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民外部化育

2020-08-25 03:57江苏省如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江苏农村经济 2020年8期
关键词:化育如东县培育

邵 云/江苏省如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广大农民迫切需要政策、技术、管理、信息、技能的化育,以提升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近年来,江苏省如东县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不断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取得良好成效。

如东农民外部化育实践

紧贴需求,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最为根本的是贴合农民的实际需求,这样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在筹备办班的时候,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走村串户,在田间地头与基层农技人员、村组干部、农民反复座谈交流,及时掌握农民所思、所想、所求。在充分征求民意的基础上,确定培训内容和授课教师。根据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农产品经纪人、“全托管”服务主体、龙头企业业主、种养加经营等不同的主体,围绕本土优势主导产业、农业重大技术契合新形势,定制培训套餐,最大限度满足职业农民的需求,提高培育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据统计,2017~2019年,如东县共举办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班48期,参训农民8072名,农民满意率接近100%。如东县河口镇荷园村玉兰飘香家庭农场徐霈婷,积极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尝试电商新模式,通过24小时在线直播销售平台卖出了农场所有的林下鸡和鸡蛋。

因材施教,激发农民浓厚兴趣。选用省、市统一教材的同时,自主开发适合当地农民实践的在线学习课件,鼓励教师编写适合如东农业生产实际的讲义,开发实用、通俗易懂的多媒体学习课件。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式新颖别致。通过田间基地观摩,手把手教、面对面学,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动口与动手、技术与生产”的有效对接,增强了农民培训的示范实效性,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除了在县城集中办学外,还把培训班送上门,让培训成为农民家门口的课堂。此外,针对90后新型职业农民特点,开发出适应年轻人喜好的课程,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为农业经营者输送了新鲜血液。如东县马塘镇尊三村10组的苴东家庭农场主顾维军,把培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农场管理中。1600多亩农场,利用无人机进行田间观察,运用成像对700多块地进行色块标记管理,每块地的位置、面积、被流转农户信息、流转费标准一一录入管理系统。借助红外摄像头成像,观测田间病虫害,无人机精准变量喷洒农药,2019年纯效益近80万元。

土洋结合,形成较为完整的农民培训化育体系。专职教师通过图文并茂的课件、生动活泼的语言、栩栩如生的案例,给农民授课,广受好评。在中央、省组织的教学资源评比活动中,《二化螟的发生与防治技术》视频获省教学资源评比一等奖,《机插稻软盘旱育秧技术》《机插稻移栽与大田苗期管理技术》在线学习模块在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评选活动中获奖。如东县洋口镇洋新粮食种植家庭农场主邵爱徐,对育秧技术到了着迷的地步。他从2013年开始尝试机插稻商品化育供秧,目前育秧面积达20亩,可移栽大田2000亩,其育秧技术规范,育出的秧苗质量高,移栽大田活棵早,易于高产,成为远近闻名的育秧高手。邵爱徐由被培训对象,成为了走上讲台的专家。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有了4个商品化育供秧基地。他还到新店、栟茶、丰利等镇,帮助育秧户解决技术难题,带动了全县的育秧水平提升。2020年4月,在苏陕协作技术交流活动中,他把如东成熟的机械化育秧技术带到了汉中市南郑区,给当地农民传经送宝,推动两地农业协作发展。

提升农民化育成效的思考与对策

对标乡村振兴战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短暂的培训,学到的知识缺乏系统系统性,运用面还不广;师资力量难以跟上需求;培训有效性亟待提升。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培养造就一批扎根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

形成化育农民与乡村振兴战略共享机制。建立职业农民制度,让职业农民优先享受用地、用电、金融、税收、社会保障等扶持政策,让更多的农业项目向职业农民倾斜。职业农民的认定作为省级、市级示范家庭农场评定的必备条件。实施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计划,推行高素质农民定制培养。优化资源配置,特别是通过市场配置,调动各种力量参与职业农民培育。强化培训后的认定管理、跟踪服务。建立健全与乡村振兴战略人才培养的共享机制。

促进带头人骨干集群。注重农民外部化育的梯队进阶建设。农民文化底子不一、接受能力不一,每个个体所表现出的培训教育效果截然不同。充分利用有限的化育资源,重点培育带头人。通过培训,让第一方阵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尽快掌握所需要的新技术、新技能。这一集群能起到一个“助教”的作用,他们会利用农民喜闻乐见的语言、行为和天然的同源性,把知识、技术、信息较为准确地传达到农民中间去。

突破传统单一培训模式。农民培训方式要紧贴农民需求,将线下与线上培训有机结合,利用互联网直播间,让农民随时随地参加云学习。将课堂办到田间地头,如东县利用邵爱徐的洋新粮食种植家庭农场作为实训基地,让农民动手参与现场育秧,直观掌握新的育秧技术,真正做到了“过手不忘”。如东县创新“四个课堂”培育模式,将传统的室内“固定课堂”与“空间课堂”“田间课堂”和“基地课堂”有机结合,根据不同需求,分门别类开展培训,充分满足农民多样化学习需求。

开发应时学习资源。围绕“六保”粮食安全、生猪蔬菜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绿色发展以及疫情特殊背景下如何解决滞销农产品等内容,开发应时课件。

统筹外部化育与内部化育。在注重外部化育的同时,加强内部化育、精神熏陶,积淀农民的综合素养。借助农村有声望的乡贤,加强孝老爱贤、诚实守信、守望相助等优秀传统文化化育,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转化为农民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自觉。以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映衬安居乐业的和谐家园。

推进农民由身份向职业转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农民最终将成为一种职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就承载了这一转变的使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热爱农业、热爱农村的情怀,愿意把农业作为事业的追求。通过化育,让一批有文化、会技术、懂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活跃在希望的田野上。通过新型职业农民认定,让农民真切体验到幸福感和获得感。□

猜你喜欢
化育如东县培育
A Cool Journey
The First Lessons
如东县洋口港实验小学教师作品
A Harvest season.
佘山修篁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情智共生 绽放生命灵动之美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翻转课堂下“学懂悟会”教学模式的化育意义
儒家礼乐传统的化育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