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深度探究教学与因材施教

2020-08-24 00:53刘青云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1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教学策略

刘青云

【摘要】  深度学习与深度探究教学理论是近年来高中教学所倡导的,与新课标的核心素养的提出一脉相承,都是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出发,都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本文将结合传统的“因材施教”理念,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探讨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深度探究 因材施教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1-102-01

0

DELC即Deeper Learning Cycle——深度学习路线,旨在引导教师让所有学生在课堂中均获得成功的连续学习的方法。由于学生们进入学习环境时有着各自不同的概念和技能,因而我们教师教学时不能以相同的方式教导他们。

关于这一点,我们教育界的至圣先师孔子就曾经提到过“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思想。

我们知道,由于环境、教育、学生本身的实践以及先天的遗传素质不同,学生不仅有年龄特征,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是体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征和差异,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采取不同的措施,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但是,这一教育思想虽然非常具有现代内涵,在具体教学实施中却效果不佳,尤其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高强度的教学目标、快节奏的教学任务、大班额的教学对象,使得老师因材施教的目标遥不可及。深度探究教学法的提出,为因材施教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提供了有力的抓手。

在十数年的求学及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们日渐明白,灌输习得的浅表知识在短时间内或许会记忆深刻,但印象绝对不会深刻,它终将会随着高强度的学习经历的逝去而消弭殆尽。相反,经过加工理解体验习得的知识会巩固转化为能力,不仅记忆犹新,而且能内化为自身的素养,使我们的学习生活更加丰盈。

那么,怎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达到这种学习的深层水平呢?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引导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适度的深度学习,从而使学生的需求与课程和标准相适应呢?如何推动学生向着深入学习的方向前进?如何在每日课程设计中区分这些有效的深度学习的策略以满足全体学生的不同需求?

深度探究教学法为我们提供了七种有力策略——设计标准与课程;预评估;营造积极的学习文化;预备与激活先期知识;获取新知识;深度加工知识;评价学生的学习。

策略一、设计标准与课程

教师始终从标准和课程入手,针对知识的内在学习顺序和轻松记忆,将相似或相关的对象安排在一起,从而创造出有意义的教学单元,这和2017版《课程标准(修订版)》的大单元教学理念是一致的。

策略二、预评估

为了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的深层水平,必须预评估学生以了解关于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他们知道什么,即我们经常所说的备学生。能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背景知识的预评估主要有如下三种类型:教师探查单元预评估、个人目标预评估、对学生作为学习者的预评估(好恶、兴趣、潜力、发展机会等)。教师要以多种方式收集重要信息,从而决定应当从哪里开始激活先期知识和加工策略。

策略三、营造积极的学习文化

学生需要微妙的情绪平衡来顺利地进行学习。无力的感情(厌烦、冷漠或超然)不是理想的情绪。有活力、轻松但灵敏的求知欲才是理想的学习状态。学生需要无威胁、无压力,同时积极和乐意去学习。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增进可预料性、摆脱困窘或低下的学习状况来创造学习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推动学生处于积极的激发的情绪状态,从而帮助他们深切地投身到自己的学习中。

策略四、预备与激活先期知识

学习就是将习得的新知识联结到学生现有的神经网络结构上。因为学生们的背景知识存在差异,所以我们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法来预备和激活先期知识,以便新的知识可以实现与每位学生现有的背景知识的联结。如果新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相容,那么先期知识越多,学习就越容易和迅速。然而,如果新的知识与先期知识相悖,那么现有的神经网状结构就变成了不容低估的重大障碍。

策略五、获取新知识

在学生就某一主题激活了自己的神经元网状结构之后,教师就要抓住时机帮助他们获取新的相关信息了。这可以经由教师提供信息、学生考察信息、学生分享他们所知所感以及分享书籍、网络、视频等来实现。提供或获取信息很容易,但是使它连贯得让人能够理解就比较困难,如果教师使信息变得连贯,那么学习就被促动起来。

策略六、深度加工知识

由于时间紧、压力大,我们教师现在普遍采取得是快节奏、多循环、迅速复习知识、反复强化练习的教学方式。与之相对的是,除非学生花时间详尽阐述、加工和钻研资料,否则他们将永远达不到掌握水平。深度学习由四个领域组成,它们包括:1.为觉知而加工;2.为分析和综合而加工;3.为应用而加工;4.为同化而加工。其中前两个领域发生在课堂教学中,第三个领域是实践或运用所学的知识,可以发生在课堂教学中,也需要在课后继续实践。而以个人的方式吸收信息,掌握知识内容的核心,同化为自己的内在能力则需要在课后持续。

策略七、评价学生的学习

实际上,大部分学习者第一时间完不成复杂学习,第一时间只能完成两件事—简单学习与创伤学习。没有反馈几乎是不可能学会抽象的复杂认知技能的,只有经由学生的精细加工学习才能达到一定程度的掌握,而反馈则修正了精细加工所得。反馈是优质课堂活动的组成部分,学生在做事时就能够看到、听到、体验到所做事情的结果,进而能接纳公平的反馈和修正。这就提醒我们教师应该注意活动的类型和学生获得反馈的类型。

以上这些也只是对深度学习探究的初步认知。具体在教学中如何深入DELC的每一个步骤?更好地了解这七个策略怎样对学生的深度学习起作用?如何把深度探究教学很好地运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实践从而实现真正地因材施教?这些还需要我们去深度地学习,在教学中深入地钻研。

[ 参  考  文  献 ]

[1]温暖翻译.《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论语·为政》.

[3]《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人民教育出版社.

[4]李敏.《深度學习的理论与实践》,“名师名校名校长编辑部”.

[5]郭元祥.《深度教学理念与策略》.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初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