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龙虾稻虾轮作新模式

2020-08-18 06:34黄志峰倪国彬
河北渔业 2020年8期
关键词:稻虾亲本田块

黄志峰,倪国彬

(1.崇明区蔬菜科学技术推广站,上海 202150;2.崇明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上海 202150)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i)俗称小龙虾,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欢迎[1]。随着其消费量的逐年上升,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养殖方式也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池塘精养、稻田综合种养、虾蟹混养等多种模式[2-7]。稻田稻虾轮作是广泛采用的模式[8],但传统的稻虾轮作模式一般投放克氏原螯虾亲本让其自然繁殖,利用农田冬闲至春末阶段进行小龙虾养殖。繁殖前无强化培育,导致虾苗在规格、数量、质量上参差不齐,而且苗种间相互残杀死亡率极高。早春温度低,小龙虾生长缓慢,自繁苗种,较难有效控制数量,产量不稳定[8-10]。同时成虾上市时间晚、规格小、上市不集中、价格低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养殖效益。此外稻收割前放养亲虾易出现死亡,5月下旬后易发生病害,种养茬口衔接难,插秧时存虾量大。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小龙虾稻虾轮作新模式,通过改造新型田间工程和种养管理方法有效地解决传统的稻虾轮作模式不足,做到早出苗、早放养、早起捕,以探明崇明地区最适合的稻虾轮作模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场地

试验于2019年7月到2020年6月分别在上海崇明新平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上海崇明庙镇保安村内进行。共4个试验田块,每个试验田块约2 hm2,分为两组,分别进行稻虾轮作新模式和稻虾轮作传统模式试验。

1.2 稻虾轮作新模式操作

1.2.1 田块的准备 选择地势低洼,土地连片,相对平整,水源充足,进水方便,水质优良,土地肥沃,保水性好的田块为好。长方形为宜,面积2~3.3 hm2。在田块一侧开挖生态繁育沟,进出水口设于两端,出水口用PPC管置于沟底和外部排水沟相通,便于排水,繁育沟占稻田面积10%以内(见图1、图2)。

水稻收割后秸秆还田,对田块进行翻耕,平整土地,使水稻秸秆翻耕到土壤中,能够肥水及产生大量的有机碎屑,供克氏原螯虾苗种摄食,既解决了秸秆的处理问题又为克氏原螯虾提供了大量的饵料。同时在水稻种植前可免耕,直接进行机械插秧。

水草种植与管理:冬季进水种草,稻田水位控制在30 cm,进水时套用80目筛网,防止野杂鱼进入,与克氏原螯虾争食,影响克氏原螯虾生长。伊乐藻采取点状栽种,轮叶黑藻可抛投芽孢幼苗,水花生近岸式移栽为好,水草太多则耗氧多,水草太少不利虾生长,有增氧条件的可适当增加水草覆盖率,水草过多应刈割或稀疏。

田块水草布局:田块中间条块移栽水草,岸边少栽草;种草块宽4 m,水道宽6~8 m,水草覆盖30%~40%,有增氧设备的占50%~60%(图3)。

1.2.2 简易大棚育苗及成虾养殖 在稻田生态繁育沟搭建简易大棚,采用蔬菜大棚结构,插管间隔1.5 m左右,形成环型,7-9月铺设遮阳网,11月中旬铺设薄膜。2 hm2田块简易大棚面积在0.2 hm2左右,在冬天水温可保持在8 ℃以上。

7月,亲本投放前20~30 d,生态繁育沟使用漂白粉清塘,以杀灭野杂鱼,一般漂白粉用量300 kg/hm2。小龙虾亲本投放时间在7月中下旬,按生态繁育沟的面积投放量为600 kg/hm2。放养后加强亲虾培育,可以有效提高亲虾成活率及育苗量。亲虾饲料选用扣蟹配合饲料,一般8月、9月份,投喂量为亲虾总量的2%~3%,10月,投喂量为1%~2%,具体投喂量视天气、水质、残饵、摄食等酌情增减,每天下午16:00沿池塘四周投喂。亲本放养后,在8-9月大棚拉上遮阳网,降低水温,有利于小龙虾亲本的提前交配。

11月上中旬,当水温稳定在15 ℃以上,选择晴天中午将生态繁育沟池水一次性加满,诱导亲本虾携仔虾出穴,冲水后第2天,开始投喂饲料,每天日落后投喂1次,经过10 d的强化培育,大多数幼体离开亲虾母体独立生活时,利用虾笼捕捞亲虾上市,减少亲虾对幼虾的残杀及降低成本。亲本起捕一周后在繁育池四周堆放腐熟的有机粪肥,用量为3 000~3 750 kg/hm2,培育轮虫、枝角类等天然浮游生物,为幼虾提供适口天然饵料生物。当虾苗规格达到3 cm以上时,饲料种类同亲虾培育饲料,沿池塘四周浅水处均匀投喂,日投喂量为存塘幼虾体重的3%~4%(75~120 kg/hm2),分日落后与日出前2次投喂,以日落后为主,约70%左右,具体日投喂量可视天气、水质、虾苗摄食状况等酌情增减。11月下旬在气温下降时,做好大棚的覆盖,保持池塘内水温,确保小龙虾苗种正常生长。

在苗种培育过程中,定期检查苗种规格,3月上旬小龙虾苗种规格达到了200尾/kg时,开棚降温,在棚内外水温相差3 ℃以内后,通过对养殖稻田加水,提高稻田水位漫过繁育沟内侧田埂,并配以冲水方法让虾苗自行进入稻田养殖区域,以避免捕捞对虾苗的损伤。在养殖过程中投喂小龙虾配合饲料,按存塘虾量3%~5%确定投喂量,设置食台观察摄食情况增减投喂量。5月上旬开始捕成虾上市,捕捞时应根据小龙虾规格,采用适当网目的地笼网,地笼网投放点要经常变换,地笼网要经常曝晒,便于小龙虾入笼,多捕捞能促进养殖虾生长,进入地笼的小虾不能返回塘中,至5月下旬完成捕捞。

1.3 稻虾轮作传统模式操作

轮作模式田块围沟上宽6 m,底宽3 m,沟深1.5 m,沟内侧额外增加50 cm高埂,防止水稻种植期间龙虾进入种植区域。2019年收割完水稻后立即进水并用生石灰消毒,10月下旬投放亲本15~20 kg,亲本选择颜色暗红或黑红色、有光泽、体表光滑无附着物,体重在30 g以上,附肢齐全、无损伤,体格健壮的个体。随着气温降低逐渐降低水温,促使亲本打洞越冬,2020年3月待发现有较多幼虾活动时,开始使用地笼捕走亲本,并加强对幼虾的饲养和管理。

2020年4-5月为成虾养成期,养殖方法同新模式。5月下旬开始捕捞,至6月中旬完成捕捞。

2 结果

稻虾轮作新模式和传统模式养殖对比在2 hm2示范区开展。在稻虾轮作新模式下,2020年平均起捕商品虾2 010 kg/hm2,小龙虾平均单位产值106 530元/hm2(见表1)。在稻虾轮作传统模式下,2020年平均起捕商品虾1 605 kg/hm2,小龙虾平均单位产值60 990元/hm2(见表1)。稻虾轮作新模式单位产量和单位产值较稻虾轮作传统模式分别提高了25.2%和74.67%,单位产量和经济效益提高显著。

表1 稻虾轮作新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3 讨论

3.1 新型田间工程模式意义

开展新型田间工程模式,形成生态繁育沟加稻田的模式,也就是在整块稻田的一边或两侧,开挖占地面积10%的边沟,挖出的土,用于田块四周的围埂,在边沟内进行小龙虾的苗种繁育,通过夏季遮阳降温和冬季大棚保温的模式,培育的克氏原螯虾苗种能够在冬季外界低温的情况下实现持续生长,所繁育的苗种在3月份可达到200尾/kg,即可通过提高水位的方法放养到整块田块,进行轮作养殖。

通过改良田块工程一是可做到早放苗一个月、早收虾一个月,提高了小龙虾的出塘规格和价格。二是减少了小龙虾病害的发生。在6月,小龙虾容易感染病毒性疾病,通过新型田间工程模式的实施,在5月中旬可完成小龙虾的回捕,降低病害发生的几率。三是在生态繁育沟内进行小龙虾苗种的繁育,可通过控制放养亲本数量,来控制苗种数量,能做到养殖多少,繁育多少,解决了以前在稻田内繁育苗种数量不稳定的问题。采取这种新模式是目前稻虾种养结合得以进一步发展的有效途径。

3.2 种养管理方面提升

生态繁育沟保温培育小龙虾苗种技术的应用,可提前一个月放养苗种,提前一个月捕捞小龙虾,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田块条块种草技术的应用,形成投饵区与草带相间的生态养殖区,为小龙虾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便于小龙虾的捕捞。

猜你喜欢
稻虾亲本田块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大通湖流域稻虾种养尾水分析与治理对策
基于时空滤波Sentinel-1时序数据的田块尺度岭南作物分布提取
甘蔗常用亲本的田间自然耐寒性测定及评价
杉木育种亲本生长和结实性状早期测评与选择
魏巍
研究揭示稻虾共作时空分布特征
稻虾共作模式下小龙虾养殖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30 个常用甘蔗亲本资源初步评价分析
橡胶树魏克汉种质资源亲子代生长遗传规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