繃緊防疫弦, 愈是向好時期愈不容麻痹

2020-08-19 09:26馬力
澳门月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風險人員國家

7月中旬,粵澳終於恢復了期盼已久的通關,兩地居民在相關限制條件下得以正常往來,同時,為便利粵澳兩地人員正常往來,經珠海和澳門兩地政府溝通協商,實施分階段、按步驟推進珠澳口岸粵澳兩地牌車輛通關工作。這些都離不開澳門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方面取得的優異成績。截至7月29日,澳門從未出現新冠肺炎病毒社區傳播,已連續122天無本地病例報告,且連續33天無境外輸入病例報告,累計46例確診個案但死亡數字為零。在防控疫情取得初步成效的前提下,澳門已有序恢復社會生活秩序,如今的澳門市面上已逐漸有了生機,在一些繁華街區甚至恢復了昔日的熱鬧。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疫情已解除”,疫情防控工作仍存在不確定性。

防疫工作寧可十防九空,不可百密一疏。我們要清醒看到,在目前全球疫情仍持續惡化,累計確診病例已超過1700萬,近期,疫情更是在南美洲、南亞和非洲地區加速蔓延,部分國家甚至已經進入徹底失控的階段了。可以預見,在疫苗出來前,不再有可能全球範圍內控制住疫情。或許有少數國家可以內部控制,但是大部分國家將難逃絕大部分人群被感染的風險。此外,內地方面雖然疫情整體受控,但近期局部地區出現零星散發或聚集性疫情。另一方面,鄰近地區香港爆發第三次社區感染,形勢嚴峻,連續多天每日確診個案百宗以上,並屢破新高,多宗病例更是源頭不明,疫情呈全港擴散蔓延態勢。港澳兩地相近,有著緊密的人貨往來。雖然當前仍維持相關入境措施,即除須提交7天內核酸檢測結果外,仍然需要接受14天隔離醫學觀察,但在嚴峻的疫情面前,澳門不可不提高警惕。

由此可見,無論是全球疫情形勢,還是周邊環境,都顯示防控任務依然艱巨,不能有任何鬆懈麻痹。如果放鬆警惕,就可能因“堤潰蟻孔,氣泄針芒”,而造成疫情反彈,影響防疫大局。再且看澳門今時今日的情形,現在本澳一些主要旅遊景點及商業集中路段都出現了人流增多、人員聚集現象,有的地方消費場所前排起了長隊,還有人未戴口罩;有的地方遛彎、曬太陽、踏青賞花的人紮堆;有的景區重現人擠人摩肩接踵的景象。

近期亦有社會人士指出北區關閘附近疑似“水貨店”外的“水貨客”絡繹不絕,常在店舖門外甚至街巷交收。每到傍晚時段便會出現取貨人士,聚集及進出有關店舖,估計不少為居住珠海的外僱過關回家時“順手牽貨”。誠然有關情況對周邊居民正常出入造成影響,也不利防疫工作。另由於取貨人士會直接在店舖門外拆箱分裝,所產生的大量包裝盒亦被隨意棄置現場,令附近公共地方經常垃圾堆積,衍生環境衛生隱患,也增加清運壓力。這些情況都存在導致疫情擴散傳播的潛在風險。以當前處於疫情最嚴重時期的香港為例,香港在7月之前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並且持續多日無新增個案,但是進入7月後疫情形勢突然急轉直下,對此,輿論認為主因在於反對派罔顧政府防疫限聚令,一而再煽動大規模聚集,為病毒傳播製造機會。又由於前段時間疫情受控,市民有了“輕敵”之心,市面人流未見明顯減少,外出食飯仍然絡繹不絕,這些因素都導致香港疫情愈演愈烈,確診數字連日飆升。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疫情沒有完全解除之前,切不可麻痹大意。粵澳雖然放寬通關,但仍存在一定的風險,任何人都不能心存僥倖,認為“已經沒事了”,從而摘下口罩外出“瀟灑走一回”,甚至紮堆聚集。而隨著通關措施放鬆,人員流動加大,輸入性、聚集性風險增加,稍有鬆懈就很可能出現聚集性感染,使得疫情防控工作前功盡棄。當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廣大市民千萬不能掉以輕心,不能放鬆警惕,仍要堅持少出門、不紮堆、戴口罩、勤洗手,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及時就醫,否則疫情防控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效就會功虧一簣。         (澳門/ 馬力)

猜你喜欢
風險人員國家
最新出版国家标准
最新出版国家标准2
完形填空一则
最新出版国家标准
最新出版国家标准
樓繼偉 全社會缺乏風險意識是個大問題
「一帶一路」沿線投資 匯率風險如何防範?
李稻葵 如何規避「一帶一路」的建設風險
跟踪导练(四)
項俊波 把防範風險放在更突出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