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文导读与德育同行

2020-08-24 12:59易梅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1期
关键词:德育学生

易梅

【摘要】  随着网络的兴起与电子阅读的普及,新闻成为我们关注世界的一种方式。在当今社会里,新闻无处不在,正是这些“无处不在”的社会缩影,给了我们不同的视角与启示。如何利用好这些新闻素材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德育渗透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学生 时文 德育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1-001-01

0

阅读是信息输入的重要途径,在语言类课程中,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手段。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时文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开拓视野,了解各国文化,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认知与思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从而坚定理想信念、以积极的心态、阳光的生活方式健康成长。

1.成长故事中的德育渗透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但如今青少年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可以通过这些问题,运用辩论赛、班会讨论、读报分享、广播采访等形式引导学生对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思考。

1.1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当今社会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机会与挑战并存。一些青少年对自己的人生缺乏理想信念,对前途感到迷茫,缺乏学习动力和奋斗目标。结合新闻中的励志故事,用辩证唯物法来指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尤为重要。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用联系发展的眼光来规划人生。知行合一、脚踏实地,在实践中去探索并实现人生的价值。

引导学生多读积极的正能量的新闻,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向先进学习。华师大二附中15岁小科学家参加顶尖科学论坛,95后博士生曹原在最新一期《自然》上连发两篇石墨烯论文,“最美红城人”李建华,从一个自卑自弃的残疾人变成了一个自信勇敢、敢于同命运作斗争的最美志愿者。通过这样的新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的认识自我?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如何发展兴趣,坚持梦想?什么样的人是我们应该追的星?他们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如何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1.2生命健康与社会责任感教育

人与自我“身”“心”道德调节关系的提出体现了人类对生命自我身心的关照和追求。结合当今现实中漠视生命、消极应对挫折的现象,给学生适时地进行挫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在强调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理念的同时,深化学生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翼装飞行女大学生丧生天门山,大学生因考试舞弊被抓纵身一跃,西南交大本科生因成绩弄虚作假取消研究生推免资格……类似以上新闻,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辩论:作为新时代的年青人,我们有自主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是燃烧青春还是敬畏生命?如何看待分数?如何积极地应对挫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的内涵有哪些?

2.自然生态中的德育教育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要实现人与自然平等,必须承认自然界的价值和利益,转变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通过了解新闻中报导的各种自然灾害与生态危机,帮助学生加深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提升学生对于自然的义务和责任感。

2.1集體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

当面临灾难时,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从而体现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团结。我们可以结合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新闻报导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疫情就是警情: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国家领导人,医护人员,建设工人,执法人员,交通警察,社区志愿者,海外留学生、侨胞……他们在国家有难时挺身而出,怀着一颗颗火热的中国心,为了人民的健康与案例坚守岗位,争分夺秒……除了读到感动的故事与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我们可以更多的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2.2国际主义教育

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愈发紧密。在灾难面前,也同样是命运共同体。人类的命运是相通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澳大利亚的山火使得森林、物种等等都在遭受着灾难的毁灭。非洲,中东,乃至亚洲部分国家在遭受蝗虫的侵害。全球增温持续,地质灾难频发……每一则类似新闻的报导,无不引发我们反思:人类的高速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

3.社会现象中的德育内涵

人是社会的人。个人自身的发展只有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时,个人价值才能实现;社会发展也只有建立在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这样的社会也才有希望才有意义。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3.1纪律与法制教育

对于财产分配与赡养老人所产生的矛盾问题,通过摔倒老人扶不扶问题及肇事逃逸事件,“红灯王”豪横地每天开着报废的套牌车闯红灯……通过这样的新闻,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的活动。如果你是当事者,你会选择怎样的处理方式?道德良知和社会信任之间的关系?无视法律法规会有什么危害?学生可以通过真实的事件了解道德与法治,从而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3.2传统教育与劳动教育

直播领域的李佳琦现象告诉我们,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都值得被尊重;李子柒和袁隆平获封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成功的带着美食文化让中国的美食走出国门,每一个精挑细选的镜头都在宣扬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地摊经济的火爆折射出中国人民劳动致富的优良传统;“垃圾分类新风尚”体现出的人人有责的社会责任感。

德育工作任重道远。进行德育教育,我们不能一味地说教,更不能急于求成。可以多走近学生,利用好身边的时文,通过对个体经验的提示探讨一种可以穿透个体经验的、归隐在经验背后的深层次的哲理,从而更深刻的认识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 参  考  文  献 ]

[1]郑度.《环境伦理:用道德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文明》,2009年.

[2]陈延斌,王体.《人与自我身心之际:道德调节的新向度》,《哲学研究》,2006年第8期.

[3]王冀平.《和谐教育:个人与社会发展相统一》,《人民论坛》,2006年.

[4]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5]王枬,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2.

猜你喜欢
德育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赶不走的学生
德育出希望之花
学生写话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化理论为德性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