗疫工作一线的临床医生进行心理调整、给予必要社会支持、促其进积极应对,提供参考依据和干预策略,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3月四川省某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一线临床医生共330名作为调查对象。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定点医院的一线临床医生;②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进修人员;②病休、产假。

1.3 方法

1.3.1 调查工具。①一般情况调查表。由研究人员设计,包括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婚姻、生育状况、近14天内是否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相关的流行病学史、近14日内有无与疑似或确诊的新冠肺炎病患者的接触史以及近14日内是否感冒等一般信息。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量表。本研究采用高延等编制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量表评估调查对象的心理状[2],该量表有5个维度,25个条目;包括抑郁、神经衰弱、恐惧、强迫-焦虑、疑病5个维度,克朗巴赫系数在0.7552~0.8042之间。③社会支持量表。采用刘继文编制的社会支持量表(the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量表评估调查对象社会支持现状[3]。其包括主观、客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合计10个条目。该表使用李克特(Likert)4分制,总分为65分,个人社会支持与量表得分成正比。④简易应对方式量表。采用解亚宁编制的简易应对方式自评量表,共计20个条目,分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4]。积极应对由12个条目构成,其反映了积极应对的方式和特征。消极应对由8个条目组成,主要反映了消极应对的方式和特点。积极与消极应对方式的得分越高,表明研究对象越倾向于采取积极或者消极的应对方式。克朗巴赫系数为0.90,重测相关系数为0.89。

1.3.2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星”生成二维码发到微信群收集资料,每个选项均设置为必答选项,问卷指导语说明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填写方法等,采用自愿原则;本次调查共有330名在定点医院工作的一线临床医生参与,剔除无效问卷30份,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为90.91%。

1.4 质量控制 调查表经统一编码后,由两组人员在EXCEL软件中双遍输入后,对输入结果的一致性进行比较分析。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通过频率和百分比来描述。经过正态性检验后,测量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因此使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范围[M(Q)]进行描述。单因素分析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的一线临床医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关系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一线临床医生男女各占50%;文化程度以大学本科及以上人员为主,约占96%;年龄以25~50岁为主,约占89.33%;工作年限以5~20年为主,约占55%。见表1。

2.2 影响心理情况因素COVID-19定点医院一线临床医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评估总分0.370(0.481)。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工作年限、职称、现阶段所在科室/部门、近14天内您是否有COVID-19相关的流行病学史、近14天内在工作中是否接触/治疗/护理过高度疑似COVID-19病例、近14天内在工作中是否接触/治疗/护理过确诊COVID-19病例、是否感冒等9项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性别、年龄、工作年限等3项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3 定点医院一线临床医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COVID-19定点医院一线临床医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总分与SSRS总分、社会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r值为-0.151(P<0.05),即心理总分越低则说明个人的社会支持越少,缺乏社会支持是临床医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抑郁与社会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r值为-0.132(P<0.05);神经衰弱与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36、-0.141(P<0.05);强迫-焦虑与社会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r值为-0.116(P<0.05)。见表2。

2.4 定点医院一线临床医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COVID-19定点医院一线临床医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总分与应对方式总分、消极应对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83、0.447),即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健康总分越高,应对方式与消极应对的总分越高,则表明心理问题越严重,易导致其采取消极方式应对。一线临床医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抑郁(r值分别为0.118、0.311)、神经衰弱(r值分别为0.174、0.441)、恐惧(r值分别为0.218、0.424)、疑病(r值分别为0.150、0.365)与应对方式总分、消极应对呈正相关(P<0.05);强迫-焦虑(r值为0.31)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P<0.05)。见表2。

3 讨论

3.1 定点医院一线临床医生心理状况分析 面临突发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人们常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而作为奋战在救治一线的医务人员,即使采取了一定的防护措施,依然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5]。本研究显示,影响一线临床医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有性别、年龄、工作年限、职称以及有COVID-19疑似或确诊患者的接触史和流行病史;其中性别、年龄和工作年限尤为显著。女性医生得分高于男性,与其肩负着家庭和社会工作的双重责任,心理负担过重,社会应激事件更多有关,这与林美琴[6]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年龄26~40岁以及工作年限10~15年的得分高,其原因是在于更多生活方面的问题,例如婚恋、人际交往、子女养育等成为其在抗疫的过程中心理健康重要的影响因素[7]。同时,与COVID-19高度疑似或确诊患者有接触史的医生心理评分较未接触者更高;由于传染性强,目前治疗手段有限,对工作在一线的医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

3.2 定点医院一线临床医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社会支持作为个体应对压力的重要资源,在心理应激反应中可起到一定程度的缓冲作用[8]。本研究显示,临床医生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少,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越大,反之获得足够的社会支持能有效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产生的心理应激,起到保护作用。因此,社会、医院、家庭要通力合作,为定点医院一线医生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为其建立强有力的心理防线。既往研究发现,不同的应对方式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9]。本研究表明,定点医院一线临床医生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容易出现恐惧、神经衰弱、抑郁等心理问题,并且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因此心理问题越严重越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因此在抗疫期间应加强对一线医生的心理疏导,促使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研究指出个体在高应激状态下,如果缺乏社会支持和良好的应对方式,则心理损害的危险程度占40%,是一般人的2倍[10]。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关系;在抗击COVID-19这一特殊时期,研究一线临床医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有助于动态的掌握医生的心理状况,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表1一线临床医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情况分析

表2医生心理、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相关性分析表

猜你喜欢
定点医院消极公共卫生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宁夏定点医院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分析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定点医院主导地位正逐渐削弱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
过度剖宫产背后的公共卫生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