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舆论监督的问题与优化策略

2020-08-17 07:24马红梅
时代人物 2020年6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网民舆论

马红梅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社会公众获取新闻事实的第一信息源,已经由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上。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和影响力,也因新闻传播格局的变化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传播,更容易受到公众情绪的干扰,从而产生非理性、盲从的声音,从而使得社会矛盾更为激化。本文将从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舆论监督的问题及成因说起,针对舆论监督问题提出进一步的优化策略来。

一、新媒体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暴力行为引发群体性冲突

在新媒体舆论监督中的网络暴力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对监督客体的网络暴力,当舆论监督的行政权力所有者成为舆论监督的中心时,网民会因“仇官”、“仇富”的情绪爆发和矛盾激化而产生语言上和行动上的暴力。具体体现在通过谩骂和语言攻击对被监督对象名誉权、隐私权的侵犯,人肉搜索甚至会将被监督对象的家人和朋友曝光,网络上的暴力也会拓展至线下。

(二)虚假舆论现象降低舆论可信度

網络媒体一味追求商业利益而过度炒作话题,追求点击量的行为也使得谣言泛滥,炒作行为多发非虚假舆论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新媒体舆论中,降低了新媒体舆论的可信度。为了证实网络信息的真实性,需要对多种要素进行研究分析,而且需要专业化的管理部门对其进行监管。比如说网络举报,通常情况下,人们比较喜欢匿名举报,这种情况下,就导致举报信息带有明显的随意性。所以,在对国家机关进行监督管理过程中,假如没有切实有效的监管体制和法律法规,就很可能会出现一些干扰信息,进而直接影响调研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舆论压力致使行政权力行使不畅

行政部门代表的是国家意志,也是国家权益的保护者,同时也是公民权益的现实保障者。国家公务人员和有关行政部门是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有效保护者,如果网络行政监督主体因为知识水平差异、理解错误而对行政监督存在着失当的监督行为,会对行政监督形象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导致行政管理处于病患状态下,最终影响国家安全,致使国家颁布的法令法规不能有效实施。网络监督的门槛低、传播速度快、监督行为权责不明晰,部分网民在网络上的行为难以规范,部分不实的信息会激化群众和行政机关存在的既有矛盾,给行政权力的行使带来巨大阻碍。

(四)媒介审判干扰行政或司法处理的独立性

新媒体舆论行政监督会对司法独立性造成一定影响。在具体的舆论监督过程中,非理性化的声音和情绪化的舆论表达会影响网民的判断能力,而网民集中发酵的巨大舆论和社会压力会对司法判定造成影响,在不同事件中由于舆论的不同也会造成判罚尺度的不一致。实际上,网络舆情跟司法概念不同,司法的存在是以法律事实和社会道义为基础的,把法律逻辑视为发展根本,而且最终的裁决需要保证公正客观。相比较而言,网络媒体形成的舆论则没有法制约束力,也不是媒介审判,影响行政权力监督的正常司法环节。

二、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的优化策略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条例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的针对新媒体的管控的法规已经有一些,行政管理条例也能够对互联网的一些严重违法行为进行监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这些条例对网民的舆论监督权责并没有做出明确的划分,对新媒体舆论的传播规律也没有相应的针对性管控。而在新媒体的一线,监管机构也只成立了舆情监测室,并没有执法权力。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新媒体在社会监管方面的作用,有关部门必须做好管理工作,制定有效的监管政策,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规,真正认识新媒体的传播特性,不断地完善其他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一整套具有自我革新和自我进化能力的互联网调控法律体系,使得对网络舆论和新媒体舆论的监管做到全面性和超前性。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和信息监管力度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行政机关和传统媒体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短、平、快”的优势,及时发布官方信息,第一时间更新事件的最新处理动态,保障舆论场中正面舆论和正面信息的有效传达。同时要注意对网络舆论中负面舆论的积极引导,形成以正面报道为主,注重新闻舆论导向处理的新媒体舆论场。

要加强行政机构的新媒体内容建设。在新媒体上进行政府的行政信息公开和突发事件的信息更新应该成为政府与民众进行沟通的一项基本制度。尤其是在微博、微信上进行行政机构自身的制度建设、信息建设和文化建设能够确立政府的公信力,放低身段,贴近基层,加强与民众的信息互动,让行政行为更加透明化、公开化,在舆论监督中也能够占据主动权。

做好新媒体舆论场的舆论引导工作。面对网络舆论事件,要分析其成因和发展模式,在做好事实调查信息公开的同时还要做好舆论的引导工作,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新媒体舆论观,充分保障网民的舆论监督,实现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结合。

规范服务运营商的商业行为。从信源把控入手,网站必须对其用户注册的身份资料真实性和网络言论的真实性进行法律负责,提高网络准入门槛,从源头上治理网络匿名性带来的虚假信息和谣言泛滥的情况。

(三)提高舆论监督主体的素质

要实现新媒体舆论对行政管理实现更高层次的监督水平,网民对整个舆论体系的变化迫切要求舆论监督主体的知识体系和基本素质处在较高的水平,有一定的参政议政能力。

增强网民明辨是非的能力。新媒体环境下的网民作为舆论监督的主体,在整个舆论行政监督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若要求网民在舆论行政监督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就需要社会、政府和商业机构共同发力,做好网民的网络信息和舆论监督教育工作,要求其不

断提升自身素质,冷静观察思考问题,增强是非判别能力,有清晰的法律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才可把握新媒体带来的舆论行政监督机会,提高社会的行政监督水平。

提高“意见领袖”的政治素养和舆论观念。资深的网友在网络舆论的传播过程中充当“意见领袖”的角色对网络舆论进行一定范围内的广播和把关,以此对于这些“意见领袖”的网络行为和言论在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管的同时要对其进行正面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让网络上的“意见领袖”理性发声,多一些建设性意见,少一些破坏性意见。

增强传统媒体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扮演的角色并未弱化,当事件在互联网快速蔓延时,传统媒体更应该发挥其深度、理性和社会责任感的优势,与新媒体优势互补,扮演更加权威和专业的形象。

三、总结

总之,新媒体舆论监督环境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同样要与时俱进,针对新媒体舆论监督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以研究和分析,并通过信息化建设和法制法规的完善,对新媒体舆论监督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处置。

参考文献

[1]李延枫.舆论监督:概念辨析与重新认识[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24(04):120-125.

[2]何茜.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共舆论管理:问题与对策[D]西南交通大学,2014.

[3]刘婷.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J]传媒论坛,2019,2(20):70+73.

[4]朱天琪.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舆论监督问题与优化对策探析[J]采写编,2019(05):27-28.

[5]孟威.新媒体舆论监督:良心自觉与责任担当[J]新闻战线,2016(03):36-39.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网民舆论
做自己的支配者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台独联署”被岛内网民嘲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全媒体时代做好舆论监督的五个方面
真正让舆论监督有力量
有感“网民节”
舆论监督的建设意识
“难点”也是“亮点”
2.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