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的发展对策

2020-08-28 09:45江旭聪石笑娜陈红唐小倩肖新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13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规划对策

江旭聪 石笑娜 陈红 唐小倩 肖新

摘要: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强化乡村规划引领,强调要把加强规划管理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实现规划管理全覆盖。我国的农业园区虽然发展迅速,但由于区域不平衡性、园区多样性、技术不成熟性和管理多部门性等因素,现阶段我国农业园区仍处于多而不优、规划效益不高的状态。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必须要做好规划设计工作,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基于此,对我国农业园区规划的思路和实践进行研究,找到规划布局不合理、规划思路单一、规划承载能力差、资金投入少等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几方面因素,并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展农业园区规划工作提出了明确规划思路、发挥示范作用、加强资金筹集、完善政策标准、强化科技支撑等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科技支撑;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98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20)13-0013-04

收稿日期:2020-03-12

基金项目:安徽省重大科技专项(编号:1603070112)。

作者简介:江旭聪(1995—),男,安徽桐城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研究。E-mail:1570782419@qq.com。

通信作者:肖新,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环境生态与区域规划研究。E-mail:xiaoxin8088@126.com。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来实施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1]。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既切中了当前制约我国“三农”发展的最大短板,也指明了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目标、新方向和新思路。乡村振兴需要规划先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实施离不开现代农业园区的规划设计。

现代农业园区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点,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是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现代农业园区是“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重要载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增收、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抓手。但对照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对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国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既存在诸多有利条件和机遇,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必须做好规划设计,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建设任重道远。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的思路和实践进行认真研究,特别是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现代农业园区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梳理,以推动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在新时代迈上新的台阶。

1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的重要意义

现代农业园区是集中体现各地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代表,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助力精准扶贫等方面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科学编制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对于展示农业园区形象、保证农业园区顺利运营至关重要。因此,对现代农业园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不仅可有效整合和合理开发园区内优势农业资源,还可使现代农业园区按照规划思路朝着规划目标和方向有序地发展,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社会价值。做好农业园区规划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是实现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也处在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关键时刻,农业只有插上科技的翅膀,才能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因此,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大背景下,对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规划建设一批符合新时代发展趋势的现代农业园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迫在眉睫的时代课题。

通过科学规划建设高质量的现代农业园区可以将农业高新技术和先进理念輻射到农业园区内,从而使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区域农业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规划建设高质量的现代农业园区还可以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进一步聚集和吸引人才、科技、土地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打造集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推进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以及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农业园区一头连着工业、一头连着农业,一边接着城市、一边接着农村,让现代农业园区成为了城市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流向农村的重要载体,农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也给返乡人员干事创业搭建了舞台,为进一步联工促农、联城带乡,逐渐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以及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提供了桥梁纽带。可以说,做好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是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功在当下、利在千秋,须要持久抓好、久久为功。

1.2规划可以突出园区特色,完善园区功能分区

现代农业园区要想拥有核心竞争力,除了需要拥有特色主导产业外,还需要具备农业园区自身的特色,因此规划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代农业园区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须要在考虑保留农业本身自然属性的同时,不断利用新手段、新技术来展现园区的现代化气息,使得农业园区形成自身的鲜明特色,如在园区规划中设计农事体验、可食地景、文化研学等环节,形成集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休闲特色观光园区。反之,如果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园区内田园风光及自然特色,只是简单地对功能区进行划分,就会造成园区内很多特色地形、地貌等被忽略,甚至被破坏,很多不合理的景观设施更是造成了大量建设资金的浪费,同时也破坏了园区的自然生态属性,导致农业园区丧失特色,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此外,对农业园区进行科学规划还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分区,通过对园区内产业功能进行合理分配来促进区域空间布局与产业布局的有机融合。因此,做好园区的规划设计对于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特色和确定现代农业园区的功能分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3规划可以使园区内容更丰富,建设更合理,更节省成本

很多农业园区在发展建设中由于没有进行事先科学合理的系统规划,只是通过简单零散的想法去不断添加建设内容,直接导致建成后的农业园区缺乏主题,造成了很多功能的重叠,使得园区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甚至严重违反了用地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致使园区经营惨淡,得不偿失。因此,现代农业园区一定要先规划后建设,先建设后规划或者边建设边规划等都是不可取的。

对农业园区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可以高效分析项目区域综合因素,充分利用园区资源,有针对性地对园区做出合理化建设,不断丰富园区内容,使得园区建设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园区功能更加齐全。另外,园区投资者和经营主体也完全可以按照事先规划量力而行、分步实施,避免很多重复建设和推倒重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节省更多的成本。

2我国农业园区规划建设的问题基本现状

我国的农业园区规划建设起步相对国外来说并不是很早,虽然经历了初步探索、规范发展、成熟提高等阶段,但现阶段我国农业园区规划仍处于多而不优、效益不高的状态。按照规划目标,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应该能够起到放活农业园区开发潜力、激发农业园区发展动能的作用,但由于区域不平衡性、园区多样性、法理薄弱性、技术不成熟性和管理多部门性等因素,不少农业园区容易出现仅仅明确规划目标宏观定位的问题,使得规划难以落地生根、有序实施,甚至效果会与初衷相背离。也有一些农业园区在规划编制期间没有充分开展前期调研和分析论证,致使农业园区规划缺少科学合理性,导致功能定位不准确、优势产业不突出、空间结构不清晰、区域城乡联动不明显,很难将农业园区内各种资源进行高效和立体整合,直接导致农业园区在发展中逐渐被淘汰。此外,在功利主义的驱动下,部分农业园区规划项目脱离实际,规划编制“非农化”倾向突出,农业园区规划设计和规划实施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园区内生发展动能不足,地域特色不明显,不能从根本上激活农业园区发展的活力,涌现出“千园一面”的现象,导致不少规划后的农业园区失去了“农”的气息。

3我國农业园区规划建设的制约因素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我国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建设发展的时间较短,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各种规划思路和技术还不够成熟,农业园区规划在规划思路、功能定位、空间布局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3.1规划建设总体规划布局缺乏,空间布局不合理

目前国家对农业园区规划建设的统一宏观指导还不够,政策滞后于发展,农业园区缺乏宏观体系上的总体规划。不少农业园区规划的编制与政府、农民沟通不足,存在盲目选址、盲目规划或者“先建设后规划”“边建设边规划”的现象,致使部分农业园区规划布局散乱,地方文化及民族特色不突出,难以承接城市的功能辐射,面向乡村的公共服务能力较弱。在空间布局上,部分农业园区规划存在建设和示范内容过多,规划重点特别是主导产业不突出,规划内容重复或分散,未形成农业园区自身特色等问题,不仅没有充分发挥园区内农业资源的优势,更造成了建设资金浪费,直接或间接导致农业园区的示范、推广等作用在规划中没有充分地表现出来,更影响了农业园区的持续健康发展。

3.2规划建设示范目的不明确,规划思路单一

现代农业园区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部分农业园区规划的编制不注重园区规模、结构和效益的协调统一,不立足于市场,不重视在农产品精深加工、物流服务以及品牌创建等领域上下功夫,因而不能够把园区做大做精做强,无法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再加上规划思路的单一,导致农业园区容易出现特色不明显、生态人居环境不优、文化传承不佳、乡村治理不足、发展活力不强等问题,甚至出现“千园一面”的现象。

3.3规划建设承载能力差,产业发展水平低

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有的农业园区存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水、电、路、网、绿化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农业园区面貌改善步伐缓慢,农业园区的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等情况,不少园区还停留在以一产为主的传统阶段,二产发展严重滞后,三产种类少、规模小、层次低,落后的产业环境难以吸引各类投资者到园区落户,直接导致了农业园区劳动力吸纳力弱,产业发展水平跟不上社会发展节奏。

3.4规划建设科技支撑体系不健全,技术人才急缺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但我国现阶段专业从事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编制与园区建设的科技人员比例还比较低,相关科研单位和一些企业同农业园区管理部门在人才交流、成果开发等方面的沟通渠道不畅通。部分农业园区的经营管理者仍缺乏科技创新的意识,不愿意在农业园区建设,特别是科技成果引进和转让上投入太多的费用,园区规划建设的科技支撑体系明显不强,再加上专业指导以及参与园区建设与管理的综合技术型人才的缺乏,致使农业园区的产业技术结构不合理、园区发展后劲不足。此外,在“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时代,我国农业园区信息化的技术成熟度相对较低,企业和科研机构高端技术研发还不成熟[3],农业园区信息化各项关键技术研发仍处于实验室中试阶段,而发达国家的相关技术已经进入了产业化阶段[4],因此很难适应乡村振兴对农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3.5规划建设投入少,体制机制不健全

目前,农业园区规划项目的实施主要靠向上级政府申请,基层负责运营和维护,各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非常有限,资金问题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建设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还存在体制机制障碍没有真正消除的现象。农业园区建设缺乏必要的行政事权和与之相匹配的财权,“小马拉大车”现象较突出。

4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园区规划建设对策建议

4.1明确规划思路,注重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

编制现代农业园区规划要以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中心,产业发展基础为主要依据,不断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为根本,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企业孵化为主攻方向[5],更要与当前的国家战略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全面关注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等问题,是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全面体现了先进、科学的价值取向。现代农业园区是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和物质基础,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将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紧密结合,有助于两者相互融合促进,利用国家战略规划的思想指导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建设,必将会更好地推动现代农业园区持续健康和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会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从而不断提升整个农业产业化水平。

4.2发挥示范作用,建立合理机制

在现代农业园区规划设计中更应该强调乡村空间、文化、产业、生态多方面内容共同发展,注重把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开发,强化农业产品、农事景观、乡土文化和休闲农业经营场所的创意设计,在规划思路上可借鉴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成功经验,让规划后的农业园区既具有美丽经济,又具有美丽生态和美好生活,形成“三美融合”的健康脉络。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在园区规划中要特别考虑产业带动园区内生发展的功能,在农业园区规划中要合理进行产业空间布局,侧重产业链的纵横延伸;另外还要协调好产业与园区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关系,注重让农业园区依托产业进行特色化、品质化发展;同时也要建立起园区规划多部门联合协调机制,加强对地方科学编制农业园区规划的指导、培训和监管,适时开展农业园区规划编制和实施专项督查行动,形成以农业部门为主,农业、科技、自然资源等多部门联动的综合管理体系,以顺应现代农业园区“大农业”的发展路径[6];此外要推进“多规合一”“规划先行”等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措施的落实,确保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真正发挥规划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协同合作。

4.3加强资金筹集,不断整合各类资源

现代农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投入,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各类农业园区规划项目的资金支持,可以设立专项资金,对涉及农业园区规划的项目给予倾斜。此外,还要采取多种形式吸引社会各界的投资主体,摆脱单一的依靠政府“输血”状态[7]。在农业园区规划中还要积极整合各类优势资源,比如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等形式不断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通过先进技术的引进、组装、集成和成果的转化实现农业技术的集成创新,集聚一批具有高科技含量和市场活力的龙头企业入驻农业园区等。此外,还要重点构筑产业、技术和服务等平台,吸引技术、人才、资金等多方位的投入要素和政府、企业、高校以及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多元化的建设主体,聚集农业园区内外各种资源,从而带动整个农业园区发展。

4.4完善政策标准,加强专业规划人才的培养

现代新型农业园区规划研究目前一般采用政策导向的定性方法,在今后可以考虑合理使用定量分析方法将更多的资源运用到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中,用科学性数据来支撑和完善规划,使得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在具体实践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加契合当前乡村振兴的实际需要[7]。另外,政府部门可以在财政投入、融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全面提速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步伐,或者通过统一实施相关标准和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来支持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为做好园区规划设计提供便利和指导。在现代和未来的农业发展中,农业科技人才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农业园区的规划更离不开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政府应进一步投入精力,加大对新型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着力培养一批懂农业、懂规划、爱农业的专业型技术人才。

4.5强化科技支撑,注重突出规划特色

现代农业园区要想具备核心竞争力,就要在规划设计中更加注重突出园区的主导产业以及园区的发展定位和经营特色等。这就要求农业园区在规划中注重强化各产业链条、各环节的科技支撑,比如在规划产业模式上,可以设计出立体式的现代化种养模式,使種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兼顾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在科技力量投入上,可以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园区,推动新品种、新技术等在农业园区的示范应用,鼓励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创新,支持科研院所在园区设立研发机构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此外,还要重点加强农业园区信息化建设,只有让农业园区插上科技的翅膀,才能快速让农业园区发展紧跟时代步伐。在规划中要突出园区特色,这就要求园区要不断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因为现代乡村产业要更加注重发展集产、加、销、游于一体的多功能产业,所以在园区规划中要注重把农产品生产加工与休闲、旅游、研学等进行有机结合,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集休闲观光、生态旅游、农产品生产、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不断延伸产业链,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园区增绿、农民增收,推动园区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在规划中还必须考虑开发与保护并举,充分保护地方文化遗产,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且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农业文化旅游统筹推进,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推进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走出一条“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之路,使规划后的园区变景区、 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另外,在现代农业园区规划设计中应特别注重因地制宜,要根据实际需求因地制宜确定每个农业园区的主导产业,做到“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彰显特色”,进而实现农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8]。

5结束语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

重要桥梁,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规划理念是否足够新颖、定位是否准确、布局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园区建设的成效和区域农业的发展[9]。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用先进的理念和思路不断丰富农业园区规划内容、完善农业园区规划建设体系、指导农业园区规划建设,不仅有利于现代农业园区的持续健康发展,还能不断激发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内生动能,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从而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样板区。

参考文献:

[1]蒋季北.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现代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研究[J]. 乡村科技,2019(12):54-55.

[2]唐惠娟. 乡村振兴战略路径探索[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6):30-31.

[3]张骞,淮贺举,孙宁. 信息化引领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21(12):8-13.

[4]赵春江,杨信廷,李斌. 中国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回顾及展望[J]. 农学学报,2018,8(1):172-178.

[5]信军. 农业园区规划编制内容初探[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5(5):117-122.

[6]赵之枫. 基于互动理念的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研究[J]. 城市规划,2013(11):34-38.

[7]王宝平. 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研究[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8]黄欢,朱清,刘庆友. 农业文化与观光农园开发探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10(增刊1):38-40.

[9]曹阳,柯清标,段洪洋.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创意实证研究——以东莞市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2014,34(15):162-166.韩喜红. 从县长直播风来看疫情后贫困地区农产品直播营销新发展[J].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3):17-22.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0.13.004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规划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