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学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培养路径

2020-08-24 11:37彭武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1期
关键词:中学历史培养路径爱国主义

彭武

【摘要】  爱国主义精神是当代中国人必须拥有的精神,是作为一个合格中国人必须具备的品质,作为祖国希望的青少年们也必须拥有爱国主义精神。中学历史教材有较强的思想性,利用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鉴于此,本文尝试探索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  爱国主义 中学历史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1-148-02

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次上提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需要充分的认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需要将其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中学历史教学作为我国教育行业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将爱国主义精神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采取多样、科学的路径,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既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国家赋予的使命。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研究中学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路径。

一、充分利用、深挖课本内容

第一,弘扬中国古代史。我国上下五千年多年历史长河中,出现了大量的文人、学者、作家、诗人、史学家以及科学家等,在他们的不懈努力和创新探索过程中,形成了包括万象、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众多,例如科技、诗词歌赋、戏剧、哲学等内容,这些优良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气节、精神风貌等的集合和内在、外在表现,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利用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这些史料中美术作品的欣赏,可以确立学生对祖国的自尊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充分讲解近代史。热爱国家、乡土是中华儿女的固有情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朝代的兴衰成败,中华儿女对祖国和乡土的热爱情感从未有所改变。时代变迁和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涌现了大量的爱国人士,以鸦片战争为例,这是我国一段屈辱的历史,虽然我国受到了列强的侵略,但是在这段历史中也出现了众多民族英雄,在他们的无私奉献下,努力探索富强的道路,不断的创新和变革,以便于我国能够摆脱列强的统治。当代青少年出生在祖国繁荣昌盛的和平年代,对我国近代史并不是很了解。教师上课时应当重点讲解这部分内容,揭露帝国主义的恶行,并将我国在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运动等各个阶级的探索后,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不懈抗争,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恢复民族主权,伟大革命先驱的英雄事迹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同时,将林则徐虎门销烟、戚继光抗击倭寇的英勇事迹传授给学生,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美术专业知识来绘制割地赔款的历史地图等,以此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第三,宣传现当代史。现当代史是中华民族反抗斗争和民族崛起的历史,在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在众多共产党人的牺牲和无私奉献中,逐渐的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民当家作主,真正的成为了脚下土地的主人,并且逐渐的走向富强。同时,经过历代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越走越宽,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麻烦和困难,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更加完善,中华民族越来越富强。尤其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我国的国防力量不断的增强,经济发展不断的加快,科学技术不断的创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并且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在逐渐的提高,在国际领域的话语权不断高。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中国共产党丰功伟绩,如通过地图向学生展示红军长征的全过程,提高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尊敬与热爱,起到增强同学们的爱国热情的目的。

二、丰富课堂形式

(一)利用周边教育资源

课堂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可以带领去周边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地方游览,如先烈路十九路军坟场。课本上介绍说十九路军参加的淞沪会战,打消了日本侵略者的侵略气焰。笔者就多次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十九路军坟场,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淞沪会战的不易,由此引申出十四年抗战的艰辛,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且,此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有的同学们利用自身的美术专业知识,绘制了有关这此段历史的历史小漫画、历史地图;有的同学则组成不同的小组,重现这段历史。所以,教师可适当利用周边的历史资源,使同学们直观地感受到历史,并鼓励同学们运用其他课程的知识,来表现历史,唤起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二)丰富课堂作业的形式

很多人认为,历史是需要死记硬背的,而历史的课后作业、课后练习就是背书和做题。其实不然,一些小小的改变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教师可以鼓励同学之间组成各自小组,小组间结合课本查阅相关资料,寻找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运用所学美术知识,呈现当时的某一情景,并分组进行宣讲,这样能在潜移默化中使同学们受到历史人物的影响,加强同学们的爱国之情;还可以选取一些有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意义的历史事件,布置一些历史小论文,让同学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分析历史事件的利弊及原因等,加深同学们对于该事件的理解,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三)充分利用教具和多媒体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再现历史,使同学们直观地感受到历史,同时还能增强同学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是一种直观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形式;还可以购买一些文物的小模型如小兵马俑模型、日晷模型等或者与同学们一起以美术作品的形式展現出来,使同学们能够直观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四)改变原本的课堂形式

课堂不应该只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进行情景设计,鼓励学生利用美术知识来进行道具制作,让同学融入到情境中来,切实感受到历史人物在经历那些历史事件时内心的思想与活动;也可以让同学们组成不同的小组,以情景剧的形式来表现课本上的内容,加深同学们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唤起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三、用教师的情感感染学生

教师自身必须拥有高度的爱国热情,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将自己的爱国情感渗透给学生。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历史上的一些事实,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一些能够表现历史人物爱国精神的小细节,通过采用对比的手法,刻画历史人物,突出他们的爱国热情。比如在讲解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海战的时候,加入史料中邓世昌的炮弹发射精准,只是在打到日军军舰上不爆炸,原因是炮弹堆放太久这些史实,将邓世昌甲午海战的艰辛与慈禧太后的奢靡生活形成对比,再融入教师自己的爱国情感与体会,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爱国情感能激发的更加彻底。

四、开展热爱家乡的教育

教师应结合中学历史教材中设计地方历史发展与变迁的,这是一种很好激发同学们爱国热情的方式。教师在授课时可以联系该地方的历史发展与变迁,并列举该地方的特色与特点,引起同学们的共鸣,并通过所学美术只是表达出来,进而使同学们热爱家乡,从而衍生出热爱祖国;也可以在同学们热爱祖国的基础让同学们热爱家乡,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结束语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历史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全方位的进行。但是,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不仅仅局限于中学历史教学,而应该贯穿于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 参  考  文  献 ]

[1]多吉旺久.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6):76.

[2]刘云松,李玲.论中学历史教育对弘扬爱国主义的意义和方法实践[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11):108-109.

猜你喜欢
中学历史培养路径爱国主义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