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作物病虫害生态调控防治措施探讨

2020-08-19 12:57赖业明
南方农业·下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种植农作物防治措施

赖业明

摘 要 随着农业生产环保意识的增强,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尤其是化学农药的应用已经与注重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效益平衡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因此农作物病虫害生态调控防治技术因对环境无伤害、对农作物无副作用、对人体健康无影响的优势而得到种植户的欢迎。基于此,以广西南部农作物种植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广西农作物病虫害生态调控防治的现状,指出该地区已经取得成效的防治方法,提出了进一步加快防治措施推广应用的策略。

关键词 农作物;种植;病虫害;生态调控;防治措施

在自治区各级农业植保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广西农作物病虫害生态调控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的绿色发展观,结合广西自身农作物生长环境特征,通过农业病虫害生态调控行政指导政策的发布,相关生物科研项目的带动,定点模范防治区域的引导,国内外相关先进防治技术和方法的学习和引入,农民相关技能的教育培训等策略,有力地提升了自治区病虫害科学防治、生态调控的水平,使自治区农药使用总量逐年下降,为广西绿色健康的农业生产和“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 广西农作物病虫害生态调控防治现状

1.1 病虫害生态调控概念

作为一种对环境无伤害、对农作物无副作用、对人体健康无影响的新型防治技术,农作物生态调控防治技术主要是结合生态环境实际情况,利用自然中的生物链,通过天敌投放、环境变化等方式来让生态因素实现重组,营造有助于农作物生长的环境的绿色环保策略。

其中生态因素包含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指的是对某生物体的生存构成推动其发展或抑制其发展的关联生物,这种生物之间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关系是对农作物虫害进行生态调控的主要方法;非生物关系指的是自然环境中光、水、湿度、温度等要素,这是影响农作物分布,生长和发育不可或缺的客观要素,也是对农作物病害进行生态调控的主要策略之一。

生态防控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内容,具有多重效益,这种技术可以通过避免化学药物的使用给生产环境诸如水、土地、空气带来污染,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种植品质,还能够有效减少农民的成本支出。

1.2 广西病虫害生态调控防治情况概述

广西地处热带与亚热带交汇处,湿热多雨,加之农作物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这些客观因素提高了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概率。据统计,广西农作物病虫害导致的农产品损失达到了100万吨,其中粮食损失占到1/3。广西病虫害带来的农作物损失已经超过水旱等自然灾害[1]。

为此,广西非常重视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为了推动广西农业从过去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向现代化、集约化的方向轉变,广西政府制定了生态农业绿色发展战略规划,坚持以绿色植保为原则,采用生态调控的方法来控制病虫害的策略。经过近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广西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已经能够应用在甘蔗、茶园、烟草等50余种主要农作物上,实现技术应用推广面积达到300万公顷次,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累积5 000余吨,成为全国最先禁用高毒农药的省区,使得广西生鲜果树和主要农产品的绿色健康指标始终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与此同时,广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天敌寄生率增加30%以上,使得广西生态自我修复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2 广西南部地区农作物生态调控常用方法

广西在2020年提出了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其南部地区作为自治区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在农作物病虫害生态调控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广西农业植保相关管理单位通过实地调研,掌握了南部地区主要农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主要微生态循环链,摸清楚了其中有益其发展的生态体系构成和病虫害生态体系构成,经过专家科研、技术攻关、实地测试,采用种植区生物链相生相克的原理,因地制宜地总结了成本低、易实施、见效快的技术方法。通过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生态因素的控制,构建有益的生态系统来破坏病虫害生态系统,在尽量不使用农药的情况下达到既定的防治效果。当前广西南部对应的生态调控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

2.1 以虫治虫

以虫治虫主要是采取生物链方法,通过培育天敌来达到消灭虫害的目的,从而缓解因虫害引发的病变。例如,在甘蔗种植中,广西已经连续7年通过实施以虫治虫放蜂治螟技术,累积面积达43万公顷次。经过科研测试发现,该技术推动了甘蔗的高质高产,每667 m2平均增产可达1.2 t,糖分可提升0.71个百分点,增加了种植户的甘蔗综合收入,平均每667 m2可增收531元[2]。因此,只要农民在单位面积内合理控制益虫的数量,平时加强保护,并积极和农科院合作定期投放针对某种害虫的益虫投放工作,让生态链能够维持在平衡的状态。

2.2 以菌治虫

以菌治虫是利用害虫的病原微生物寄生于害虫体内,从而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常用的病虫微生物病原菌有真菌、细菌等。该技术具有病原菌繁殖速度快、使用量少、成本低廉、效果时间长等特点,但是病原菌的生长需要一定的客观因素方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在广西南部种植区采用以菌治虫的成功案例有通过白僵菌来治理核桃害虫举肢蛾,通过苏云杆菌来治理棉花害虫盲蝽蟓等。

2.3 以鸟治虫

以鸟治虫主要应用于林下经济,最常见的方式为饲养鸡鸭等家禽,利用其喜追逐害虫幼虫为食的特点,不仅能够推动农作物虫害的有效防治,还能够带动家庭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比如,广西桂平市通过开展水稻农作物以鸭治虫的模式,经过科学测算,每667 m2田里放入100只鸭子,经过1 h,每只鸭子能够捕捉害虫接近100只,单位害虫密度可下降48%,显示出了以鸟治虫的巨大效果[3]。但是鸡鸭等家禽也会捕捉青蛙、瓢虫等益虫,因此可以采取人工饲养益虫定期向田间增补的方式来弥补副作用。

3 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生态调控防治的策略分析

3.1 政府要加强财政资金扶持力度

农业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和推广离不开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和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相互协调,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来引导农民积极采用。政府能够凭借自身强大的社会领导力和公信力来实现事半功倍的推广效果,而财政支持是实现技术推广最直接、效果实现最快的方式之一,而且在相關技术的研发,应用方法的实验,农民培训宣导的组织都需要财政资金的投入。为此,政府应该加强财政体制机制的改革,通过农业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专项基金的设立实现资金的精准对接;同时需要合理制订财政资金规划,结合农作物病虫害生态调控的经费核算,提前进行合理的划拨,从而做到需要资金时能够及时到位。另外,政府还可以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调控领域,通过投入与回报机制的构建,让社会资本能够看到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从而激发其投资兴趣。

3.2 利用示范区的建设来做好生态调控技术的示范引领

广西南部的农业生态调控策略走在区内乃至国内前列,但该技术在我国应用的时间较短,相关技术研发的成果还不能满足实际生产中的巨大需求,再加上农民的传统种植方法已经根深蒂固,还没有完全建立科学规范使用该技术的综合素养,为此生态调控技术在广西南部的覆盖面还比较有限。为了进一步加强该创新技术的推广,可以采取试点的方式,通过对该区域重点农作物为对象的高质量绿色防控示范区的建设,让农民能够实地直观地感受到绿色生态调控技术的价值,从而起到推动观点转变的积极影响作用。

3.3 利用舆论媒体加强宣传动员工作

1)相关推广单位可以利用对农民影响较大的媒体平台和渠道,如乡村广播、抖音短视频、乡村公共区域的文明标语等,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采取通俗易懂的策略,来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宣传氛围。2)可以通过组织村级集体学习,田间培训等活动,通过手把手教学、实景体验等方式来达到耳濡目染的直观效果。

4 结语

广西农作物生物调控技术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为此应该进一步加强相关技术的创新力度、推广力度、培训力度,通过专家下乡来强化技术指导的正确性、高效性和专业性,通过培养农民科技带头人来起到旗帜引领作用,通过农村经营管理的改革,比如组织成立农业合作社,借助招商引资政策来吸引农业公司等方式来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使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而让生物调控技术应用转移给合作社或企业来集中进行,从而实现广西农业发展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占红敏.农作物病虫害生态调控防治措施的探讨[J].农家参谋,2020(6):79.

[2] 袁丁.农作物病虫害生态调控防治措施的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7(9):68.

[3] 许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现状与对策[J].吉林农业,2018(3):78.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种植农作物防治措施
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方法探析
2017年浙江省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药剂推荐名单
浅谈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和方法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趣味象声词
各种农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经济效益对比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