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法治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铜仁市碧江区人民法院完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促和谐

2020-08-24 06:35张志祥安慧芳
当代贵州 2020年25期
关键词:购房者工作站人民法院

张志祥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安慧芳

“要不退房,要不把所欠租金付了……”5月15日,铜仁市碧江区人民法院矮屯移民安置点法官工作站内,当事人情绪异常激动。

原来,铜仁某房地产公司将其开发的商贸城门面出售给300余名购房者,同时与购房者签订门面租赁合同,承诺由公司对门面进行统一出租。但因门面所处商圈尚未成熟而无人租赁,致使其无力支付购房者租金。购房者眼看合同履行无望,收取租金更是遥遥无期,多次向房地产公司讨要说法。

就在双方剑拔弩张之时,获知此事的矮屯移民安置点法官工作站驻站法官孙仁阔,第一时间与街道综治中心取得联系,了解情况后带着自己的团队为购房者送去贴身法律服务。

在一天的调解工作中,孙仁阔及其团队成员耐心劝解,一边安抚购房者的情绪,一边给房地产公司法定代表人做工作。经过反复沟通与协调,双方均表示可以各让一步,并在法官的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

“促成当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只是我们工作的第一步。”孙仁阔介绍,接下来还要现场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给群众吃上定心丸。同时,因该案属于系列案,涉及300多名购房者,通过对部分案件的处理能形成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其他购房者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有效解决纠纷。

“一纸调解书,远比一纸判决书来得更有人情味。”碧江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龙章云说,大多数矛盾纠纷能在诉前化解,得益于法院下沉法律资源,送法治服务到群众家门口,真正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在铜仁市碧江区人民法院矮屯移民安置点法官工作站,驻站法官(中)指导当事人在调解协议上签字。(张志祥 摄)

针对诸如购房返租、工资拖欠等纠纷,碧江区人民法院紧扣人民群众司法新需求,不断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在社区、乡村、移民安置点设立法官工作站,构筑矛盾化解、社会治理、法治宣传新阵地,真正做到让法官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的温暖。

近年来,该院先后在灯塔街道矮屯移民安置点、河西街道广场社区、川硐镇街道川硐社区、滑石乡三寨社区和瓦屋乡丁家溪村等地设立法官工作站,延伸审判职能,方便群众诉讼,打造“家门口法院”,让各类矛盾纠纷不出社区就能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增强群众司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与此同时,碧江区人民法院还建立了党建引领、多方借力、诉前止争的诉前矛盾纠纷化解模式,由法官、乡镇街道综治办人员、社区(村居)干部以及德高望重人士组成诉前调解委员会、律师调解工作室等调解平台,以及法官线上线下调解等渠道,将群众的烦心事化解在诉前,有效减少、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此外,该院还建立了一支由员额制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及司法辅助人员组成的速裁队伍,将简易、类型化案件交由立案速裁庭办理,实现速裁调解力量与审判资源优化整合,满足群众便捷高效、多元化解纠纷的司法需求。去年以来,碧江区人民法院通过诉前矛盾纠纷化解、速裁结案等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方式,成功调解民商案件2146件,占民商事案件总量的30.68%。

猜你喜欢
购房者工作站人民法院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购房踩坑调查报告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非法集资案件的受害人是否就同一事实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返还财物?
商品房“售后返租”模式中购房者权益保护问题初探
论购房者的消费者地位及三倍赔偿规则的适用性
“互联网+”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加强法院法警队伍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