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名著阅读指导策略探究

2020-08-24 11:37霍晓蕾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1期
关键词:书签名著卡片

霍晓蕾

【摘要】  名著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初中生名著阅读指导策略,采取了制作读书卡片、编演经典名著剧、插图与书签制作、名著改编与创作等形式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阅读名著。将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名著目标落到实处,促使学生爱读名著,乐读名著,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  名著阅读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1-144-02

0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在阅读方面的阶段目标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名著是一个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语言知识的完美交融,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初中学生阅读名著不仅能丰富语言文化知识,发展语言思维,提高阅读赏析技能,还可以进一步陶冶情感,净化心灵,启迪人生。但在当前大环境影响下,学生面临沉重的升学压力,时常被各种作业和补习班包围,加上网络普及和流行文化的盛行,学生少有时间涉猎名著且普遍缺乏阅读兴趣。

广州市近几年的中考一方面将阅读与作文密切相连,形成读写结合,另一方面加大了对名著的考察分值,更强化了阅读的重要性。面对不太乐观阅读现状和应考现实需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初中生名著阅读指导策略,采取各种形式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阅读名著,让学生独立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名著,促使学生爱读名著,乐读名著,让其从名著阅读中获益终生。

一、巧用读书卡片

为了督促学生阅读名著,便于积累,笔者特别制作了读书卡片,通过师生、生生卡片交流方式促进学生阅读名著。不仅可以帮助笔者了解学生的阅读动态,检查学生的阅读成效,而且有利于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

传统的读书卡片多是摘录式,笔者设计的卡片则是心得式,以表格形式呈现。只要求学生写明自己在阅读名著中最有体会的章节页数,无需摘抄原文,着重点是写下心得感悟,提出疑惑或思考,每周上交一次。学生阅读篇目可以根据书单自由选择,不做硬性规定。笔者每周都会对学生上交的读书卡片进行批阅点评、解惑答疑,特别精彩还会在课堂上展示。

笔者多数时候与学生的交流答疑并不拘泥于传统解读,尽量切合青少年心理特征,呈现个性化,多元化并鼓励他们自己查阅资料寻找答案。例如有学生在读完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提出:“知青”大多数只有初中或高中文化,为何称为“知识青年”。笔者在读书卡片上简要介绍了当时的文革大环境,并建议他阅读相关“知青文学”进一步了解。因此,每周学生们都非常期待笔者和他们的文字交流,尤其是他们的感悟和疑惑能得到表扬和解答,更会兴奋不已。

可以说,读书卡片的阅读形式开展一段时间后收效明显,学生们都愿意将课余时间花在名著阅读上,有时,课间还会听到关于名著讨论的声音。随后,笔者又开展了讀书卡片漂流活动,把师生交流扩大到生生交流。学生之间互相点评和批阅,进一步扩大了知识面和提高了阅读量,形成良性循环。例如学生在阅读《朝花夕拾》《城南旧事》后对这一类型作品颇有兴趣,在同学的推荐下又读了《钟鼓楼》《西北往事》等当代佳作。

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下,笔者还开展了读书卡片设计比赛,将读书卡片形式交由学生根据他们的阅读体验进行设计。这种“个性化”阅读行为受到了极大欢迎,又一次大大激发了他们创造能力和阅读兴趣。另外,每学期末,笔者都会将该学期优秀读书卡片在展览板上进行展示,并将其汇集成电子读书卡片进行保存。

二、编演经典名著剧

众所周知,许多经典名著都被拍摄成影视作品,使得经典得到进一步广泛流传,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笔者深知青少年都有强烈的表演欲,让学生编演经典名著剧,必然能够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和创作表演的热情。一部优秀名著剧不仅要求学生对名著有正确的感知、深刻的理解,对剧本有大胆发挥和较强记忆,而且还要求学生能够相互协调与配合。

基于此,笔者进行了三部分的尝试,一是以一本名著为单位的编演,例如,七年级时笔者开展了《伊索寓言》的编演活动,要求学生对里面的寓言进行编排并将故事演绎出来。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同学们组成小组分工合作,有的编写剧本丰富情节,有的负责制作各种道具和服装。表演课上,同学们生动形象的演绎了一个个古老的寓言,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氛围中更能让他们区别美和丑,善和恶,从而提高提高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当一部经典名著剧被成功演出后,既造就了学生成就感,又引发了他们研读下一部名著的兴趣。

第二个尝试则是课本剧表演,例如《皇帝的新装》《香菱学诗》《智取生辰纲》等。在学习这些课文时,笔者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演。例如,《范进中举》课本剧表演,胡屠户扮演者将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对其前据后恭的态度,通过夸张的语言和动作展现得淋漓尽致,得到了笔者和同学们的一致认可。又例如,学生在编演《变色龙》抓住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将奥楚蔑洛夫警官几次“变化”夸张的呈现出来,突出了其“变色龙”的特点,揭示了文章主题。可以说,学生只有深层解读文本,把握作品的主题,揣摩人物形象,才有可能恰如其分地演绎作品,在课堂上进行精彩呈现。同时,学生在观赏他人的表演时,也是一次具体生动的学习过程。这种有声有形的学习方式,比单纯的理论分析更有趣味,也更有吸引力,教学效果也更有效、持久。

三、插图与书签创作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文字的想象空间是模糊的,优秀的插图会给读者带来就是“这一个”的现实感受。我们在很多教科书或者名著里面都随处可见插图,目的就是为了增强读者阅读兴趣,增添情趣。笔者就此得到启发,在班级开展以经典名著为题材的插图绘画活动。

我们知道,优秀的插图能够传神的表现人物风采,它的直观性恰好能弥补文字的模糊性并带来最完美的诠释。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学生熟读名著,走入人物内心,深入的理解分析等。许多学生为了画好插图反复揣摩,几易其画,运用了素描、水彩、漫画等绘画方式,将情节和人物都表现得栩栩如生。他们画的《黛玉葬花》《三顾茅庐》《大闹野猪林》等插图都与名著中人物的形象、精神、气质等特征非常吻合。还有一位学生绘制了一幅《西厢记》组图,描绘的崔莺莺、张生、红娘等几个人物,人物形象清秀,用笔曼妙,落墨优雅,细致入微,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当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插图在展览版上展示时,同学们都发出了阵阵赞叹,这说明一幅好的插图可以给人带来极大的精神愉悦。可以说,同学们在绘制、欣赏精美的插图时自然拉近了与名著的距离,必然又一次激起了他们阅读名著的欲望。

在此基础上,笔者又开展了以经典名著为主题的书签设计制作比赛。书签是阅读时留下的足迹,能够展示阅读心路,书签与名著相组合更能增添人文气息,可谓“方寸世界蕴书情”。学生制作的书签形状多样,有叶形、心形、钥匙形,每幅作品设计精巧,制作精美,名著中的经典文字配以简易精巧的图画,文情画意自在其中。例如,一位学生的书签描绘了《名人传》中贝多芬独自创作的场景,再配以《泰戈尔诗选》中“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显得尤为励志。更有学生以“梅兰竹菊”四君子为题材配以古诗词做成一套的书签,充分展现了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四、名著改编与文学创作

学生阅读名著时常会被其引人入胜的情节着迷,更会情不自禁将自己带入角色中。然而往往书中人物的命运未必是学生所希望和期待的,因此,他们时常会为书中人物的命运感叹不已,甚至扼腕叹息。笔者为此开展了名著改编活动,让学生能够融入自己的“主观意志”,获得主宰命运的满足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

名著改编虽然本身就是一种解读,是一次新的创造,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学生可以对名著天马行空,任意改动。名著之“名”是与其思想主题、精神内涵共存的,例如《家》《简·爱》《雷雨》等现代名著,都是与其传达的思想主题密不可分。原著的精神内涵一旦被肢解或转换,原著实际也就不存在了。所以,笔者指导学生进行改编时,要求他们务必以尊重名著的基本思想、基本情节和人物性格为前提。当然,学生无法做到对整篇名著进行改编,笔者指导他们可以对一些经典情节进行改编,融入现代理念与元素。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深入的进行文本细读,对名著的思想内涵,人物关系,情节设置都需有较为精准的把握。例如,一位学生对《水浒传》中“血溅鸳鸯楼”进行了改编,着重塑造了武松的英勇和豪情,并将张都监与蒋门神之前脸谱化的形象丰富了些许,经过双方诸多回合的较量,最后武松得以手刃仇敌。强化了武松的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和反抗精神,弱化了其滥杀无辜的缺陷。

除了名著改编,笔者也鼓励有興趣有能力的学生自己进行一些文学创作。例如童话作为大家最早接触的文学体裁,不仅承载着许多童年美好的记忆,而且对于富于创造与想象的初中生们也是比较好驾驭的创作体裁。因此,笔者积极组织班级学生参与创作,专门用了一节课给同学们讲授了关于童话创作的基本原则与技巧等。与此同时也鼓励学生重读童话,寻找灵感。对于学生上交的文稿,笔者都会一一进行细读并给出修改意见。基于此,学生创作的童话《造梦师》等大量佳作。

教育实践表明:兴趣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能力往往是在兴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笔者近几年充分发挥指导者的作用,通过以上几种实践活动加强对初中生名著阅读的指导,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兴趣,培养学生名著阅读习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伴随阅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到提升,这不仅有利初中语文教学发展,亦为学生的高中语文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指导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策略方法还有许多,笔者的实践探究还比较浅薄。但实践告诉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只要教师潜心研究名著阅读的指导方法,实施科学而有效的策略,就能打造名著引力场,带领学生一同走进异彩纷呈的名著世界,使学生将阅读作为一种持久的自觉活动,享受阅读所带来的精神愉悦;亦能使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名著目标落到实处,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何拥.《新课程初中语文经典名著阅读教学之我见》[J].语文教学,2009年1月.

[2]黄夕燕.《中学生名著阅读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第10期.

[3]何善锋,艾圣才.《读书笔记的三种方式》[J].文学教育,2010年5月.

[4]杨惠.《让读书卡片走进语文课堂》[J].阅读与鉴赏·学术版,2012年12月.

[5]杨大禹.《浅析插图在文学出版物中的应用》[J].科技与出版,2015年第3期.

[6]张銮.《名著阅读知识竞赛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J].文学教学,2016年1月.

[7]吴淑敬.《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杨敏.《新课程标准下的的名著阅读与策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任洁.《上海市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猜你喜欢
书签名著卡片
透明书签
卡片排一排
健忘卡片
十一月书签
水往高处流
贰月书签
四叶草书签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