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栓前状态指标的分析

2020-08-17 07:11李志强杜艳君王宝霞王秀伟彭旭涛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12期
关键词:健康人血浆标本

李志强,杜艳君★,张 丽,王宝霞,王秀伟 ,彭旭涛

(1.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北京 102400;2.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中医院,河北 保定 07319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2020 版)[1]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全球空气污染的加剧及吸烟人数的增加,COPD 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此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指出,2020 年COPD 将成为全球主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COPD 患者的机体长期处于慢性缺氧的状态,可导致其体内的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损伤、红细胞增多、血液黏度增加、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动态平衡受损,出现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PTS),形成微血栓,进而可加重其病情,增加对其进行治疗的难度。正确地认识COPD 患者的PTS 并对其进行积极的干预和治疗是改善其预后、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本文主要是分析COPD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与其PTS 指标〔包括血浆纤维蛋白原(FG)、D- 二聚体(D-Dimer)、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期间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收治的207 例COPD 患者与同期在该医院进行体检的100 例健康人。将其中100 例健康人设为C 组,将这207 例COPD 患者中病情处于急性加重期的101例患者设为A 组,将其中病情处于稳定期的106 例患者设为B 组。在A 组患者中,有男51 例,女50 例;其平均年龄为(74.66±6.34)岁,其平均病程为(10.64±6.35)年。在B 组患者中,有男55 例,女51 例;其平均年龄为(75.30±8.65)岁,其平均病程为(10.83±7.13)年。在C 组健康人中,有男52 例,女48 例;其平均年龄为(74.15±7.23)岁。三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除病程外)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根据这207 例患者的肺功能分级将其分为Ⅰ组(肺功能分级为Ⅰ级,n=51)、Ⅱ组(肺功能分级为Ⅱ级,n=53)、Ⅲ组(肺功能分级为Ⅲ级,n=52)和Ⅳ组(肺功能分级为Ⅳ级,n=51)。在Ⅰ组患者中,有男26 例,女25 例;其平均年龄为(73.50±7.16)岁,其平均病程为(11.55±5.23)年。在Ⅱ组患者中,有男27 例,女26 例;其平均年龄为(74.60±7.62)岁,其平均病程为(10.64±5.57)年。在Ⅲ组患者中,有男28 例,女24 例;其平均年龄为(72.48±6.67)岁,其平均病程为(10.85±6.10)年。在Ⅳ组患者中,有男25 例,女26 例;其平均年龄为(71.75±5.41)岁,其平均病程为(11.37±5.98)年。四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1 A 组患者、B 组患者及C 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本研究中COPD 患者的纳入标准是:1)其病情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COPD 学组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 年修订版)中关于COPD 的诊断标准[3]。2)其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本研究中COPD 患者的排除标准是:1)在近14 d 内应用过抗凝药或止血药。2)有动脉或静脉血栓史。3)合并有高血压,且治疗后血压未达标。4)合并有外周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或支气管哮喘。5)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

1.3 COPD 患者肺功能分级的标准

COPD 患者肺功能分级的标准是:根据COPD 患者的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将其肺功能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Ⅰ级:患者 的FEV1%Pred ≥80%。 Ⅱ级:患 者 的FEV1%Pred 为50%~79%。Ⅲ级:患者的FEV1%Pred 为30%~49%。Ⅳ级:患者的FEV1%Pred <30%。

1.4 方法

对各组研究对象PTS 指标(包括血浆FG、D-Dimer、HCY)的水平进行检测,方法是:采集研究对象清晨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1.8 ml,置于含0.2 mg 浓度为109 mmol/L(31.2 g/L)枸橼酸钠溶液的专用试管中,将血液标本与枸橼酸钠溶液按照9:1 的比例精准混匀,将该血液标本记为A标本。采集研究对象清晨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3 ml,置于含促凝剂和分离胶的采血管中,将该血液标本记为B 标本。用离心机分别对A 标本和B 标本进行离心处理,分离出血浆。采用美国生产的沃芬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型号为ACLTOP500)测定A 标本中FG 和D-Dimer 的水平。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液标本中D-Dimer 的水平,采用凝固法测定血液标本中FG 的水平。采用日本生产的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为7600)和速率法测定B 标本中HCY 的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7.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 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若检验结果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用t 检验;若检验结果不符合正态分布,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用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 组患者、B 组患者及C 组健康人PTS 指标的水平

A 组患者与B 组患者血浆FG、D-Dimer 和HCY 的水平均高于C 组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患者血浆FG、D-Dimer 和HCY 的水平均高于B 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3。

表3 A 组患者、B 组患者及C 组健康人PTS 指标的水平(±s)

表3 A 组患者、B 组患者及C 组健康人PTS 指标的水平(±s)

注:a 与B 组、C 组相比,P <0.05;b 与C 组相比,P <0.05。

组别 例数 血浆FG(g/L)血浆D-Dimer(ng/ml) 血浆HCY(μmol/L)A 组 101 3.86±0.58a 198.31±79.14a 13.46±2.34a B 组 106 3.10±0.65b 156.47±72.34b 11.50±2.45b C 组 100 2.60±0.52 88.66±67.49 8.20±2.33

2.2 Ⅰ组患者、Ⅱ组患者、Ⅲ组患者及Ⅳ级患者PTS 指标的水平

Ⅳ组患者血浆FG、D-Dimer 和HCY 的水平均高于Ⅰ组患者、Ⅱ组患者和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Ⅲ组患者血浆FG、D-Dimer 和HCY 的水平均高于Ⅰ组患者和Ⅱ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Ⅱ组患者血浆FG、D-Dimer 和HCY 的水平均高于Ⅰ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4。

表4 Ⅰ组患者、Ⅱ组患者、Ⅲ组患者及Ⅳ级患者PTS 指标的水平(±s)

表4 Ⅰ组患者、Ⅱ组患者、Ⅲ组患者及Ⅳ级患者PTS 指标的水平(±s)

注:a 与Ⅱ组、Ⅲ组、Ⅳ组相比,P <0.05;b 与Ⅲ组、Ⅳ组相比,P <0.05;c 与Ⅳ组相比,P <0.05。

级别 例数 血浆FG(g/L)血浆D-Dimer(ng/ml) 血浆HCY(μmol/L)Ⅰ组 51 2.53±0.42a 81.31±54.74a 6.30±2.24aⅡ组 53 2.90±0.64b 113.67±62.06b 8.5±2.55bⅢ组 52 3.45±0.52c 170.90±65.61c 11.3±2.32cⅣ级 51 3.90±0.68 220.54±78.37 13.67±2.45

3 讨论

PTS 是指患者体内的血栓在形成之前或之后其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发生改变,使其血液中易出现血栓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PTS 是多种因素参与的纤溶系统失衡的病理过程。FG、D-Dimer 和HCY 在PTS 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FG 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具有促凝血功能的蛋白质,其分子量较大,可吸附于血管壁,破坏血管内皮,促使红细胞和血小板发生聚集,增加血液的黏稠性,进而可促进血栓的形成。FG 在凝血酶的作用下可直接参与机体的凝血过程,它是引起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FG 在凝血酶的作用下可分解为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单体可逐步降解为D-Dimer。大量的研究证明,D-Dimer 是反映机体PTS 和纤溶亢进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志物之一[4]。HCY 是由蛋氨酸在肝脏内代谢、合成后所形成的一种含硫的氨基酸。HCY 可通过破坏血管内皮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系统,抑制蛋白C 等抗凝物质的活性,进而可促进血栓的形成。HCY 水平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COPD 患者的机体长期处于慢性缺氧的状态,可导致其体内的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损伤、红细胞增多、血液黏度增加、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动态平衡受损,引起PTS,形成微血栓,进而可加重其肺动脉高压,导致其病情恶化[5]。本研究的结果显示,A 组患者与B 组患者血浆FG、D-Dimer 和HCY的水平均高于C 组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说明,与健康人相比,COPD 患者体内PTS 指标的水平会明显升高。本研究中,A 组患者血浆FG、D-Dimer 和HCY 的水平均高于B 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说明,与COPD 稳定期患者相比,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体内的PTS 更为严重。这与黄森昌等[6]的研究结果相近。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易出现低氧血症、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可导致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纤溶系统的功能发生亢进,使其出现PTS,进而可增加其死亡的风险[7]。本研究的结果显示,Ⅳ组患者血浆FG、D-Dimer和HCY 的水平均高于Ⅰ组患者、Ⅱ组患者和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Ⅲ组患者血浆FG、D-Dimer和HCY 的水平均高于Ⅰ组患者和Ⅱ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Ⅱ组患者血浆FG、D-Dimer 和HCY 的水平均高于Ⅰ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说明,随着COPD 患者肺功能损害的加重,其PTS 指标的水平会逐渐升高。王艳等[8-9]研究证实,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其血浆D-Dimer 的水平和死亡的风险会逐渐升高。血浆D-Dimer 的水平可作为评估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彭春[10]研究发现,随着COPD 患者病情的加重,其血浆FG 的水平会逐渐升高。周清等[11]的研究结果证实,与COPD 稳定期患者及健康人相比,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D-Dimer、FG 和HCY 的水平会明显升高。这说明,对COPO 患者血浆D-Dimer、FG和HCY 的水平进行检测对评估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COPD 患者的病情越严重其PTS 指标的水平越高。因此,临床上在对此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应注意监测其PTS 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根据监测的结果合理为其调整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健康人血浆标本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脂肪肝患者与健康人血液检验结果的差异分析
脂肪肝与健康人血常规的检验结果比较观察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植物标本的采集与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