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浅谈玉雕工艺的特点

2020-08-16 13:55李家林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玉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摘    要:拥有7000多年发展历史的玉雕工艺,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玉雕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特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重视人的创作。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是跨国界跨民族的艺术行为。同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又反映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最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具有传承与创新的特点。本文就尝试探讨玉雕工艺的特点,让更多的玉石爱好者加入保护玉雕的行列,一起保护玉雕艺术,利在当前,功在千秋。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传承;发展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机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世世代代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非物质化的文化表现形式,并视其为该国的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近年来,玉雕被纳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类,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保护。中国玉雕起源于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它最原始的时候是以农耕工具的形式出现,逐渐发展到今天,玉雕走过了它自己独特而光辉的发展历程。保护玉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具有深厚而长远的意义。玉雕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利在当前,功在千秋。

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重视人的创作

玉雕是一项以人为本的行为艺术,玉雕创作重视人的参与和创作,既是一项体力活,也是一项脑力活。需要玉雕师倾注心血和活力,花费较多时间才能完成的艺术行为。玉雕创作重视人的雕刻行为,玉雕只是作为这项雕刻艺术的载体,玉石本身并不具有任何意义,是玉雕师通过其个人的雕刻行为和情感的表达才赋予了玉雕作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如果没有玉雕师的参与,玉雕行为就无法成立,玉雕工艺就无法展现。玉石爱好者及收藏家们喜欢玉雕作品,不是单单喜欢玉石这颗晶莹剔透的珍贵宝石,更是喜欢玉雕师通过多种玉石雕刻技巧展现出来的玉雕文化和玉雕艺术。这种玉雕文化是时代相传,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越来越受到人民的珍藏。玉雕工艺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精湛和丰富。

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是跨国界跨民族的艺术行为

中國素有“崇玉之邦、爱玉之国”的美称,世人皆知,中国玉雕拥有7000多年的历史背景,自古中国先民就非常喜欢玉石,并且通过雕刻这一行为艺术赋予了玉石新的生命。但是玉雕又不仅仅是中国的,玉雕还是全世界共同拥有的文化遗传和文化珍宝。玉雕艺术行为不分国家、不分民族、不分肤色、不分男女,玉雕艺术是全世界各国人民共享的文化成果,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继往开来,不断传承与发展的一种文化行为。当代玉雕行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这些拥有丰富海外留学经验的高层次人才为玉雕行业带来了大量西方先进文化的营养,为中国玉雕灌溉成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从这个角度来看,玉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跨越国界和跨越民族的艺术行为。成为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的文化遗产。

三、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反映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玉雕创作行为,受到玉雕师所在的朝代的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现状影响,反过来,玉雕作品也体现了其所在的朝代的社会特征和人文关怀。艺术源于生活,玉雕艺术也不例外。玉雕创作的题材和主题,正是来自社会的现状和民间百态。玉雕创作的灵感正是来自玉雕师生活经历的点点滴滴和历史文化知识积淀的情感库。受到社会发展的局限性,玉雕师创作的玉雕作品也是具有局限性的,只有少数的玉雕师能拥有超前的意识,和洞察万物的本领,看到事物未来发展的趋向和变化。这样的玉雕作品自然是弥足珍贵的,也是极少数存在的。大部分的玉雕作品反映的是真实可见的现状,雕刻的是人物、静物、山水等真实存在的景物。

四、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具有传承与创新的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文化行为具有继承性,只有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文化传统才能成为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不是新近出现的新鲜事物,也不是突然出现的社会产物,而是千百年来,随着社会历史的演变,一直流传下来的文化艺术。在流传的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创作者为这项艺术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主题,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立场。所以文化遗产同时也具有创新性。文化遗产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模仿临募,而是在传承的过程中发挥创作者的想象和技能,赋予文化艺术新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艺术正是具有传承与创新的特点。在玉雕发展的7000多年时间中,玉雕的技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更新,玉雕的表现形式发生了空前巨大的变化,玉雕的题材和主题也受到不同朝代的社会发展而具有不同的核心内容。传承与创新,是确保玉雕艺术生生不息繁荣发展的根基,是玉雕作品拥有感染性和灵性的重要原因。保护玉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全世界各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方向,保护玉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世世代代不断进步发展,潜移默化地进行。作为新时代的玉雕创作者,我们有义务也有必要继承与弘扬历史悠久的中华玉石文化,把中华玉石文化推向全世界,推向全球。保护玉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长久而为之,长久造福于民。

作者简介:李家林(1995.9-),男,汉,籍贯:四川省广安市,学历:初中,职称:初级,工作单位:四会市衍瑜珠宝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工艺美术。

猜你喜欢
玉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浅谈近代玉雕工艺
论玉雕山子工艺
浅谈近代玉雕山子工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