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型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探讨

2020-08-25 09:09凯,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年6期
关键词:演练实验室应急

崔 凯, 杨 梅

(西南交通大学a.教务处;b.土木工程学院,成都610031)

0 引 言

实验室是高校科学研究与教学活动的基本场所,由于实验室具有功能构造特殊性及人员密集性等特点,其安全事故常会造成人员伤亡及重要财产损失等后果[1-5],因此,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一直是实验室管理内容中的重中之重,需要高水平、系统性强的管理体系及机制进行保障。目前,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研究一方面是集中在生物化学等危险程度高的特殊实验室,特别是对易燃易爆、剧毒品、危险气体、同位素以及菌毒种等物质在高温高压等特殊环境中的安全管理上[6-9],另一方面,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相关研究集中在制度建设与创新[10]。高水平的实验室在管理上应具有严格的制度、详细的规则以及极其严密的实验室安全防范规则,此外更需要创新性的建设[11]。国际一流实验室,如美国联邦实验室系统,通过转移联合体和实验室自设机构,加强国家实验室安全治理[12]。国内学者则提出实验室功效再造[13]、革新实验室[14]、扩大实验室自主权[15]等创新性管理方法。

然而,已有研究少有针对土木工程等工程类教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包括试验中心管理者、教师及学生的安全意识及管理机制均需要提高和加强。对于此类教学型实验中心,虽然没有高危险性的物品存放,但是由于实验室仪器设备种类繁多、体积较大、实验人员聚集,若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足、管理体系不完善,会造成各种潜在危险,诸如实验仪器使用不当造成人员伤亡、设备堆放杂乱堵塞逃生通道、安全指示不明确、急救设施不完善、缺少急救演练导致急救延误等等。此类细节由于内容庞杂,在实验室实际安全管理中容易被忽视,从而容易形成重大隐患,因此,需要对此类实验室的管理体系进行系统性的探讨,并利用实际演练来进行检验其有效性,以此提高实验室的安全性。

1 实验室概况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2009年教育部首批立项建设的土建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年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建设验收,中心下设工程制图、流体力学、土力学、建筑材料、道路材料、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铁道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建工、测量和地质等13个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实验室,中心主要承担土木工程等10个专业,11门实验课程和课程实验的教学任务。中心开设各类实验项目达300余项,实验教学达50万人时/a。目前中心有61名教师,其中专职教师13人。

实验室从启用至今,经历了多年运营,在实验安全管理上积累了较丰富经验,特别是在安全运用管理及急救机制等方面。

2 土木类教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隐患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以及教学内容的不断扩展,实验室的功能及仪器设备不断拓展,特别是对于教学任务拓展及设备更新速度较快的土木类教学实验室,存在多种形式的安全隐患[16-20]。

2.1 硬件方面

(1)安全设施不足。由于经费限制及管理层安全意识不足等因素,实验室安全设施无法完全满足使用需求;逃生通道配套设施不完善,或标识不全;消防设施配给不足或无法保证定期更换等。

(2)实验室管理人员有限。通常,大多数实验室的管理人员由实验教学老师兼任,少有专职实验安全管理人员,由于实验内容繁重,教师教学工作时间占用较多,无法在工作时间内对实验室安全设施、教学活动内容等进行检查和管理。特别是当实验室缺少具有特种作业技能的工作人员时,实验室常发生的非专业人员操作吊车、叉车等现象。

2.2 软件方面

(1)实验室准入机制不完善。教学型实验室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在校学生,由于学生群体人员庞杂,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学生身份等信息难以做到一一确认,同时,当实验室准入机制不完善时,未接受相关安全教育的学生进入实验室后无法及时发现。此外,当参观人员进入实验室时,同样需要合理且有效的准入管理机制保障人员在实验室内的安全。

(2)实验室内安全责任不明确。实验室内的安全责任需要细化并明确到具体人员,通常,此类教学型实验室的安全责任划分由实验教师负责其所教课程相关区域及学生的安全,然而,实验室内功能分区较多,专业设备注意事项庞杂,对于公共区域或其他人员的管理容易出现盲区。

(3)安全检查与值班制度执行不严。安全事故通常起于细节,定期检查是预防安全事故非常有效的必要手段,且大多实验室内均设有值班制度,但由于实验室安全意识不强及制度不合理等原因,定期安全检查难以被严格执行。

(4)安全应急处理预案不充分。安全应急处理是考验实验室安全管理能力的重要部分。由于紧急安全事故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以及救援紧迫性等特征,当紧急安全事故发生时,具有充分的应急处理预案和强有力的执行能力是降低事故损失最有效的方式。①安全应急预案的制定需要非常高的急救专业知识;②安全预案的可操作性及合理性需要安全演练进行检查与改进。而这些均需要大量的专业安全人员和资金的投入以及管理者极高的安全意识,通常限制着实验室应急处理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3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措施

由于实验室内硬件设备的提升主要受限于资金,且改进时相对比较容易,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能力的优劣重点体现在安全意识强弱和管理机制的合理性。结合对实验室的管理经验及相关专业知识的研究,重点针对实验室安全管理软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3.1 完善实验室准入机制

为进一步加强师生员工的实验室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其实验室安全知识水平,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教学科研等工作正常进行,促进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在实验室内形成明确的准入机制管理办法。

(1)要求所有拟进入实验室学习、工作的师生,必须接受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准入证书后,方可进入。实验中心各实验室必须严格落实安全考试准入制度,督促师生完成培训和考试,严格禁止未获得准入证书的人员进入实验室。实验区域是实验室人员和相关项目组人员的工作场所,其他无关人员未经允许不得入内。

(2)所有进入实验区域工作的人员,必须佩戴工作牌,穿戴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帽、工作服、劳保鞋,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区域,须按照实验室审批流程,办理相关手续,发放胸卡;在实验大厅入口处设登记处,登记方可入内。各类学生不得擅自进入实验区域;做实验、参加老师课题,需要进入试验区域的学生,须相关指导老师向实验中心办公室提出申请,提交实验课表、课题资料等,征得同意后,在实验中心办公室办理相关手续,学生在进行必要的实验室相关规章制度学习和安全教育后,方可进入实验区域;相关准入事宜在实验中心办公室备案,包括学生所参加项目名称、工作场所、工作时间和整个过程的开始与结束时间。因参加项目进入实验区域的学生,必须佩戴临时工作牌,进、出实验室须登记,一般只允许在相关工作区域内工作,不得随便游荡和碰弄设备。如发生意外追究学生本人和指导教师的责任。所有在实验区域工作的准入学生必须注意自身安全,必须穿戴安全帽、劳保鞋;所有凌空作业必须有安全防护措施。进入实验室试验区域参观的人员,必须佩戴临时工作牌、安全帽,一定要有实验室相关人员带领,严禁抽烟、拍照,并注意实验区域内容的警示标志;参观人员不得随便走动和碰弄设备,并遵守卫生要求。

(3)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对进入实验区域内的人员进行严格管理,若实验人员或参观人员违反实验室内安全管理办法,工作人员要及时阻止,禁止进入,甚至停止其工作。

3.2 明确实验室内安全责任

为确保教学、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保障学校公共财产和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更好预防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减少事故的危害,根据国家、学校的有关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在每个室(房间)设立1名安全员,安全员应严格履行其安全职责。

安全员需要对本室的安全管理负直接责任;并代表该室与需要在实验室完成教学任务的系所签订安全责任书,组织实施日常的安全管理;落实国家、学校和学院的安全管理规定,制定并落实实验室(房间)安全操作规范;检查、维护实验室(房间)的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安全警示标志,确保完好有效;发现安全隐患,组织相关人员及时整改;对不能及时消除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向上级报告,并做好记录;保证实验室(房间)的消防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保证实验室(房间)的门窗及水电气在下班后处于关闭状态;参加并组织该室人员学习消防安全常识和技能等。

3.3 强化安全检查与值班执行力

为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对实验室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并排除,对实验室安全事故进行前瞻性防范,为实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学院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保障,制定合理的安全检查与值班制度,并强有力地执行非常有必要。

在安全值班制度上,管理中重点问题的解决策略包括:正常上班上课时间的实验室安全由实验室管理员负责,节假日实验室安全由值班人员负责,节假日时间为重点责任时间。各院部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建立本部门的实验室值日值班安全制度;值日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不能擅离职守,同时做好定期巡查工作以及值班记录;值日值班人员临走前,务必确保对实验室的安全进行彻底检查,必须关闭电源、水源、气源、门窗;为确保公物财产安全以及实验人员人身安全,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实验室,同时要特别注意可疑人员的进出;在发生突发情况时,应保持镇静,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在自身安全前提下,按照应急预案积极处理,并将现场情况及时报告主管领导;实验人员临走前应如实填写安全值日表,其安全检查与值班值日结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

3.4 充分做好安全应急预案

实验室的安全应急预案需要根据不同实验室的实际结构和功能需求进行合理定制,特别是需要通过有效安全演练进行检查和调整[21-24]。实验室内的应急预案制定的关键点包括:包含实验室内各种可能发生的实验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实验室应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对各种危险设备、区域要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使用记录;加强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开展应急演练活动,不断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指挥能力和实战能力;预案中具体的救援操作需要落实到个人。

4 安全应急处置演练实例分析

安全应急处置演练能够再现突发事故的迫切性及实验室应急处置能力的漏洞,对提升实验室安全预案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25-27]。为进一步提升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安全防范意识,笔者结合本实验中心某次安全急救演练实况,对安全应急处置的关键技能(见图1)。

图1 应急抢救

(1)演练的基本配置及要求。参与单位有学校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土木工程学院、校医院和实验中心,人员包括各单位安全负责人、急救人员、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教学教师及学生。使用的安全辅助工具包括常规逃生标识牌、消防工具、医用模拟假人、医用急救药品、消毒工具等。演练内容为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急救操作。

(2)掌握急救知识的必要性。当事故发生后及时、有效开展人员急救是事故应急处理第一步,他是挽救生命、减少损失的首要条件,如不能及时的开展现场急救,很有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发生。因此,作为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掌握基本的现场急救知识十分必要,也是衡量一名安全管理人员是否合格的基本条件。

(3)正确的现场急救至关重要。通过演练,对于事故发生后现场急救而言,正确开展急救至关重要,因为急救是一门相对较为专业的知识,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医疗卫生知识,如果不能正确掌握相关急救知识,或在急救过程中实施不当,可能导致人员急救无效或伤势加重,甚至导致人员伤亡,因此正确开展急救至关重要(见图2)。

图2 现场演示

(4)急救的及时性直接关系急救效果。当事故发生后是否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开展急救,直接关系急救是否能够成功,人的生命是否能够挽救,因此当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对受伤人员开展现场急救,并及时联系专业急救人员前来支援,在专业急救人员未到之前,现场人员不应放弃急救。

(5)止血与包扎。伤口止血可通过穴位按压、止血带、以及包扎法进行。①指压止血法为临时性止血方法,既简单又有效。它是通过用指压住动脉处出血伤口的近端,达到临时止血的效果。急救人员指出以下几处部位止血时需按压的正确穴位。头部出血,需按压耳部附近颞浅动脉;面部出血,需按压咬肌附近面动脉;鼻子出血,头部前倾,捏鼻翼或冷敷鼻梁处,往鼻孔中塞纸团或棉团止血;手指出血,需按压指间动脉;下肢出血,需按压股动脉。②对于加压包扎法与三角巾包扎法,在无专业医用材料时,可采取随身的一些干净物品进行替代,如衣服,围巾等。在使用橡皮管止血带止血时,需特别注意:此方法只能用于四肢大动脉出血时,且不可长时间扎止血带,以确保不会造成肌肉坏死这种更严重的伤害。

(6)主要的急救方法。心肺复苏术,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者所采取的急救措施以挽救其生命。

心肺复苏的适用症与操作流程:心肺复苏术主要适用于以下症状:当患者突然出现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的情况时。通常情况下,急病、创伤、溺水、中毒、触电、雷击等都可导致人们出现无呼吸、心脏骤停的症状。该症状在出现时,伤者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流程如下:①判断伤者有无意识、有无呼吸:可通过叫、拍伤者的方法来判断,也可以观察伤者的胸部和腹部起伏有无。在确认伤者无意识无呼吸的同时,要高声呼救,以引起周围人群的注意,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急救中,可指定某人帮忙拨打急救电话。②在进行下一步急救前,务必确保伤者的姿势处于平躺状态。③ 心肺复苏术:首先做胸外按压,即在胸部正中央进行按压30次,保持频率在100-120次/min;同时检查伤者口腔是否存在异物,若有,应立即清理;之后再对伤者进行人工呼吸,两次之间间隔为2-3 s。④在对伤者重复进行心肺复苏术5次后,观察伤者的呼吸、心跳是否恢复,若没有,需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术,直至专业救护人员到达现场。

(7)创伤急救的原则。① 心跳呼吸骤停同时骨折时,先复苏后固定。② 大出血又伴有伤口时,先止血后包扎。③ 生命垂危和轻伤,先重伤后轻伤。④先救治后运送,并且运送途中保持持续抢救。⑤急救呼救并重。⑥搬运与医护的一致性。

(8)安全急救处置演练总结。通过此次综合演练,使演练师生们掌握了应急的正确方法,学习了应对紧急突发事故的急救方法,为在事故突发时,紧急救援工作快速高效又有序地进行打下基础,最大程度保护人员生命安全,特别是避免不必要的二次伤害。同时,培养了在实验室的师生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提高了事故突发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此外,也检验了学校、学院实验室应急方案的可行性、可操作性,为今后高度、有序开展应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结 语

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性极强的工作,管理内容范围广、专业知识需求高对专业教学型实验室的安全机制提出了极大的考验。在开展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时,需要强化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能力培训、加强安全机制建设、强化制度约束力,同时加强安全演练的强度和力度,不断优化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并提升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此外,实验室应该立足长远,从管理手段和执行能力等方面长效紧抓安全问题。

猜你喜欢
演练实验室应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未雨绸缪演练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