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的实践中涵育大学生家国情怀

2020-08-24 06:35彭吉军
当代贵州 2020年25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防疫

彭吉军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至关重要的价值理念,是一种个体的信念和理想,表现为个人修为以及个人对家庭和国家的情感认同、仁爱之心以及由此生发出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扩散势头已经得到有效遏制,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武汉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疫情防控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能让湖北和武汉的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向好的变化实属不易,决定性因素也很多,其中“家国情怀”的精神支撑作用不容忽视。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至关重要的价值理念,是一种个体的信念和理想,表现为个人修为以及个人对家庭和国家的情感认同、仁爱之心以及由此生发出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家国情怀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得到彰显

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集体意识。家国情怀强调国与家血脉相连,“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疫情防控中,全体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公安民警、社区工作人员、新闻工作者、志愿者、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齐心协力,共同战疫,民众主动配合、集体宅居、隔离病毒。这种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集体意识形成了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防疫合力,诠释了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价值内涵。

公而忘私、舍生取义的责任担当。家国情怀强调国家至上、胸怀大局,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冲突时选择放弃个人利益。疫情防控中,面对生死考验,刘智明、于正洲、董李会等防疫一线人员不畏生死,冲锋在前,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中间,有村干部、公务员、警察、医生、志愿者等。他们用公而忘私、舍生取义的责任担当诠释了家国情怀的高尚无私。

代代因袭、绵延不绝的精神传承。家国情怀厚植于民族血脉,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据统计,此次疫情防控,单是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90后”“00后”就高达12000人,占1/3,王嵩、佘莎、邓小丽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在2003年非典和2012年汶川地震时都还是需要被保护的孩子,但是面对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长大的他们主动请缨,选择逆行,成了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引人注目的亮丽风景。“90后”“00后”的战疫故事生动诠释了家国情怀代代因袭、绵延不绝的精神传承。

家国情怀是中国人民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情感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正是这一情感基础和精神动力所彰显的强大引领力和凝聚力汇聚起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磅礴力量,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提供了精神支撑。

涵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

大学生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涵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面向大学生“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关心国家命运”,“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此次疫情防控,许多大学生参与其中,实现了难得的自我教育。比如,有的大学生在感染病毒后主动报备隔离,避免了疫情扩散;有的大学生主动捐款捐物,缓解了防控一线的燃眉之急;许多大学生在志愿服务家乡防疫工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浓郁的乡土情结;更多的大学生服从大局,宅家防疫,减轻了所在地的防控压力。这些都是大学生展示家国情怀的具体体现。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大学生们在这次疫情防控大课堂中的实践和体验具体可感、真实鲜活、触动心灵,我们要善于把握契机,趁热打铁用好这些育人元素,及时进行激发强化和提炼升华,着力涵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

1.贵州财经大学信息学院到台江县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作者供图)

2.贵州财经大学组织部分党员干部到四渡赤水培训学院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作者供图)

在疫情防控的实践浸润中提升个人修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传统把个人修为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但修身是涵育家国情怀的起点。要涵育家国情怀,需从提升大学生的个人修为做起。要引导大学生在学习防疫先进事迹的过程中感受英雄的道德力量和人格魅力,接受精神的洗礼;在审视自身防疫表现的过程中肯定自己,增强自豪感,明确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实现思想境界的升华;在反思疫情防控中出现的隐瞒行程、抵制管理、囤积居奇、造谣传谣等不良行为的过程中,明辨是非、严以律己。让大学生在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自我检视中精进品德修为,规范行为操守,做到正心、诚意。

在疫情防控的实践浸润中重视家庭教化,增进乡土情怀。家庭是人生第一个课堂,是家国情怀的根基所在。要涵育家国情怀,须注重家庭教化,增进乡土情怀。要引导大学生透过疫情防控中亲人相携、邻里互助、同生死共患难的感人场景去重新认知“睦亲和家”的家庭理念,感受“崇德向善”的家风家貌,体验“温柔敦厚”的孝德之心,不断加深大学生对家的认识和理解,促使他们自觉培育优良家风,促成整个社会良好家风的形成。同时,此次疫情防控所采取的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措施无形中强化了家庭与家庭、家庭与社区(村庄)之间相对松散的联系,个人、家庭、社区(村庄)之间结成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乡邻携手守护家园的乡土情怀油然而生,这种乡土情怀是引导大学生涵育家国情怀的重要内容。

在疫情防控的实践浸润中强化心怀天下的责任担当。有国才有家,国兴则家昌。要涵育家国情怀,最终要体现在先国后家、舍家为国甚至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上来。要引导大学生以疫情防控中公而忘私的人为榜样,以无私奉献的人为标杆,以舍己救人的人为典范,心怀天下,心系人民,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悉心体悟“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扶危济困、舍生取义”的奉献精神,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的兴衰荣辱之中,自觉淬炼超越小我、成就大我的崇高境界,在面对挑战和危难中强化责任担当,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世伟力。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防疫
章太炎诗中的忧国忧民情怀
“豪华防疫包”
防疫宣传
张海:传承家国情怀 肩负使命担当
防疫、复工当“三员”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
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少女情怀总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