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暴力伤医零容忍!

2020-08-17 06:58北京赵丽
金秋 2020年7期
关键词:医患医务人员家属

文/北京·赵丽

2019年12月24日6时许,北京市朝阳区民航总医院发生一起患者家属伤医事件,该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杨文在正常诊疗中,遭到患者家属孙文斌的恶性伤害,致颈部严重损伤。12月25日零点50分,杨文经抢救无效去世。

“这不是医患纠纷问题,这是非常严重的刑事犯罪。”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在例行发布会上针对此事作出回应,并重申了“伤害医生的严重刑事犯罪行为必将受到法律严惩”的一贯态度。

12月27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经依法审查,对犯罪嫌疑人孙文斌以涉嫌故意杀人罪批准逮捕。

12月28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明确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威胁、危害医疗卫生人员人身安全,侵犯医疗卫生人员人格尊严。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则需要全社会从行动上真正尊重医务人员,多关心和理解医生。

如今,各种各样的医患纠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公众呼吁投入各种力量尽快解决医患纠纷。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必须厘清“医患纠纷”与“刑事犯罪”,社会应该形成对暴力伤医事件零容忍的共识,守护法治与文明的底线。

伤医事件频频发生

医生在出诊期间遇袭身亡并非个例。

2019年10月22日上午,甘肃省人民医院门诊三楼7号诊室里,肛肠科副主任医师冯丽莉正在给一位患者做检查。突然,一名男子闯入诊室,朝着冯丽莉连砍数刀,致其胸腹部多处严重致命伤,最终不幸身亡,年仅42岁。经初步调查,犯罪嫌疑人杨某某因患直肠癌,曾在医院就诊手术,冯丽莉是他的主治医师。

11月30日,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犯罪嫌疑人杨某某批准逮捕。

从甘肃到北京,两个月内发生了两起“杀医案”,这让就读临床医学专业大二的靳中(化名)心里很阴郁。他和同学们常常自嘲“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有时候想想挺不值的,医学生学的比别人多,花的时间比别人长,忽然间就死了”。

这两起事件让整个行业笼罩了一层乌云。有执业医生表示:“太阳照常升起,晒到我身上可还是冷,她(杨文)再也晒不到了。”

鲜活的数字也在无时无刻放大着白衣天使们的焦虑。仅以2019年上半年为例,根据媒体统计,被公开报道的伤医事件就有34起:

1月21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一位产妇家属因对医务人员在分娩中的服务不满,连续5天对产科医生进行侮辱谩骂,并打伤参与交涉的产科主任。

2月23日,河南商丘某县级医院,收治了一名服毒自杀的病人,因为没能抢救成功,患者家属围殴医生,甚至当众逼其喝尿。

3月9日,浙江三门县人民医院,值班医生因为拒绝为已经死亡的患者注射强心针,遭到患者家属毒打。

4月30日,深圳南山医院,一名孕妇家属因为觉得护士打针手法不专业,对其掌掴和殴打。

5月29日,浙江金华横店集团医院,一名护士因为没能给病人提供纸巾被掐脖至半死,被送进重症监护室抢救……

“这些事件敲响了警钟,单纯靠法律的震慑还不能解决所有的医院暴力事件。对于蓄意杀人或不计后果的杀人事件,应该有综合整治措施。”北京大学卫生法学研究中心教授王岳说。

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邓利强也提出,目前虽然有投诉途径,但个别患者及家属选择用暴力解决纷争的行为值得社会警惕,“不过,公众不能被个别事件、错误信息诱导,从而对整个患者群体产生负面情绪,否则会导致医患之间永远无法实现互信。个案发生原因复杂,比如存在精神问题的病人的认知障碍、医生的防范意识不够等,都是诱发伤医事件的原因。医生的职业特点让他们更多地暴露在各种各样的危险中,特别是急诊科发生伤医事件更加频繁,尤其是在节假日和醉酒人员”。

信任尊重相当匮乏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重点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医闹者最高可能面临7年有期徒刑。

继“医闹”入刑后,2018年10月1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28部门还联合发布《关于对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的失信行为责任人实施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将涉医违法犯罪行为人定义为“失信行为责任人”,并与诚信挂钩。

在邓利强看来,医闹入刑、备忘录等措施虽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仍然未能杜绝此类事件发生,是因为“余毒没有肃清”。

这样的“余毒”,或许能从具体案例细节中知晓一二。

根据媒体披露的细节,在甘肃医生被杀事件中,杨某某3年前被确诊为直肠癌,冯丽莉主刀为他进行了改道造瘘手术。这种手术需要把肛门切掉,对于患者来说,命是暂时保住了,但必须终生携带粪袋生活,这给杨某某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让他产生了心理上的落差和扭曲,认为这一切都是由冯丽莉造成的,由此起了杀心。

2013年,浙江温岭的空鼻症患者连恩青也是因为手术后遗症,举起一把榔头,朝医生王云杰的头上猛砸了三下。榔头断了以后,他又掏出藏在左边衣袖中的尖刀,朝王云杰的背上捅了几刀,导致其当场毙命。

在后来的审讯中,连恩青坦言,自己花5000元做了鼻中隔矫正手术后,反而感觉病情加深,呼吸困难,鼻塞头痛。痛苦到极致时,他会殴打母亲和妹妹发泄情绪。后来,他又多次找医生求助,结论都是鼻腔畅通,不影响通气功能。最终,他忍无可忍。令人唏嘘的是,王云杰不是连恩青的主治医生,只是参与了他的投诉调解。

温岭杀医案也由此成为我国医患关系的标志性事件和转折点。

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自2013年以来,全国医疗纠纷数量和涉医违法犯罪案件数量已经呈现了连续5年双下降的势头,全国医疗纠纷总量累计下降20%,医疗职业环境和患者就诊秩序得到持续改善。

但医生群体的感受并不明显。在中国医师协会2018年发布的白皮书中,仍有62%的医师认为执业环境没有改善。这个数字和五年前相比,几乎没有变化。

“目前之所以依旧没有完全遏制住伤医甚至杀医事件的发生,主要在于此类事件表面是医患矛盾,但实际上是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人与人之间不尊重、不信任导致的。患者不信任、不尊重医生,社会公众对医疗行业、医护人员技术的敬畏心不够。国家在社会大众的法律意识培养和在公共场所的自我约束方面做的还不够,整个社会都存在互相不尊重、不遵守规矩规则的情况。”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郑雪倩说。

郑雪倩认为,另一重要原因是利己主义比较膨胀,国家在不断提高重视个人权益维护的同时,更应该强调自己的权利、公众的权利、公共管理和国家公共事务方面的关系。还有一个客观现实是医疗资源不足,尚不能满足病人需求,例如患者爆满、医院不能收新病人;或者医务人员有限,不能让所有人都得到专家的诊治。

侵害医务人员行为应予以严厉谴责和制裁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2019年12月28日在京闭幕。会议以164票赞成、4票弃权表决通过了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这是我国卫生健康领域内的首部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在随后举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袁杰和国家卫生健康委法规司司长赵宁回答了记者的相关提问,并就发生的北京民航总医院伤医事件进行了回应。

“我们非常痛心,也非常愤怒。对任何形式的伤医事件零容忍,是国家卫健委一贯的态度。”赵宁说。

“所有危害健康、危害生命的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袁杰强调说,应该认识到,医务人员是全体公民健康的卫士,也是卫生健康事业的主力军,医务人员是为全社会、为全体公民提供医疗服务的,为健康提供保障。“所以,对医务人员的侵害,无论从道德上还是从法律上,都应当予以严厉谴责和制裁。”

猜你喜欢
医患医务人员家属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危机管理减少耳鼻喉科医患纠纷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医务人员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福建:通过全国首个关于尊医重卫的决议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理性沟通是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