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卡”還是“現金加碼”

2020-08-19 09:26少輔
澳门月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壓力電子消費

前言

日新月異的科技,不單沒有破壞有趣的地道文化,還會為市民提供生活上的方便。但當科技急速被應用起來的時候,部分年齡層的感受或會被忽略了。俗語中會笑說:“老婆餅裡不會有老婆;菠蘿包裡也不一定有菠蘿。”那麼,難道連“消費卡也不一定要用來消費”才是真正融入了地道文化,換來一口苦笑呢?為了探討這個問題,以下是一則真人真事改編的散記,和說明“憂慮與壓力”的區分有何重要:

消費卡下糊塗帳

蕭婆婆(化名)取得了政府發放的電子消費卡之後,滿心歡喜地走到街市買菜去。她先到林記買了50元的黃腳鱲,又往娟姐的舖口買了10元芥蘭。其後,婆婆才猛然醒覺消費卡的餘額被多扣了百多元。她心裡不甘之餘,歸納出蕭婆婆的結局有以下兩大可能:(甲)雖然蕭婆婆年過七旬,但逛街登唐樓後依然面不改容,氣也不喘。左手正在發微信給孫女問道:“今晚回來吃飯嗎?”,右手經已寫好了一封申訴書,準備向經濟局寄出,以便追討買菜時的損失;(乙)年仕已高的蕭婆婆,好不容易才走完回家的石級路,在炎熱的天氣下體力透支到達了臨界線。休息一天後,當她再次使用消費卡時,才發現餘額出了問題。當下,她既不知所措,亦張惶著自己的損失。一方面後悔沒有向店主取回收據,另一方面,也實在想不起有“收據”這回事情。故事的經過,完全沒有留下任何時間證明。因為這一切都是單靠婆婆的個人憶述,所以她的朋友也愛莫能助。婆婆宛如誤中了祈福詐騙,原本是受到政策優惠的她,卻搖身變成了受害者似的。

現金比任何措施更加實惠

如果大家認為結局(甲)是可信的,則往後國際鐵人賽事或要放寬參加者的年齡上限了;但倘若大家認為結局(乙)是真的,就能以此個別事件說明:(一)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和擅長使用電子把戲,更惶論長者追及最新數碼程式的操作。他們甚至連“上網登記”申請的手續,也是假手於人。那麼獨居的如何是好呢?申請得來的卡又會落到甚麼人的手裡呢?還得切記:像蕭婆婆使用消費卡時產生的“糊塗帳”問題,反而在“現金分享”時是沒有出現的;(二)同理,因應店主本身也可能沒有電子操作的習慣,從而錯誤輸入了扣除金額的可能。因此,在政府每次決策推出“電子新意思”的時候,例如:電子健康認證的“二維碼”,都難免忽略了“不懂跟上”和“沒有心神和氣力跟上”的一群。又例如初版的“健康聲明”,以3G手機足已完成登記手續,而又何苦多出一個每分鐘會自動更新的“健康碼”,產生了“間接逼他們由3G換4G或以上”的可能呢?其實,“聲明與碼”兩者是完全可以並存。(三)改壞名:以“健康聲明”為例,某君生病了,前往醫院就診。他入院前,被要求填上“健康聲明”。請多加細想:要是他真的“健康”就不用來求診了!其命名邏輯之怪異,是近年所罕見。為了避免產生歧義,何不改成“聲明義務”或叫“抗疫二維碼”不行嗎?反正全民齊心抗疫,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這些問題,難道要怪責編寫程式的IT人員過於“宅”的思維,才有點兒脫離了現實世界麼?(四)口號離地:由中美貿易摩擦、到鄰埠社會事件、以及全球爆發疫情所帶來的經濟衝擊,已歷時一年多了。能捱著的街店也開始出現疲態;而捱不著的店舖早已關門大吉。現在,招租廣告多的是,試問消費卡上所標榜的“穩就業”談何容易?結業的商舖早已衍散了員工,連店主也一同失了業,單憑他們的袋裡多了一張半張卡,“就業”還是難望。相反,政府在早前所推出的退稅計劃、“在職”甚至是“生活”津貼則要實惠多了。綜合以上四點,都顯示“現金”比“消費卡”更簡明、更實際、更為市民大眾所愛戴。

憂慮與壓力的分別

不過,勿忘記本年3月的記者會上,李司長回應了有關“現金分享加碼”的建議。儘管加碼不是用來代替消費卡,但司長的答覆是:“不會加碼”和“要帶領民眾走正確的路”。此話甚難,不是每位平民聽了就能馬上理解。事關要把“憂慮”和“壓力”區分來看,才可以明白甚麼是“正確”。由於各國疫情逼使多處停工停運,從而令到工人不能照常上班。為解決這批“零收入”或“停收入”的社會壓力,政府是先推行“現金分享”來應對;其後,疫情漸見緩和,但也不能忽視海外經濟受挫而釀成的不確定性,見此憂慮才推出了“消費卡”。可見:壓力是具體的感受,而憂慮是按照事件的想法。兩者從根本上的性質是完全不相同,因此,李司長不加碼的決定是完全正確和合理的。

還富於民是初心

只是,疫情蔓延全球的勢頭不小,投資在本澳的海外公司前景實在令人擔心,擔心他們的後勁不繼,繼而打算撤走。屆時,短暫的撤資潮以及輕微的倒閉潮,似乎也在所難免。倘若現金分享及消費卡的招式都使過了,還不見市道“吉舖林立”的壓力得以舒緩,政府又會否重新考慮“分享加碼”的建議,來應對來臨的局勢呢?從首任行政長官推出“現金分享”的原意來看,它並非建基於“憂慮”和“壓力”之上,而是超越這兩者的“還富於民”理念。由此觀之,即使現時面對著龐大的財赤預測,仍能夠毅然把來自於百姓的歸給百姓,共同迎難而上,則特區政府就是“勿忘初心”地嚮應起這件美好的社會盛事,加上持之以恆,則社會幸甚、百姓幸甚!

(澳門/ 少輔)

猜你喜欢
壓力電子消費
画与理
压力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电子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