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种中药与吡嗪酰胺联合抗牛结核杆菌的体外实验

2020-08-28 08:40谢宗会蒋昌河万成杰张春菁杨再昌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20年8期
关键词:桑白皮提物吡嗪

谢宗会,蒋昌河,万成杰,张春菁,杨再昌*

0 引言

结核病主要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结核病报告》,结核病仍是全球十大死亡原因之一,2018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约1 000万[1]。吡嗪酰胺是一种重要的一线抗结核病药物,使用吡嗪酰胺可使结核治疗时间由9个月缩短到6个月[2],该药可渗透入吞噬细胞,并进入结核分枝杆菌菌体内,菌体内的酰胺酶使其脱去酰胺基转化为吡嗪酸而发挥抗菌作用;吡嗪酰胺可以杀死存在于酸性环境中的半休眠菌群[3],在pH值为5~5.5时对结核分枝杆菌抑制作用最强,在人体中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2.5 μg/ml,当浓度达到50 μg/ml时,可以在体内直接杀死结核分枝杆菌[4]。本实验是在中性条件下进行的。

异烟肼对代谢旺盛的结核菌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但是不能杀死代谢静止期的结核杆菌,而吡嗪酰胺对静止期的结核杆菌有杀菌作用[5],因此,吡嗪酰胺在结核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临床应用中吡嗪酰胺存在明显的缺点,与其他一线抗结核杆菌药物相比(如异烟肼,其体外MIC值为0.061 μg/ml),吡嗪酰胺的体外MIC值(50~120 μg/ml)高,必须大剂量给药才能发挥治疗作用,相关研究表明,长期大剂量服用吡嗪酰胺会导致明显的肝毒性,若不及时进行保肝治疗可导致患者死亡[5-6]。因此,寻找能够增强吡嗪酰胺活性的分子对结核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这类分子一方面可能对吡嗪酰胺的杀菌活性起增强或协同作用,另一方面能减少吡嗪酰胺的用药量,从而降低吡嗪酰胺的肝毒性。

在古代医药典籍中,结核称为“尸疰”、“鬼疰”、“痨瘵”、“肺痨”等,《肘后备疾方》里记载桑白皮、车前子、柴胡、当归治疗尸疰、鬼疰,《卫生宝鉴》记载乌梅治肺瘵,《世医得效方》记载地黄、茯苓治痨瘵,《医宗金鉴》记载赤芍、桂枝治肺痨,偏方“二麻四仁汤”治肺痨,方中杏仁为主药,文献报道大黄、木香、三棱、莪术、苍术对结核能发挥一定治疗作用[7-10]。基于上述文献记载和报道,选择桑白皮、桂枝、车前子、地黄、乌梅、茯苓、大黄、苦杏仁、当归、柴胡、木香、京三棱、苍术、莪术、赤芍共15种中药作为试验药材,采用改良罗氏培养基绝对浓度法,体外测试了15种中药醇提物与吡嗪酰胺的协同抗结核杆菌活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物 桑白皮、桂枝、车前子、地黄、乌梅、茯苓、大黄、杏仁、当归、柴胡、木香、京三棱、苍术、莪术、赤芍购自贵阳市中药材公司;吡嗪酰胺购自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

1.2 菌株及培养基 所用试验菌株为牛结核分枝杆菌BCG菌株,购自ATCC(ATCC35734)。

1.3 试剂 常规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购自天津市致远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改良罗氏培养基,购自上海博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 仪器 旋转蒸发仪,型号R-3,瑞士Buchi公司;桌上式垂直净化工作台,型号VD-650,佰辉公司;普通电热套,型号DRT-4,北京市光明医疗仪器厂;高速多功能粉碎机,型号WJX-100,上海缘沃工贸有限公司。

1.5 实验方法

1.5.1 中药材提取物的制备 取桑白皮、桂枝、车前子、地黄、乌梅、茯苓、大黄、杏仁、当归、柴胡、木香、京三棱、苍术、莪术、赤芍15种中药材,分别粉碎至20目左右的粗粉,用75%的乙醇萃取,按照药材与乙醇1∶5的比例放入1 000 ml的圆底烧瓶里,采用热回流法提取3次,每次1 h,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后,置蒸发皿蒸干,得到15种中药材乙醇提取物,置冰箱保存备用。

1.5.2 吡嗪酰胺抑菌活性测定 改良罗氏培养基40.84 g,加入12 ml甘油,加蒸馏水600 ml煮沸5~10 min,115 ℃灭菌20 min,待冷却至55 ℃左右加入1 000 ml搅匀的全蛋液,混匀,分装在15 mm×150 mm的试管,每管5 ml[11](置于烘箱中高温灭菌1 h)。称取一定量的吡嗪酰胺,用二甲基亚砜溶解,制成10 mg/ml的母液,高压灭菌后用微量进样器加入上述改良罗氏培养基中,得到吡嗪酰胺浓度分别为60、120、240、480、960 μg/ml的含药培养基,每个浓度做3管。阴性对照组为只加二甲基亚砜(<0.5%)的无药培养基。试管放置成斜面,在80 ℃的凝固器中灭菌1 h。待培养基冷至室温,每管分别接种牛结核分枝杆菌悬液50 μl (106CFU/ml)。接种后的试管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 ℃培养20 d后观察结果。抑菌试验结果判定如下:菌落数低于8个(含8个)计为有抑菌活性。其中,无菌落生长计“+ + + +”,1~2个菌落计“+ + +”,3~5个菌落计“+ +”,6~8个菌落计“+”,菌落数超过8个视为无抑菌活性,计“-”。

1.5.3 中草药醇提物抑菌活性测定 15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均用二甲基亚砜溶解,加入改良罗氏培养基中,除桂枝醇提物浓度为0.5 mg/ml外,其余14种中药醇提物的终浓度均为1 mg/ml,每个样本做3管,空白对照组为只加二甲基亚砜的培养基。其余同上法。

1.5.4 吡嗪酰胺与15种中草药醇提物的联合抑菌试验 按上述方法制备同时含吡嗪酰胺和中草药醇提物的含药斜面培养基,吡嗪酰胺的终浓度为60 μg/ml,除桂枝醇提物浓度为0.5 mg/ml外,其余14种中药醇提物的终浓度均为1 mg/ml,按上法灭菌、接种、培养和进行结果判断。

2 结果

2.1 吡嗪酰胺抑菌活性结果 吡嗪酰胺的抑菌作用见表1,测出吡嗪酰胺对牛结核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20 μg/ml。

表1 吡嗪酰胺对牛结核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μg/ml)

2.2 15种中药乙醇提取物及与吡嗪酰胺联合的抗菌测试结果 15种中药乙醇提取物及与吡嗪酰胺联合的抑菌作用见表2。预试验发现,桂枝醇提物为1 mg/ml时,具有抑制牛结核杆菌的作用,故在联合抗菌试验时,将其浓度降至0.5 mg/ml,其余14种中药醇提物在1 mg/ml均无抗牛结核杆菌活性。从表2看出,共9种中药与吡嗪酰胺存在联合抗菌作用,按照抑菌强度,依次为桂枝、桑白皮、乌梅、茯苓、大黄、当归、柴胡、木香、莪术。

表2 15种中药乙醇提取物及与吡嗪酰胺联合对牛结核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

3 讨论

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包含不同种类的分枝杆菌,其中结核杆菌分为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这两类分枝杆菌可在人和牛之间交叉感染。出于生物安全考虑,国内外研究机构在筛选抗结核杆菌药物时,一般采用牛结核杆菌BCG菌株或人结核杆菌H37Ra无毒株进行初筛[12]。

吡嗪酰胺是一种前药,在结核杆菌内被转化成吡嗪酸,在pH 5.5的酸性环境中产生杀菌作用[13]。体外抗人型结核杆菌试验,在中性环境中吡嗪酰胺抑制人型结核杆菌的MIC值为100 μg/ml[12]。本实验测出吡嗪酰胺在中性环境中抗牛结核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20 μg/ml。异烟肼体外抑制牛结核杆菌的MIC值为0.06~0.12 μg/ml,与异烟肼比较,结核杆菌不管是人型还是牛型,对吡嗪酰胺都缺乏敏感性。因此,将牛结核杆菌作为试验菌株,对筛选能增强吡嗪酰胺抑菌作用的中草药是恰当的。

当吡嗪酰胺浓度降低到60 μg/ml时,牛结核杆菌生长良好,在同等浓度(60 μg/ml)含吡嗪酰胺的培养基中分别再加入桂枝、桑白皮、乌梅、茯苓、大黄、当归、柴胡、木香、莪术的醇提物后,牛结核杆菌的生长完全被抑制,表明这9种中药能增强吡嗪酰胺的抗菌作用。后续工作中,拟采用活性跟踪分离方法对桂枝、桑白皮、乌梅等中药进行深入研究,分离、鉴定与吡嗪酰胺具有协同抗菌作用的活性分子,为发现新型抗结核杆菌药物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桑白皮提物吡嗪
结核分枝杆菌对吡嗪酰胺耐药的相关基因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岭南山竹子醇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
黄水枝醇提物对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桑白皮炒制前后HPLC 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吡嗪酰胺敏感性检测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
吡嗪酰胺酶活性与耐多药肺结核近期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高温大曲中吡嗪类化合物GC-MS检测方法的研究
丹参醇提物的抗菌作用研究
桑白皮清肺化痰又美发
桑白皮汤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的舒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