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政治课教学案例选取的切入点分析

2020-08-25 01:58陈长红
青年时代 2020年16期
关键词:教学案例思想政治核心素养

陈长红

摘 要: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中思想政治课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关键性问题,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在对课标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情等深入解读的基础上,优选教学案例,架设起思想政治课堂与社会生活深度融合的桥梁,使学生在感悟生活的同时体验理论的旨趣,在知识的学习中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案例;核心素养

一、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2014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标志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明确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一种综合素质的总和,体现了学生不同素质之间的协同发展,是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融合。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在学习学科课程之后获得的,体现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同时也是学科育人价值的充分表现。正如朱明光教授所说:“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学科内容的精华,集结了最能体现本学科育人价值的根本性、关键性要素。”[1]作为核心素养学科化具体体现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以立德树人作为课程的根本任务,通过对学生进行高中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使学生获得具有思想政治学科特点的学业成就,集中体现了思想政治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由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大要素构成。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政治课教学案例选取的切入点分析

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渠道与重要载体,其基本理念是:“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使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为实现这一基本理念,落实新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培育的客观要求,需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这一重要载体,在对课标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情等全面解读与深入分析基础上,优选教学案例,创设真实情境,将理论观点阐述与学生生活经验有机结合,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良性互动,使学生在感悟生活的同时体验理论的旨趣,在知识的学习中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课标要求解读

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宏观框架下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内容标准以及实施建议等教学指导性文件。其宏观指导性作用主要体现在它规定了各门课程通过教学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以及各门学科教学中所要教授的课程内容。其中,对课程标准的解读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前提。

课标要求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也就是将宏观的课程标准具体化、细化到各个章节、各个框题之下。其意义在于通过教学将课标要求落实、落细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对本章节、本框题学生应掌握的相关知识及需培养的相应能力的总体概括。

思想政治学科的课标要求以其政治方向上的引领性及思想文化中的导向性原则指引着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的选取及课堂教学实践的发展深入。作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價值观的德育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的选取必须在充分解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渗透在具体教学实践之中,使学生在收获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发展核心素养,坚定政治正确。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解构与整合

解构与整合教学内容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分析教材,了解本框题的教学内容及相关知识点,明确本框题与前后知识间的内容衔接及逻辑架构,进一步深化教师对相关教学内容的整体认识,促成其对教学内容更为全面准确的解读,以便选取最优教学案例,使之成为贯穿课堂教学始终,连通课堂与生活的逻辑纽带,实现学科知识讲授与社会生活经验的有机结合。

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出发,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并通过课堂教学强化学生学习的薄弱点,从而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教学重难点的关系,实现对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的良好把握,完成思想政治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德育工作的基础性及课程实施的实践性等课程特征,重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唯有对教材与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解构与深入分析,教师才能更加透彻地把握相关教学内容,选取更契合对应章节特点的教学案例,使课堂教学更富吸引力,将核心素养培育真正落地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预设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通过备课等环节提前预设教学活动的发展方向以及可能达成的结果,从而使教学活动朝着预设的方向发展。教学目标既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我们一般所说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指课堂教学目标,也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双向互动所实现的目标。其中,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个维度,分别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目标的预设要尽可能体现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落实到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之中。但教学目标的预设绝不是一成不变的,预设只是可能,充满着许多未知的、偶然的因素,因而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仍需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来灵活掌握。而一个恰如其分的教学案例不仅能够助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更能凸显教学灵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思政小课堂中感悟社会大课堂,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此外,为更好体现学科育人价值,教学目标的预设应尽可能考虑以下几点。第一,教学目标的预设要与课标要求相一致,体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制定的指导性原则;第二,体现课程德育性质,确保立德树人作为课程的根本任务,坚定政治性,筑牢方向性;第三,教学目标的预设要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要求相契合,使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据可依;第四,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与时俱进、与时偕行,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情分析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更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必要条件。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兴趣的驱使下去学习、去探索、去感悟、去体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主动吸收才会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关键转折点,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在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中,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时期,此时学生的心理会普遍出现角色混乱等一系列问题,如若教师不能良好引导,给予积极、正面的教育,学生内在自我角色混乱的冲突极有可能转化为学生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给学生个人和社会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因而,面对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学生,教师应尊重其身心发展规律,悉心引导和栽培,从其特定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特点出发,引导其向积极、正面的角色发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培养正确的价值认同。

同时,教师要善于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充分重视和发掘学生的已有经验。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起点,优选教学案例,创设真实情境,引发学生共鸣,提高其探索新知的积极主动性,帮助学生建立新舊知识间的逻辑架构,形成关于学科的符合自身认知的知识框架,进而逐步形成学科大概念。

三、结语

余文森教授指出,核心素养是“最基础、最具生长性的关键素养,其他素养都是在其基础上逐渐生长、延伸出来的”[2]。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方式的不断完善,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落小、落细到每门学科、每门课程中便更具实际可操作性及现实可实施性。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思想政治课的价值追求。为实现这一目标,回答高中思想政治课要解决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关键性问题,就需要借助于课堂教学这一重要载体,在对课标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情等全面解读与深入分析基础上,选取良好教学案例,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实现课堂与生活、理论与实践的良性结合,使源于实践的理论最终真正服务于实践,发挥教学案例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意义,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地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之中,最终实现教学案例的选取、课堂教学与核心素养要求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1):4-7.

[2]余文森.“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蕴[J].内蒙古教育:A,2016(6):32-33.

猜你喜欢
教学案例思想政治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