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在糖脂代谢中的作用机制综述分析

2020-08-16 14:00孙丽玲丁爱梅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作用机制血小板血脂

孙丽玲 丁爱梅

【摘 要】 糖脂代谢异常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众多不同的因素都促进该病的发展。血小板是人体重要的血液成份之一,它对凝血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血小板可释放某些炎症因子,还能直接激活红细胞,导致炎症因子的进一步释放。较高的血小板及细胞数目也与胰岛素抵抗、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本文首先概述了血小板功能,详细综述了血小板在糖脂代谢中的作用机制,希望为阐明血小板的作用功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 血小板;血糖;血脂;作用机制

[Abstract] Abnormal glycolipid metabolism is a complex metabolic disorder syndrome, many different factor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ease. Platele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lood components of the human body, and it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blood coagulation. Platelets can not only release some inflammatory factors, but also directly activate red blood cells, leading to further release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There was also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higher platelet and cell number, insulin resistance and atherosclerosis. In this paper, the function of platelets is summarized firstly, and the mechanism of platelets in glycolipid metabolism is reviewed in detail,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arifying the function of platelets.

[Key words]Platelet;Blood glucose;Blood lipid;Mechanism of action

近年來相关糖脂代谢影响因素的研究颇多,但是多为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相关血小板的分析较少。血小板是人体重要的血液成份之一,它对凝血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血小板的活化可能是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的关键因素[1]。已有研究证明,糖代谢紊乱与血小板功能活性关系密切,血糖异常的患者在血糖水平得到控制后,血小板的聚集性也恢复正常,正常人血小板置于高糖血浆中温育后,其聚集性也明显增强[2]。本文具体综述与分析了血小板在糖脂代谢中的作用机制,希望为阐明血小板的作用功能提供参考。

1 血小板功能概述

血小板是血液的重要成份之一,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的细胞质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一小块胞质。血小板计数是调节人体血液功能平衡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机体血栓形成与血凝块形成的重要指标。高血压与高血糖患者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亢进,血液纤溶活性下降,并处于高凝状态,使得血小板计数异常[3]。

糖脂代谢紊乱是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和累加的结果,与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密切相关。胰岛素抵抗是与代谢相关疾病的致病基础,也是糖脂代谢紊乱发病的重要环节。脂肪消耗不足、摄入过多会引起肥胖而导致的胰岛素抵抗,也是糖脂代谢紊乱中一个重要致病原因。有研究显示,当发生胰岛素抵抗时,胰岛素不能抑制脂肪分解,可使得机体内TG、HDL-C含量增加[4]。血脂异常也可下调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亲和力和数目,胰岛素信号转导受到干扰,葡萄糖转运受到抑制,加重胰岛素抵抗,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2 糖代谢与血小板的相关性

2.1 高血糖与血小板

糖尿病患者血浆能使正常人的血小板受ADP或者肾上腺素作用后聚集性增强;当血糖下降后,血小板的聚集释放功能亦随之恢复正常。

2.1.1 高血糖致血小板的粘附与聚集功能增强 高血糖时血小板的聚集与释放能力均加强,处于血小板的活化状态,可能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机制之一。研究显示,高血糖可导致血小板的粘附功能明显增强。血栓形成影响因素之一为活化血小板,血小板在静息状态时,GMP-140存在于血小板α-颗粒的单位膜上,但当血小板被刺激活化脱颗粒时,GMP-140则移位到血小板细胞膜上,成为活化血小板表面抗原,成为血小板的特异标志物[5]。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血小板有部分活化,当血管内皮受损时,它们执行止血、参与凝血修复血管内皮。国内外大量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血小板的过度活化,高血糖能引起不适量的血小板的过度活化,对有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尤为突出。高血糖患者体内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表达明显增强,目前GMP-140作为高血糖时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标志物广泛应用于临床[6]。患者在高血糖状态时体内血小板过度活化,可能与血小板中α-颗粒内容物的合成增加有关;慢性高血糖时可以使血浆脂蛋白糖基化,血小板摄取大量糖基化脂蛋白,导致改变了细胞膜组份,流动性降低,影响血小板正常变形功能。与此同时,高血糖时患者体内产生过量的氧自由基,血小板活性氧合成量明显增多,且活性氧的合成量与葡萄糖浓度及血小板活化度呈正比,血小板内花生四烯酸代谢因为大量氧自由基而改变,产生大量血小板凝聚剂[7]。

2.1.2 糖尿病致血小板释放功能增强 血小板的释放反应主要通过磷酯酶C(PLC)和TXA2途径。TXA2途径是通过活化的血小板激活磷酯酶A2(PLA2)而促进花生四烯酸(AA)生成,TXA2可激活血小板引起释放反应[8]。PLC途径是PLC作用于膜磷酯产生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甘油酯(DAG)。促进胞内游离Ca2+释放,引起血小板的释放反应[9]。

2.2 胰岛素抵抗(IR)与血小板

胰岛素抵抗可激动血小板内在的改变,最终导致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功能加强,机制具体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胰岛素抵抗时糖基化的产物使血小板膜的流动性发生改变。血小板膜蛋白的糖基化程度与减少的膜流动性呈负相关,糖基化程度越高,膜流动性越小,血小板易于活化。同时血管内皮下蛋白的糖基化可能导致内皮产生的NO的灭活,使其对血小板抑制作用减弱[10]。2)血小板功能失调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对血管内皮的PG12和NO的抑制作用的敏感性。胰岛素抵抗时使内皮源性NO、PG12合成减少,同时使血小板对NO、PGIZ的敏感性减弱,使血小板处于明显活化状态。另有研究表明血小板内存在NO合成系统,即L-Arg/NO系统,胰岛素抵抗时其合成也是明显减少的[11]。3)胰岛素抵抗导致血小板内Ca2+增加。高血糖会减弱血小板Na+-K+-ATP酶的活性,造成细胞内Na+的浓度升高,致使膜电位减少,改变了Na+/Ca2+交换,使其成为负向,导致Ca2+内流,使细胞内Ca2+升高。

3 脂代谢与血小板的相關性

3.1 脂代谢与平均血小板体积

平均血小板体积是反映血小板体积和活性的主要参数,高血脂患者MPV显著升高。高血脂发生后血小板生成因子和白细胞介素等的生成和释放增加,交感神经活性和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增强,促进骨髓巨核细胞生成更多的血小板[12]。

3.2 脂代谢与CD61

CD61是血小板膜上含量最多的糖蛋白,只有在血小板被激活后才会大量表达。长期血脂异常可导致血小板膜糖蛋白非酶糖化,使血小板对促聚物呈高反应性,从而加剧血小板聚集[13]。

3.3 脂代谢与瘦素

有资料表明肥胖者和糖尿病患者多存在血浆瘦素水平升高,可能原因是肥胖者易产生胰岛素抵抗,长期的高胰岛素水平又刺激ob基因的表达,从而形成了瘦素抵抗。同时血小板上有ob-Rb表达,瘦素与其受体结合,使酪氨酸残基磷酸化,进而增强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14]。

3.4 HDL-C与血小板

成熟血小板不合成胆固醇,血小板膜胆固醇和磷脂含量主要依赖于与血浆脂质的交换。血小板膜胆固醇和磷脂含量是血小板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HDL-C逆向转运胆固醇,能降低巨核细胞和血小板膜胆固醇含量,降低血小板活性[15]。

总之,糖脂代谢异常可使血小板的活性增强,内皮损伤、斑块破裂、血小板粘附和聚集于损伤部位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致死率高的关键因素,因此糖脂代谢与血小板功能异常之间关系的研究为延缓糖脂代谢异常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仕红萍,赵德逵.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与炎症反应的关联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5,(11):62-63.

[2] Khaliulin A V,Gusyakova O A.Metabolism processes and mechanisms of regulation of platelet activity[J].Review of literature,2019,64(03):164-169.

[3] 白金运,高鑫.凝血酶敏感蛋白1参与糖脂代谢调节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2018,25(05):799-803.

[4]沈祯敏,邵莉.整合素相关蛋白及其配体在糖脂代谢中的作用[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8,38(05):336-338,346.

[5] 赵亮,赵健康,王广霞.抗氧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RBP4及糖脂代谢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09):8-12.

[6] 戴云.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5,(04):199-202.

[7] Bansal P,Dahate P,Raghuwanshi S,et al.Current Updates on Role of Lipids in Hematopoiesis[J].Infect Disord Drug Targets,2018,18(03):192-198.

[8] 庄雅雯,曾奕明,陈云峰,等.不同激活剂对人富血小板血浆释放曲线的影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8,41(11):868-872.

[9] 杨芳,王常高,干信,等.磷酯酶C对人血小板细胞质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020(001):37-40.

[10]刘媛.Pyridoxine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导致血小板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

[11]山媛,崔小丽,蒋锋,等.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27(03):35-39.

[12]胡亚娟,杜艳华,罗运春.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预测价值[J].河北医药,2019,41(07):994-997.

[13]马建林,林劲,张敬文,等.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小板聚集率变化与冠心病的临床意义[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2(01):34-36.

[14]尹纪来,高飞,李浩.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比值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22):166-169.

[15]骆雷鸣,李妍涵,王金惠,等.HDL-C血症对血小板胞浆游离钙及释放反应的影响[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08):608-610.

猜你喜欢
作用机制血小板血脂
血脂检查中的若干问题
血脂异常如何调治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血脂异常喝花生壳首乌茶
新版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日摄入胆固醇<300mg
冠心丹参方及其有效成分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作用机制
血小板减少会有“小红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