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古乡:“三变”酿造幸福生活

2020-08-24 06:35段清娟
当代贵州 2020年25期
关键词:六盘水市三变大石头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段清娟

“楼3层,客房10间,旅游旺季住店收入6万多元,加上配套超市,一年收入10多万元!”

六盘水市盘州市普古乡舍烹村村民张雨学告诉记者,家中近几年的大变化,数字最能说明一切,“除了家庭收入的改善,村容村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建起大酒店,村民自家客栈安上大空调,家家户户都有WIFI。”

张雨学口中的空调、WIFI等名词是他眼中生活变好的标志。对普古乡新寨村92岁的彭应书来说,日子变好的标志是,出门马路干净,走进家中,屋子宽敞又舒服。

他说:“过着眼前的好日子,像掉进蜜罐一样甜,多想自己岁数倒退20年。”

张雨学、彭应书口中的蜜一样的生活,源自“三变”改革的持续发力。普古乡新寨村村支书陈友权回忆新寨村变化历程时说:“2012年以前,村民看不到土地会生金、山林能变果林,年轻劳动力基本都出去务工,散落在城市各大工厂流水线上。”

在陈友权眼里,普古乡舍烹村2012年成立的银湖合作社、贵州盘州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打破了农村资源零散困局。

“2013年,普古乡新寨村以耕地、林地合计近7000亩入股银湖合作社,水域河沟入股贵州盘州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打造旅游大道,来自定点帮扶单位的7万元帮扶资金入股银湖合作社。”陈友权说。

盘州市普古乡卧落村景区一角。(刘菲菲 摄)

村里资源变资产,普古乡新寨村集体经济从2016年的3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18万元,2020年底预计有30多万元。全村402户农户以土地入股变股民,至今已分红合计110多万元。

“三变”改革不断深入,村庄发展不断向好。普古乡新寨村2017年60平方米的村委活动室,如今也改造成了600多平方米的敞亮办公楼。

沉浸在“三变”改革甜蜜成果中的不仅有陈友权,还有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幸福村六组组长、六盘水钟山区大石头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谢正勋。

4年前,谢正勋成立的六盘水市钟山区大石头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大湾镇境内唯一一家以养殖肉牛为主的市级龙头企业、省级示范合作社。

通过“玉米—酿酒—酒糟—饲养能繁母牛、育肥牛—牛粪养蚯蚓—蚯蚓喂鸡”的循环产业发展模式,用活“三变”改革经验,形成了多元化股权元素合作模式。

将农户、村集体、合作社的利益捆绑,采取“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方式,引导村集体、农户以帮扶资金、基础设施、土地、实物、技术技艺等可经营性资源、资产入股参建。

农户孟广学、赵成高等人是利益捆绑模式中的受益村民。

“我们把自家土地进行折价入股到大石头合作社,有保底分红、收益分红、务工收入3种收入渠道,比传统的土地租赁给合作社划算。”孟广学说。

据了解,六盘水市钟山区大石头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入股村民土地按照市场价格评估折价入股,目前,已有5户42.77亩土地折价为9.083万元入股。2019年,带动320户1600余人实现增收,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1户426人,创造利润达到56万元;自酿白酒并完成销售2.5万斤,实现销售收入30万元。

猜你喜欢
六盘水市三变大石头
一线光阴入洞中
“6+4”组合拳推动“三变”制度创新
小路上的大石头
山的国度
路中央的大石头
My Room
擦亮农村“三变”改革“发源地”品牌
三角恒等变换之“三变”
“运动和力”易错题练习
注重“三变” 学会“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