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电”亮藏西高地

2020-08-17 07:21王晓芸曲虹巫思滨
中国共青团 2020年14期
关键词:标段国家电网团员青年

王晓芸 曲虹 巫思滨

2020年6月27日,西藏,日喀则,定日县克玛乡。

距离地面110多米,此刻,曹国荣正行走在一根电网导线上。天风鼓荡,导线摆动起来,曹国荣步履不停徐徐前行,仿佛踩准了风的节奏,湛蓝的天幕下,像一个最优美的舞者——他并不害怕,作为国家电网天津送变电公司援建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的一名青年员工,已经工作多年的曹国荣早已是一名走线高手,凌空攀爬,辗转腾挪,走在那根细细的银线上如履平地。接下来,他还要和同事们一起用脚、更是用心在百米高空行走超过12万米的距离,完成阿里联网工程中500千伏线路工程的架线施工任务。

“这里海拔高、氧气少,气温低、风雪大,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曹国荣朴实一笑,晶莹的汗水顺着他黝黑的脸庞滑下:“能够参与到阿里联网工程中来,为西藏的电力建设出一份力,我很荣幸,希望能够早日看到阿里地区的万家灯火。”

曹国荣口中的阿里联网工程(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起于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多林220千伏变电站,止于阿里地区噶尔县巴尔220千伏变电站,跨越西藏两个地市10个区县,输电线路长度1689公里。据悉,该工程已于2020年7月26日全线贯通,可有效解决和改善沿线38万农牧民的安全可靠用电问题,使西藏主电网覆盖全区74个县,解决西藏97%的人口用电难题,彻底结束阿里地区电网长期孤网运行的历史。

这是一项雄伟的工程,是一条真正的“电力天路”——整个工程3次跨越雅鲁藏布江,翻越孔唐拉姆山、马攸木拉山等山脉,工程塔位平均海拔4572米,变电站海拔最高达4688米,部分施工区段为长距离无人少人区,是真正的“生命禁区”;沿途气候条件恶劣,含氧量低,平均气温0~5℃,最低气温达零下45℃,年有效施工期仅有6个月……

这里有一支卓越的“电网铁军”,有一群勇敢的年轻人——自开工建设以来,国家电网阿里联网工程指挥部始终坚持“工程施工到哪里,党团组织就建到哪里,党团组织、党员和团员青年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的原则,以党建带团建扎紧纽带,凝聚合力;以青年突击队冲锋在前,战天斗地;以青年志愿服务为抓手,在雪域高原燃起希望的火光,送去温暖的问候——条条银线腾壮志,巍巍铁塔立山河,看,在即将被“电”亮的藏西高地,青春的力量正拔节生长!

信仰 青春淬火 旗帜飘扬

去年10月,由国家电网湖北送变电公司承建的阿里联网工程包3标段项目在施工中遇到了一个难题,原来,位于日喀则市拉孜县河床地带的该标段13基灌注桩基础地质情况较差,且地下水位丰富,塌孔严重,造成了灌注桩施工进度缓慢,眼看着就要影响整个包段的工期,这可把项目经理曾红刚急坏了。

怎么办?作为包3标段项目部临时党支部书记,曾红刚决定发动部门党团员青年们的力量,大家一起想办法。于是,10月底,一场特殊的会议在临时党支部的组织下召开,会上,围繞13基灌注桩施工难题,青年员工们纷纷发言,亮出了一个个“金点子”,气氛十分活跃。最终,经过充分讨论,决定采取埋设钢护筒的方法,以确保混凝土顺利浇筑,同时保证了施工质量。

曾红刚把这次会议称作“诸葛亮会”,对于会议取得的成果很是满意:“都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们项目部的青年们都很有想法,思维活跃,他们从一线施工经历出发集思广益,怎么会想不出一个好主意呢?”

“诸葛亮会”是阿里联网工程湖北送变电公司包3标段项目部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引领作用的一次生动实践。2019年9月该项目部成立后,随即成立临时党支部,在工程施工建设中充分发挥临时党支部领航作用,实施“党建+团建”模式,开展党员与团员青年结对帮带活动,将“党建+团建”工作融入生产大局中,为工程建设优质高效开展贡献了青春智慧,提供了有力保障。

除了在工程建设上发力,在“党建+团建”模式引领下,项目部的党团员青年们在企地共建、为民服务等活动中积极亮身份、显本色,党员打头阵、团员紧跟随,打造出党建带团建的鲜活样本。

夏季的拉孜地区气候复杂,天气就像小孩儿的脸一样说变就变,刚刚还是晴空万里,即刻就会暴雨倾盆,素有“十里不同天,三分钟一变脸”的说法。

面对如此无常的天气,眼看就要到青稞收割的日子,拉孜县锡钦乡夏拉村村民索朗多布吉十分苦恼——雨水说来就来,必须尽快将青稞收割进仓,否则等雨水泡过的青稞烂在地里,这一年的辛苦就算白费了。然而,索朗多布吉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他的父亲去世得早,年迈的母亲体弱多病,妻子外出务工,家里只有他算得上一个劳动力。索朗多布吉既要忙收割,还要做其他家务,根本顾不过来,急得团团转。

了解到这一状况后,曾红刚决定发动项目部的党团员青年们用工余时间抢收青稞,帮索朗多布吉渡过难关。他回到项目部发出通知,随即就得到了青年员工们的积极响应,于是,几天后,一支身穿“红马甲”、手握镰刀的队伍出现在了索朗多布吉家的青稞地里。

夏拉村海拔超过4000米,氧气稀薄,走路稍快些就会气喘吁吁,更别提顶着日头在田间劳作了。作为“红马甲”中的一员,团员青年张峰畅发现,这收青稞的活儿并不好干,弯腰收割几分钟后他就开始喘粗气,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淌下来,汗湿的衣服紧紧贴在后背上,又黏又痒。尽管如此,大家却谁也没有停下来休息的意思,铆足劲儿相互比着,看谁割得多,看谁割得快,看到有人动作慢了还会鼓励对方,互相加油打气——火红的马甲,金黄的青稞,风吹过起伏的麦浪,如洗的蓝天下,这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分外引人注目。有人打听这些“红马甲”是谁,索朗多布吉高声回答:“他们就是国家电网的‘活雷锋”!

“虽然干活(收青稞)很累,但是很值得”,张峰畅说:“作为一名团员青年,我们要向党员们看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工程施工建设中,在为施工地老百姓服务中贡献一份力量。”

党旗猎猎耀征程,团旗飘飘显风采。其实,湖北送变电公司包3标段项目部“党建+团建”模式只是整个阿里联网工程党建带团建工作的一个缩影。据悉,自开工建设以来,国家电网阿里联网工程指挥部始终坚持“工程施工到哪里,党团组织就建到哪里,党团组织、党员和团员青年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的原则,以党建带团建扎紧纽带,在工程建设中党员当先锋,团员不居后,党团员排排站,为助推工程顺利进行凝聚起强大合力。党旗团旗相映红,旗帜下,是工程參建青年们不变的初心和坚守……

担当 踏冰卧雪 奋勇攻坚

阿里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之屋脊”。在这里开展大规模工程建设,其难度可想而知,要攻克的绝对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阿里联网工程包13标段项目部就有一群专啃“硬骨头”的人。这是一个富有朝气的班组,共有成员12人,平均年龄28周岁。项目部施工地点位于阿里地区噶尔县门士乡,承建的标段线路全长105.651千米,共有233基铁塔,沿线海拔在4500-4900米之间。更为艰苦的是,该标段BN206、BN207两基基础位于沼泽地,为减少对沼泽地环境的干扰,施工必须在冬季沼泽地受冻后进行,对工程建设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包13标段项目总工程师黄小洪至今还记得去年冬天的情景——暴雪骤降,施工现场能见度不足10米,风砸在脸上一片生疼,人被吹得无法站立。受天气影响,有效施工时间极短,人员、机械严重降效,设备难以正常运转,就连施工人员生活居住的帐篷也时不时被风吹倒,睡一觉醒来,被子上满是冰雪……

在极端恶劣的天气状况下,工程建设一下子陷入了困局,时间紧,任务重,怎么办?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临危受命,包13标段项目部青年突击队挑起重担,年轻的队员们在队长塔嘎的带领下,扛起了先锋突击的大旗,在零下35摄氏度的环境里奋勇攻坚,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脸上写满不屈不挠……

“暴风雪说来就来,我们必须坚守在现场”,塔嘎坚定地说:“只要具备条件就加油干,决不能给整个工程建设拖后腿!”

就是这样在暴风雪中一次次咬紧牙关,最终,这群年轻人顺利完成了沼泽地的基础施工任务,为后续进行线路架设提供了保障。

青年突击队队员们的表现给黄小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环境恶劣,但施工现场的年轻人干劲儿不减,没有一个人掉队,更没有一个人放弃,他们的表现让我感动。”

年轻的参建者不仅是抢夺工时的急先锋,更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阿里地区海拔高,生态环境因素复杂,包13标段项目部的年轻人主动探索出高海拔地区螺旋锚基础施工技术,该技术具有机械化程度高、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可实现快速安装施工,并且十分有利于高原生态保护。

目前,高海拔地区螺旋锚基础施工技术已在包13承建段沼泽地基础施工中成功应用,形成了覆盖地质评价、基础选型、设计和施工应用全过程的成套技术,这是西藏地区采用该技术进行电网建设的首次尝试,为今后在高海拔地区沼泽地条件下进行电力基础工程建设和技术创新作出了有益探索。

你看到了吗?年轻人的血是热的,智慧是无穷的,在阿里联网工程建设过程中,青春的能量正闪闪发光。

据悉,为了汇集青年力量助力工程建设,国网西藏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团委认真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团委工作部署,结合西藏地域特点和工程实际,积极开展“共青团+阿里联网工程”行动,组织开展“四个一批”(即一批青年突击队、一批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一批青年岗位能手、一批青年先进典型)创建活动,目前已累计设置青安岗33个,成立青年突击队23支,评选青年岗位能手1人,树立青年先进典型20余人。

我敢打赌,无论你走进阿里联网工程沿线哪一个施工现场,都一定会被那里的年轻人感动——他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扎根在西藏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烈日当头,挡不住他们前进的脚步;冰封千里,封不住他们奋斗的决心;风雨侵袭,灭不掉他们心中必胜的信念——青春的火焰正熊熊燃烧,将这雪域高原照得透亮……

情怀 爱暖高原 点亮希望

阿里联网工程是“光明”工程,更是“民心工程”。作为“电力天路”的建设者,除高标准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外,国网阿里联网工程指挥部积极助推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充分发挥国家电网“大国重器”和“顶梁柱”的央企社会责任,进一步加大消费扶贫和技术扶贫力度,以实际行动助力工程沿线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

一方面,工程指挥部积极组织参建单位与驻地党委政府、学校等开展企地共建活动,吸纳当地农牧民参与工程建设,主动购买本地砂石地材、生活物资,租赁运输车辆转运物资材料等。截至今年6月,已累计使用当地民工2678人,零星用工10246人次,支付工资2600余万元;累计购买当地砂石23.2万方,水泥4.71万吨;累计租用当地车辆535辆,7701台班,实实在在帮助当地百姓鼓起“钱袋子”。另一方面,利用工程建设契机,联合日喀则市政府培育本市籍电力技工和电力施工劳务队,安排220名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当地家庭经济困难农牧民开展集中培训,并组织其参与工程建设,工程结束后将参与电网运维工作。此外,积极做好各项志愿服务,为当地捐赠医疗设备设施,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等,奉献电力爱心,情暖雪域高原。

助力脱贫攻坚,青年奋勇当先。自2019年11月开始,国家电网公司团委以“情暖雪域 电靓青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发动工程参建青年帮助藏区农牧民学习技能技术,“造血”式扶贫;通过一对一捐赠、支教活动等帮助当地学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扶智亦扶志。

国网拉萨供电公司青年员工杨楠还记得去年冬天去阿里措勤县国家电网公司幼儿园时的情景——她和20多名团员青年小伙伴一起,从拉萨出发,一路奔波千余里,整整走了两天才到达目的地。天冷,风大,海拔高,杨楠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但她却从未想过中途放弃。

到幼儿园后,杨楠和同事为孩子们送上文具、衣物、书籍等物品并和他们一起布置好图书馆,与孩子们相处的时间虽然短,却让这位90后姑娘倍感珍惜。“我从小朋友们的脸上看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杨楠说:“就是这份向往给了我动力,支持我继续走下去,尽己所能做好每一次志愿服务,用有限的青春去做真正有价值的事。”

与杨楠一样,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建设管理分公司青年员工王振也经常能在志愿服务中寻找到青春的意义。这位河南小伙儿从西藏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便自愿选择留在这里,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王振还有另一个身份——“老师”:他曾去往工程沿线的乡村小学,为学生们义务讲解安全用电常识;也曾走进藏区农牧民中间,给他们送来专业的电力技术知识。无论是学生还是当地农牧民,在王振看来,大家渴求知识的眼神都是一样的,一样的令自己感动。“希望我们的工程不仅能给沿线地区乡亲们带来光明,更能给他们带来知识,带来温暖。”王振说。

“我们将继续发挥好青年的作用,持续推进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团委书记陶魁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搭建网络平台,利用技术优势助力西藏地区农副产品销售,让当地百姓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

在此次采访过程中,我脑海里一直勾勒着这样一幅画:一幕很蓝很蓝的天,澄澈的,纯粹的,在高原之上,你好像离它很近;一朵朵很白很白的云,轻盈的,绵软的,你附耳过去,仿佛就可以听到它们的低语;一座座银灰色的塔,巍峨的,笔直的,你抬头远望,为它们的雄伟而惊叹——你会看到,纵横的电网在蓝天白云之下闪着银色的光,蔓延伸展,直到天边;你需知道,那是光明的象征,是通向温暖的“路”,是即将被“电”亮的希望所在;你要记住,那便是国家电网青年铁军奋斗的轨迹,是他们荣耀的征程和不灭的梦想,是青春动人的诗,在藏西高地刻下最美的华章……

(通訊员曲虹系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团委副书记;巫思滨系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党建部团委办职员)

猜你喜欢
标段国家电网团员青年
打造思想和业务过硬的团员青年队伍
山西中部引黄工程最长标段主体工程完工
世界海拔最高县西藏双湖县纳入国家电网主网覆盖
浅谈在地勘单位改革中如何做好团员青年思想工作
中移动传输管线招标结果出炉
三峡待泊锚地及配套设施工程管理体会
真情关爱 事业关怀加强贫困地区团组织服务青年成才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