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CL-CDIO 模式的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教学研究
——以惠州学院为例

2020-08-25 09:09王建兵李俊英张庆新陈善仪王金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年6期
关键词:园林规划规划设计园林

王 盾, 王建兵, 李俊英, 张庆新, 陈善仪, 王金涛

(1.惠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广东惠州516007;2.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海口570228)

0 引 言

随着人们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要求逐步提高,诸多城市通过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来提升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竞争力。从1992年起,全国先后有352个城市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共有11个城市获“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称号。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并列的高度,列为国家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之一[1]。

近年来园林规划设计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①规划设计不再浮于表面,注重设计主题与理念的传递,注重社会、文化、经济等体现与融合;②规划设计不再仅限于人们的视觉感受,更重视人们的参与性、体验感;③ 规划设计更加注重绿色低碳,高度智能、共创分享、个性定制等;④ 规划设计方式从最初的手绘图纸到AutoCAD、PS、Sketch up、3DMax 到现在的Lumion、Rhino、3D 打印机[2],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水准仪、全站仪、GPS等测量仪器将全球连接成一个整体;⑤工业时代主要以个人或团队进行传统设计,未来的设计将更多的利用大数据、超级计算和个性化智能制造的全球协同设计网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建城(2012)166号印发的《关于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进一步完善绿地系统布局和结构,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景观、游憩、文化、科教、防灾等多种功能的协调发展[3]。因此,为了满足国家、行业标准等要求,园林专业的学生不但要具备软件专业知识,更要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工程实践经验、综合素养的培养。近些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园林行业的迅猛发展,市场急需大量的园林规划、设计类人才,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4],要求高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新教育理念,改革、创新教学方法[5],为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带来机遇与挑战。

1 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现状分析

我校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包括设计初步、花卉学、植物造景设计原理、园林建筑设计原理、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区规划设计、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原理等(见表1),这些课程的总课时数占总专业课将近1/3。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强调设计、工程和绘画知识的综合性作用,对园林专业的学生至关重要,通过近些年对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总结出课程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表1 惠州学院园林专业规划设计类课程汇总

(1)教学体系单一。传统的教学“重理论轻能力”,主要采用演绎法教学、案例教学法。当前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体系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课程教学内容相对独立,课程多针对特定的专题进行讲授,学生再针对专题进行场地规划设计,很少能与行业发展最新技术和工程经验关联。

(2)考核片面化。当前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重结果轻过程”,任课教师将作业安排在理论课结束之后,但因时间原因无法及时反馈规划设计作品的意见;场地多为假想场地,缺乏实际应用效果,学生往往缺乏兴趣,为完成作业而作业,学生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学生对时间把握不好,交作业前几天熬夜数日突击完成作业,不但提交的作业质量不高,而且对身体不好,教学效果不理想。评分标准方面,主要以任课教师的设计偏好、情感偏好和认知水平等来评判学生作品,造成评分的主观性。

(3)教学效果不理想。通过对往届园林学生课程作业进行点评,学生对软件掌握较好,但对设计美学、理念主题、工程技术等方面掌握薄弱,对场地尺度感、空间尺寸比例感知不够。部分学生的设计作品只注重平面效果而忽视设计文化、社会内涵,导致设计作品“高大上”“形式主义”,这与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符,也背离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教育理念。

2 教学模式的改革

近些年来,国内一些地方院校在园林、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上践行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6]。文献[7-8]中将CDIO教学模式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文献[9-12]中针对园林专业特定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研究,但很少有人将PBCL融入CDIO教学模式用于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也未总结出针对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模式。

近些年,我校园林系结合自身办学定位,积极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并结合PBCL教学模式特点,对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及实践任务每个环节进行问题式学习引导和团队管理,在课程中不断探索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运用专业基础知识、工程实践经验、综合素养的能力。

2.1 CDIO工程教育模式

2.1.1 基本概念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13]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实践、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工程教育模式注重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其不但继承和发展了20世纪90年代末欧美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理念,而且还参照工业界提出了系统能力培养大纲、全面实施指导和结果检验标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14]。迄今为止,我国共有105所高校加入“CDIO工程教育联盟”[15]。

2.1.2 国内外CDIO教学总结

近年来国内诸多高校逐步采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主要体现在“以案例引导知识,以课程见习强化知识,以知识带动项目,以项目带动知识”4个方面。

(1)以案例引导知识。采用课前、课中、课后提供不同层次的案例文本、网页等,并采用集中讨论的方式分析案例,通过案例引导专题规划设计要点。

(2)以课程见习强化知识。通过不同类型的空间进行课程见习,让学生实地感知场地尺度感、空间尺寸比例,同时在校外见习时现场进行批判式的讨论,逐步强化课堂理论知识。

(3)以知识带动项目。以课程大纲为主线,在讲授理论知识时结合实际项目的部分环节进行训练,逐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以项目推动知识。引进真实项目,以项目的规划设计周期为主线,将每个专题的规划设计内容贯穿到理论教学,使之成为有机整体;再将项目进行分解,将项目任务落实在每个专题训练中。

2.2 PBCL 教育模式

基于项目的批判式学习(Project-Based Critical Learning,PBCL)教学法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南伊利诺大学Barrows教授提出的基于问题学习模式(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和基于团队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的混合教学方法,其核心是针对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其本质是老师提出启发性问题和学生以团队形式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以实现知识经验建构的过程[16]。PBCL模式强调对设计理论的学习和设计思维的形成,以培养学生设计思维训练和以设计思想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目前对PBCL模式研究不多,但对于以设计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来说是一个创新的借鉴模式[17]。

2.3 PBCL-CDIO教育模式

PBCL-CDIO教育模式是以项目管理和团队管理双重践行,使学生从课堂理论学习转换到工作室项目运营模式,从被动去接受理论知识转换到主动去批判学习的全过程,在不断提高学生的规划设计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运作能力。

多年教学过程中发现,若项目被分割太多,会削弱学生对项目整体性认识;项目周期过长,学生在项目后期易出现情绪疲软的情况,教学效果不理想。CDIO工程教育模式强调项目的组织和管理,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中融入PBCL,以项目流程为脉络,以问题导向为节点,以批判式讨论学习为重点,将项目按训练阶段进行分解,每个阶段以不同的问题为导向,进行方案讨论,不断发现方案存在的问题,选择最优解决方案,促进项目的落实和执行,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能系统化学习、训练,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等能力。

3 基于PBCL-CDIO工程教育模式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改革

3.1 PBCL-CDIO课程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是实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重要载体[18],PBCL-CDIO教学模式主要构建以提升园林专业素质为根本、以培养园林规划设计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根据社会、企业对园林人才的需求变化,我校园林系2015年起围绕园林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为何学”“要什么”“学什么”“如何学”“如何做”5个问题(见图1),邀请校内外专家、企事业专业人员对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评议讨论,根据专家意见结合学院自身情况,不断调整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其中,第1~2学年学习绘画基础、园林制图、表现技法等专业基础课程,第3~6学年安排应用性很强的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根据CDIO工程教育模式特色,注重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与一体化,通过项目将课程整合,将理论知识在专题训练任务中不断训练,逐步培养学生规划设计知识的综合运用、最新科学技术的运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图1 PBCL-CDIO课程体系构建

3.2 PBCL-CDIO 组织架构

PBCL-CDIO组织构架必须充分考虑学校领导、教师、专家的指导作用和学生团队对项目的完成与管理能力。其中,CDIO工程教育模式强调教师和学生对项目全过程的参与,PBCL强调对项目的C(构思)、D(设计)、I(实现)、O(运作)环节提出问题,并进行批判式讨论。

PBCL-CDIO教学模式采用3层管理者组织构架(见图2),以学院领导为第1层管理者,以专任教师、教学团队成员、校内外专家为第2层管理者,以高一年级的学生组成的教学秘书团队为第3层管理者。在3层管理架构下,明确各级管理者的工作内容,在不同管理层之间定期召开讨论会议,加强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第1层管理者对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进行总把关,布置周、月、季工作安排;第2层管理者主要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进度、定期布置任务,并定期组织各设计团队讨论;第3层管理者是辅助第2层管理者,主要监督团队的方案进度,及时掌握各团队当下存在的问题,确保设计团队按照教学进度安排顺利完成任务。

图2 PBCL-CDIO教育模式组织架构

3.3 PBCL-CDIO 流程管理

PBCL-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教学不再拘泥于课堂上,是遵从CDIO工程教育模式和PBCL模式特点,将课程学习分为课外和课内两个阶段(见图3),将实际项目进行分解,对每个环节任务进行问题导向,并逐级进行批判式讨论与推进,滚动迭代,并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专题难易程度对教学进度进行调整[19],以确保学生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迅速用于不同专题设计中,通过问题导向与批判式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任务完成效率,真正达到“在做中学”和“在学中做”的目的。

图3 PBCL-CDIO教育模式流程管理

3.4 PBCL-CDIO教学措施

针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进度安排,基于CDIO项目驱动流程,对项目全过程设置构思、设计、实现、运作4个阶段问题导向(见图4),问题导向逐级递进,滚动迭代。第1阶段为构思阶段,教师提供多个实际场地,由学生团队自主选题,教师提出“有什么”的问题导向,先由学生团队与教学秘书进行项目构思,安排2周时间;第2阶段为设计阶段,教师提出“要什么”的问题导向,学生团队将第1阶段思想整合,基于场地现状发现问题,通过搜集资料逐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安排2周时间。第3阶段为实现阶段,是PBCL-CDIO的核心阶段,教师提出“怎么做”的问题导向,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安排10周,该阶段是前面两阶段问题的延续;第4阶段是运作阶段,教师提出“怎么样”的问题导向,主要评价学生团队课程成果,模拟校外企业方案讨论方式,让老师和学生客串专家点评方案,采用现场打分方式,安排2周(见表2)。

图4 PBCL-CDIO 4个阶段问题导向图

表2 PBCL-CDIO问题导向安排

3.5 PBCL-CDIO 考核方法

PBCL-CDIO工程教育模式摒弃“重结果轻过程”等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端,采用“多种方法、多类人员参与”考核方式,注重考核学生学习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规划设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针对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的特点,采用课程见习报告、课堂方案讨论、方案汇报、方案图纸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价,考核项目成绩占比分别为:课程见习报告10%,方案过程30%,方案汇报10%,方案成果50%。

其中,方案成果采用评委组评审方式,评委组由指导教师、校内外专家、企业代表和学生代表多类人员构成,权重分别设置为2、3、3、2,作品得分权重计算公式为:

其中:x1~x4,w1~w4分别为指导教师、校内外专家、企业代表和学生代表给出的分数与评分权重。

4 教学改革成效

在PBCL-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我校园林系对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在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方面成效显著,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加深校企合作和教改力度

通过PBCL-CDIO工程教育模式,我校园林系取得了较大成效,先后被列为省级园林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校级卓越园林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校级卓越园林工程师培养校企协同育人平台;逐步加深校企合作力度,先后与广东绿湖园艺工程有限公司、惠州市华景园林有限公司、惠州市东江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校外教学实践基地。近些年聘请行业和企业人员担任外聘教师、请专家进课堂开展嵌入式教学、开展专题辅导与讲座、指导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并引入企业项目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将学生规划设计作品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接受社会的评价。

近年来,园林系以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为抓手,全方位地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园林教师获得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项,校级教研教改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3项,教师发表教研教改论文6篇,学生发表论文及设计作品共计11篇,2017年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4.2 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PBCL-CDIO工程教育模式对培养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学中做”“做中学”[20],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创业的热情高涨,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往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公司仅有2家,2014~2018年有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1项获得立项;2018年园林学生参加“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得金奖1项。2014~2018年园林学生参加“园冶杯”园林规划设计大赛,共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荣誉奖数项,有3位园林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同时园林专业多次被“园冶杯”风景园林设计大学生国际竞赛组委会评为“风景园林教育先进单位”“优秀组织奖”,其事迹在学院网站和校园网站上进行了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4.3 提高学生规划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通过PBCL-CDIO工程教育模式,学生参与具体项目,注重师生、团队之间对规划设计方案讨论环节,促使学生不断去主动学习,开阔思维,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落实到具体项目,逐步提高学生规划设计方案可行性,达到“真题真做”的效果。通过PBCL-CDIO工程教育模式,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使之相互监督又相互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改掉了学生懒惰、拖拉、短期突击完成方案等坏习惯。

4.4 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通过PBCL-CDIO工程教育模式,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得到显著提高。通过近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我校园林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学生专业发展前景可嘉。用人单位对我校园林专业毕业生在工作整体表现、敬业精神、职业道德、业务能力综合表现、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专业基础知识、再学习能力等方面给予较高的评价。

5 结 语

我校作为地方院校,主要立足地方经济发展,以培养满足企业、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园林人才为目的,近些年园林系针对课程体系构建、组织架构、流程管理、教学措施、考核方法等进行了教学改革。在课程体系构建上,注重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与一体化,通过项目将课程整合;在组织架构上,采用3层管理者组织构架,各级管理者分工明确;在流程管理上,通过课外和课内两个阶段对项目每个环节进行问题导向,逐级进行批判式讨论与推进,滚动迭代;在教学措施上,对项目全过程设置4个阶段递进式问题导向;在教学考核上,注重能力考核,采用“多种方法、多类人员参与”考核方式。

通过PBCL-CDIO工程教育模式,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课程规划设计作品更具实用性和挑战性,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未来职业生涯有着重要影响。实践证明,PBCLCDIO模式教学效果明显,学生的规划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学生规划设计作品在社会上认可度大幅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逐年提升。

猜你喜欢
园林规划规划设计园林
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延续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城市住宅小区园林规划设计探讨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现状与对策
细节处理在园林规划与施工中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