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诗情筑梦歌
——潘孙鹏诗词选《筑梦吟声》序

2020-08-19 07:57/
建筑 2020年15期
关键词:工地诗词

文 / 王 骏

诗友潘孙鹏准备出诗集,我由衷为之高兴。诗不果腹、诗不遮体、诗不增财,然诗能修身、诗能陶情、诗能养性。诗意人生,快哉美哉。企业职工热心写诗难能可贵,能结集出书,尤为可喜可贺。所以,当他拿来厚厚一叠诗稿邀我为他的诗集作序时,自然无法推辞。

我退休前在潘孙鹏所在的浙建集团担任党委副书记,分管企业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在开展企业职工文化活动、推动企业诗教工作中,掌持《浙江建工报》多年的潘孙鹏是一位活跃的骨干分子。集团成立职工诗词组织——太阳潮诗社时,他任副秘书长;后来他又在所在的子公司浙江建工推动成立了筑梦诗社,任诗社社长。从2014年5月参加太阳潮诗社千岛湖采风活动后,潘孙鹏开始步入中华诗词的殿堂,醉心于学诗写诗。正如他在《加入中华诗词学会有感》中所云:

人生过半始学诗,问仄求平倦不知。

名利烦忧且抛却,闲来拾趣赋新词。

几年下来,他用功很深,进步很快,不断有诗作在省级诗词刊物和建设行业等报刊上发表,先后成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和省诗词与楹联学会会员。后来又兼任了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会刊《浙江诗联》的编辑。

潘孙鹏的诗作,从他最初的习作到如今的作品,大凡发到太阳潮诗社微信群的,我都曾留意阅读。他的诗虽然还谈不上形成鲜明风格,但已呈现出一定特点。这次为写序通读了一遍诗稿后,对他的诗作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总的说,潘孙鹏的诗作缘于情而充满情,以抒情而言志,寓言志于抒情。

首先,是充满乡土深情。这是潘孙鹏诗词中的一大特点。“山乡”“乡间”“乡音”是诗集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组词。这与他出生在丽水缙云山村家庭有密切的关系。小时山乡的生活和家乡的风物,给他一生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当他开始写诗以后,也自然成为其作品的重要题材之一。他的乡土诗是洋溢着浓厚的感情的。

如古风《咏上新屋》,对建于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已历家族八代、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屋,充满深深的敬仰之情:

家居金岭脚,祖屋两百年。

颓势虽已显,风采仍可观。

宽敞四合院,方正二十间。

雕梁又画栋,井字回廊连。

土墙挡风雨,窗户透凉炎。

日日炊烟起,处处鸡犬欢。

……

《看众乡亲节后送子女返程》写的是春节返回老家过年假期结束前所见,虽以赋法写成,但体会得出作者对家乡双亲的眷恋和惆怅心情:

短暂喧嚣后,山村复寂凉。

春花开尚早,落日自彷徨。

儿女回程急,双亲别语长。

离多欢聚少,泪眼总迷茫。

《与子平耀明诸乡友小聚茅家埠》短短数语,乡土情结描写得淋漓尽致:

辞家逾久念逾深,且约同乡慰寸心。

薄酒一杯千万语,人间最美是乡音。

《感事》表达的是他在城市打拼却念念不忘家乡的山水,因为那里能带给他心灵的宁静:

纷芜世事总烦忧,且问何方可避留。

最是乡间山水好,垂竿能钓一潭幽。

为什么乡土难忘呢?他在《乡间端午》中写道:

夏深时渐长,今日又端阳。

门上菖蒲绿,灶头灰粽香。

田园成胜地,农舍变华堂。

莫道山乡僻,有诗和远方。

在《微信上见堂妹传老家之清明粿照片》中,真实流露的是他对老家山山水水和风土人情的热爱和思念:

香绵糯韧色青青,每每尝之罢不能。

故里几多乡野味,而今只在梦中萦。

第二,充满着工地情愫。1987年,潘孙鹏走出缙云老家,被浙建集团招用,成为工地上的一名农民工。建筑工地从此与他的一生紧密相连。在工地上,他从艰苦劳累的小工做起。后来因喜好文字,间或被项目部借用做些笔墨活儿,继而又到分公司担任政工干事、办公室主任。虽然后来不直接参与施工,但5年工地和近20年基层公司的经历,生发了他对建筑工地人和事的特殊感情。他后来曾在《居杭三十年感怀》中满怀深情地写道:

时光荏苒岁悠悠,身置杭城已卅秋。

热血曾经工地洒,豪情尚在碧空留,

半生筑梦添砖瓦,一路吟哦颂宇楼。

都市常新人不老,钱塘与我共风流。

即便是后来到集团总部专门编辑企业报,他也是情系工地,初心不改。诗集中专门有一编是“建设人语”,充分抒发了他作为一名建设者的工地之情、企业之情。

他在诗中赞美企业承建的重大工程,如《杭州火车东站》:

状若钱潮气势弘,华东枢纽舞长龙。

万千旅客出行便,赞语声声颂伟工。

又如《援藏工程》:

藏区援建几多回,缺氧高寒不皱眉。

馆校新居落成后,哈达飘逸笑声飞。

而《浙建史诗(二十八首)》,更是通过对精选的浙建集团70年来承建的28项经典工程和重大事件,用二十八首七绝诗颂扬了企业的辉煌历史。

他在诗中赞扬身边的劳模人物,如对被评为杭州市十大平民英雄、浙江省最美建设人的木工技师俞锋,他赞道:

端坐屏前巧制图,金锤舞动善支模。

筑成楼宇百千幢,师祖鲁班叹不如。

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项目经理、全国鲁班奖工程项目经理陆优民,他写诗赞美:

沐雨经风近卅年,艰辛历尽志弥坚。

建优每每成精品,获奖连连赛鲁班。

淡对荣华常退后,乐挑重担永争先。

此身已许千秋业,无悔衣宽鬓渐斑。

他在诗中描写工地的民工生活,如《年末走访工地感吟》:

年底访工地,工人围一群。

师傅家何处?徽豫陕川云。

……

五小设施全,舒适又温馨。

夏日空调爽,冬日热水温。

爱有夫妻房,候鸟亦欢欣。

食堂菜丰盛,价廉味道真。

……

他也在诗中展现艰辛的劳动场面,如《未来城项目年关冒雪抢工(二首)》:

年来雨雪又纷纷,进度堪忧众更拼。

……

旌旗猎猎塔机横,为赶工期分秒争。

……

他在诗中反映生产经营和企业文化活动,如《参加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钱塘城外战旗红,誓语声声响碧空。

重彩齐描十三五,浙山越水唱雄风。

第三,充满着山水情结。“登山则情溢于山,观海则情满于海”(陆机《文赋》),诗人对自然万象总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在山川大地游历时,往往会被自然景物激发起创作的灵感。作为从山区走出来的潘孙鹏,这种特殊的情结也很自然地在他的诗作中流露出来。每到一地一景游历后,以诗记录已成了一种习惯。游历记诗,既是他诗情的自然迸发,也能促进、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此类诗作在诗集中所选的数量最多。其中不少七绝读来畅晓自然,朗朗上口,寓情寓理于景,起承转结得当,能得传统山水田园诗之韵味:

参天古木守村头,小小石斑水里游。

最是清溪千百载,浪花依旧唱春秋。

——《淳安芹川古村》

香樟掩映碧溪穿,老宅相挨小巷连。

莫道山深春尚早,梅花一树已嫣然。

——《游富春江石舍村》

薄雾晨光漫小村,挎篮农妇早出门。

田头相遇先相问,昨夜侬家客几人?

——《农家乐》

一轮皓月照空明,树影婆娑水色清。

暑夜农人归歇早,幽幽别院听蛙声。

——《崇贤夏夜》

其他五律七律中也不乏好句。如:

风透山光翠,雨收溪水欢。

——《钱江源》

桑稻盈郊野,河塘映翠庐。

——《美丽栖湖》

屋后山峦绿如旧,村前道路阔还新。

——《再访景宁黄谢圩》

灵山掩映农家乐,玉岭飘来米酒香。

——《缙云杏花山庄》

空中雁过云光淡,墙角虫鸣禅意深。

——《无锡拈花湾》

他的词作在诗集中占比较少,但也依然有清辞丽句:

房头屋尾,蔬果桑麻美。花木葱茏环碧水,满目芬芳吐翠。

——《清平乐·徳清三林村》

远处青山如黛,眼前姹紫嫣红。微风吹起浪千重。百花摇曳美,色丽味香浓。

——《临江仙·笕川花海》

第四,充满着时代情怀。“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一位真正的诗人,总是关心时事、忧心国运,以诗词反映时代变化、弘扬民族精神,思考社会现象、关注百姓生活。潘孙鹏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企业管理人员,但正因为有着诗的情怀,其眼光思绪比一般人会更加关注时代风云和社会万象,并试图在诗作中提出自已的见解、发出自已的声音。

国家设立公祭日,他有诗吟道:

山河肃穆警笛鸣,哀念如潮漫古城。

国恨家仇烙心底,神州响彻自强声。

——《国家公祭日》

港珠澳大桥通车,他以诗抒发对国家建设成就的自豪:

南国今朝喜讯传,两边三地鹊桥连。

大湾从此轻盈过,任尔云飞与浪颠。

——《港珠澳大桥通车》

改革开放40周年、建国70周年、建军90年、五四运动100周年等重大节庆,他有诗赞;G20杭州会议、乌镇互联网大会,这些国际性会议会址由浙建集团而建,他更有歌吟。

可能是建筑企业员工的职业心态,潘孙鹏似乎对安全事件特别关注,每逢从新闻媒体看到重大安全事故,他常会以诗诉说心中悲痛。如2015年天津火灾,他为殉职消防官兵写下悼诗:

乙未年中灾祸频,忽闻爆炸毁津门。

冲天大火终能灭,泪雨难留战士魂。

——《悼天津“8·12”殉职消防官兵》

还有如印尼飞机失事、巴黎圣母院大火、沪宁高速连环车祸、丽水突发山体滑坡等,他都写下了自已的感受。

时代情怀自然包含着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当这些思考以诗的形式得以表达时,往往体现了一个诗人的社会责任情怀。如他的《重访雪峰得四十八韵》五言长诗,第一段对雪峰村的巨变加以歌颂的同时,第二段则也对毁林造田的现象作了揭露和反思,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力作,很值得一读:

……

村边有好地,抛荒年复年。

……

这边田荒废,那边欲造田。

造田高山上,尘起入云端;

山头本苍翠,毁之痛难言。

造得新田后,无水注田园;

山高土又瘠,庄稼生长难。

山头不再绿,山坳亦断泉;

还恐失水土,滑坡心里悬。

……

政策原本好,执行或不端;

上下需重视,错轨要纠偏。

……

我曾经作过浙建集团诗教工作的首倡者和推动者,看到在成功创建中华诗教先进单位的过程中,涌现出像潘孙鹏这样一群职工诗词作者,感到由衷的高兴。高兴他们能够将中华传统诗词在企业文化活动中发挥特色作用,高兴他们在学诗写诗中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目前,潘孙鹏已经掌握了古典诗词创作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方法,也时有佳作好句出现,他在自已企业、甚至在省内建筑行业中也可算得上是佼佼者。然创作古典诗词入门容易提高难。要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潘孙鹏还需要多方面的学习与努力,不但是要提高文学方面的功底、熟练创作技巧、加强炼字炼句,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提升个人思想境界和胸怀格局,努力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笔下有乾坤”(习近平)。相信潘孙鹏在当前中华诗词复兴繁荣的大好时期,通过不断的积累和努力,一定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诗作。

猜你喜欢
工地诗词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波比的小工地
把握“圾”遇:从工地中来,到市场中去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热闹的工地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