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文本,提升语文素养

2020-08-17 07:15陆丽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鲁迅语境文本

陆丽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形式通常以提问、抄写、背诵等为主,难以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开展富有趣味的活动,营造课堂氛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沉浸在教学情境之中,充分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带领学生融入文本,体味文本,提升语文素养。

一、潜入文本语境

语言想要具有意义,就必须有语境的存在。就阅读教学而言,即便文本背景在通常情况下无法直接在文本中显露出来,却会直接对文本的内涵造成影响。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带领学生进入文本的语境之中,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内容。

例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学生认为课文只是作者在回忆鲁迅先生所做的事情,体现了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性格,为别人考虑的多,却不考虑自己。如果学生的思考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学生便无法深刻理解鲁迅先生这个人物。所以,学生主观地认为这种类型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多,并没有其他的独特特点。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扩充了课文事件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关注当时社会动乱、军阀割据的特殊社会环境,让学生感受到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我考虑了文本语境的重要性,为学生介绍了作者所处的社会及历史背景,使学生清晰地理解文本的语境,体会到鲁迅先生的可贵精神品质。

二、创设读写情境

创设情境,就是根据现有的背景信息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推动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该情境,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在教学《悯农》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词语言在情境描写方面的特点,“日当午”形容烈日当头,突出“锄禾”的辛苦;“滴”表现了“锄禾”的细节,体现农民劳作之苦;“谁知”用设问的形式表达作者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肯定;“粒粒”体现了“盘中餐”的来之不易。整首诗的语言直白,生动,含义深刻,既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也通过问与答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告诫人们要珍惜粮食。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并结合教学实际创设读写情境,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沉入读写意境

加强读写知识迁移,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基本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教师可以搭建读写学习平台,通过讲解各个知识点,使学生能够在课下依托读写学习平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根据句子的不同表达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例如,在学习《晏子使楚》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自编自演一台课本剧,把晏子与楚王三次较量的过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加深学生对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又如,在学习《荷花》的第四自然段时,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翩翩起舞的荷花,在嬉戏的过程中还与小鱼儿和蜻蜓打招呼。这样的段落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教师可以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荷花、小鱼儿和蜻蜓。当表演结束后,学生就会把课文内容自然而然地背诵下来。由此看来,通过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不但可以使背诵变得简单,还能使语文知识得到有效積累与运用。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借助文本资源开展教学工作。其中,对于习作教学而言,课文中就蕴含着大量的写作技巧、文章构思和语文表达方法供学生学习和参考。对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带领学生进行文本解读,不错过任何一个提高学生习作水平、体会作者写作技巧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鲁迅语境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鲁迅《自嘲》句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跟踪导练(三)2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