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中融入广西民族儿歌的现状及对策

2020-08-23 07:44韦超瀚
速读·下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学前教育

韦超瀚

摘要:学前教育现如今在我国倍受重视,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少年强,则国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声乐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比重逐渐凸显。《音乐课程标准》内容中表明:要想弘扬民族音乐文化,需要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促使学生了解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内涵,从而增强民族意识与爱国情感。其中,民族儿歌的融入,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民族特色美学的理解。因此,民族儿歌逐渐成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必不可少的学习科目。文章主要是以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中融入广西民族儿歌的学习现状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提出改进对策。

关键词:学前教育;广西民族儿歌;音乐教育

民乐,是我国特色音乐的重要组成,其形式多样。如:山歌、劳动号子、水歌、渔歌、谣歌,儿歌等种类丰富。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学生成师”的重要过程,而学前教育课程声乐课程是让学生理解民族特征,增进爱国热情的途径之一。广西民族儿歌的融入,因其节奏欢快,便于理解的特点,更加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幼儿音乐教学能力。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融入广西民族儿歌,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而且便于学生身为人师后的教育工作。笔者针对广西民族儿歌融入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中所存在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阐述,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广西民族儿歌融入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

(一)地域差异,加大了融入难度

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说来自五湖四海。在地域上差异较大,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这无疑加大广西民族儿歌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当中的难度。其次,因为地域文化的差异,师生对民族音乐风格虽然有一定的了解,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造成教材问题与学生性格特征的衔接问题,无法保证广西民族儿歌融入后的时效性。这也造成,学生毕业后,只了解广西民族儿歌的曲目,缺乏其传授的要领,造成在资源教育层面的浪费。因此,转变学生心态及教学形式,是教師有效融入广西民族儿歌的重要一环。

(二)师资薄弱,缺乏教学方法

虽然广西民族儿歌具有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的特点,其包括摇篮曲、游戏儿&叙事儿歌等儿歌曲目;但从教师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在广西民族)L歌融入上,师资团队较为薄弱,导致整体的融入效果不佳。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师资状况可分为以下两类:

1.教师受传统观念固化的影响,对广西民族儿歌融入声乐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在教学理念上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

2.师资力量有待提升,教师对民族乐器的使用能力以及乐理知识的掌握能力较弱,设备上的不完善,导致学习质量的下滑,也成为融入广西民族儿歌的一大障碍。

师资力量及教师观念的束缚,让民族乐的教学模式过于落后,直接导致广西民族儿歌融入难度受到影响,间接影响了增强民族文化的民族精神,从而促使广西民族艺术得不到完整的传承与发展。

(三)传统授课,降低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前教学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常表现出与教师之间沟通较少的现象。首先,教师一般以讲授为主,缺乏兴趣的引导,从而致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出现上课走神的现象。甚至对声乐课程当中的新事物,都不在关注。部分学生的基础本身就比较薄弱,局限的授课模式,让学生容易选择放弃课程。其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不像高中严格,学习压力的确实,容易上学生学习态度上出现松懈。再加上课堂氛围并不活跃,教师难以掌握学生的状况,从而导致师生关系越来越远,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另外,现今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十分“崇高”。因此,与前几年的学生相比,现在的学生在心理状况、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等个方面都具有不同的变化。由于声乐课中教师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导致教师采用不融洽的教育思想与方式教育学生,最终将会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对立的思想,广西民族儿歌融入到学声乐课程的效果,也受到极大影响。

二、广西民族儿歌融入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对策

(一)合理选择的儿歌教学内容

首先应选择适合幼儿歌唱的曲目为主,而选择适合幼儿歌唱的曲目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主要内容,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幼儿适合的歌曲内容,为学生今后教授幼儿歌唱广西民族儿歌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歌唱教学内容应选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通过测验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能力,制定具有针对性且由易到难的教学内容,对于刚接触广西民族儿歌的学生,应选择简短的曲目,提升音准。如:《弟弟睡觉》《小猫抓鱼》等,便于学生在开始的学习。等幼儿学生可以熟练掌握简单的歌曲之后,再选择难度较大、篇幅较长的曲目加:《扭捏扭捏扭》《串铜钱》等曲目。最后歌唱教学内容应选择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曲目,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广西民族儿歌的过程中,即得到了艺术的提升又得到了技术的提升。

(二)科学运用儿歌教学方式与方法

学前教育的教育方式主要分为集体授课与分组教学两种,教师一般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集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而对学生进行歌曲的基础知识讲解与分析。集体授课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班级所有学生都参加地教育活动,例如学习广西民族儿歌的歌同、音乐符号以及节奏等理论知识时,应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节约教学实践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分组教学是教师把学生分为不同的组,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例如教师在展开趣味活动或是词论歌曲的风格特点时,可以采用分组教学,这样既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又可以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与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司论法、练习法。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教师在运用讲授法时应注意自身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标准度。讨论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于某个问题司论自己的建议,能够更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表达能力。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巩固和培养学生自身基本方法,练习法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三)激发学生演唱儿歌的兴趣

兴趣代表着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就印证了兴趣在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对于某一学科产生兴趣,就会对该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就会表现出十分积极地状态去学习。教师应对学生展开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因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特点与基础水平各不相同,应运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让各个层次地学生都能够体验成就感与认同感,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演唱儿歌地兴趣与信心。广西民族儿歌充满了趣味性,可以加入游戏吸引学生地兴趣,例如:在学习儿歌《拍拍手》时,可以引导学生一边拍手一边演唱;再例如:广西民族儿歌《毽子歌》,可以指导学生一边踢毽子一边演唱。这样借助游戏地形式吸引学生学习儿歌地兴趣,即可以让学生沉浸在游戏地欢乐中又可以让学生在本民族艺术文化中得到成长与发展。其中广西民族儿歌中蕴含地优秀品德,能过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从而培养好的习惯,养成好的品质。

三、结束语

儿歌演唱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虽然现在学前教育专业部分现象需要改进,需要教育者更新教育理念,指导学习者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为学前教育培养优秀的教师。广西民族儿歌应用于学前教育的价值是值得肯定的,应当重视幼儿对于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深入探究广西民族儿歌的音乐学科价值。广西民族儿歌渗透教学,营造出一种民族音乐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这样既有利于幼儿感受广西地区民族音乐文化,又能让等多人在幼儿实践就开始了解广西民族音乐,接受民族音乐的滋养,从而发展广西地区民族音乐文化。

参考文献

[1]徐维洁.高职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声乐技巧在儿歌演唱中的运用[J].当代音乐,2020(02).

[2]向黎立.高职学前教育儿歌表演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艺术评鉴,2019(07).

[3]魁丽华.培养学前儿童学习儿歌兴趣的策略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8).

[4]黄鹏.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儿歌表演唱课程教学思考.[J].音乐时空,2015(03).

课题:本论文是“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诊断与改进的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学前教育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