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0-08-31 02:46吴夏
今日健康 2020年5期
关键词:抗抑郁程度评分

吴夏

(岳阳市一人民医院,湖南岳阳,414000)

实践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临床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脑卒中作为一种非常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仍然会出现认知障碍或者是偏瘫后遗症,所以,这就要求在病人的治疗早期就要做好预防,减轻他们的伤残率,帮助患者舒缓紧张、焦虑等不良的心理情绪,引导患者积极进行术后的治疗工作。现阶段,大部分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手段,都是比较常规的,例如进行运动康复训练、物理刺激等等,虽然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很多患者而言,效果一般,并不显著,此时就需要增加其他的康复治疗的方法。依据患者本身的发展需求,积极进行针对性的早期抗抑郁治疗,帮助患者科学改善生活健康状况。本篇论文旨在研究早期抗抑郁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产生的影响,随机选取了60位脑卒中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的是常规的治疗方法和常规治疗加早期抗抑郁治疗的方法,通过对使用这两种方法之后的病人的康复情况进行观察和判断,由此来研究抗抑郁治疗方法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产生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次研究,我们随机选取了从2018年7月到2019年9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60位脑卒中患者为主要的实践调查研究对象,借助科学性的数字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男性患者16位,女性患者14位,年龄跨度为46岁-80岁,平均年龄为68.26岁,对照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均为15位,年龄跨度为47岁-80岁,平均年龄为68.35岁。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础数据上并没有明显差异。纳入标准:依照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所制定的相关性脑卒中诊断内容为主要参考,详细判定所有参与人员的患病类型,确保其符合本次实践探究的标准,并确认其已签订相关的同意书,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高;排除标准:及时排除存在严重性心理疾病、肾脏功能性疾病以及精神障碍、沟通障碍的患者。本次参与研究调查的60位患者,均已经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没有产生退出的情况,对于患有老年痴呆或者是精神疾病的患者,不将其作为实验对象,另外,有抑郁症病史或者是自杀倾向、过度依赖酒精的患者,也不将其列为研究对象。

1.2 治疗方法(1)对于对照组的患者,我们采取的是常规的治疗方法。举例来说,也就是帮助患者进行一些关节方面的恢复训练,比如努力训练肢体平衡,或者是身体协调性;还有关节松动训练等等,帮助他们恢复其运动功能,促进肌肉的放松……除了这些功能性恢复训练,另外还可以通过口令的刺激和视觉交流等一系列的物理方法,帮助他们的运动功能合理的恢复。必要时基于对照组成员患者一定的神经性药物支持。而治疗组的成员,我们在运用以上综合治疗方法的基础之上,增加了早期抗抑郁的治疗,也就是口服氟西汀,一日两次,每次十毫克,持续性治疗4周,帮助患者进行早期心理抑郁倾向的预防。脑卒中患者,往往在病发以后心情不佳,容易造成抑郁倾向,由于身体方面的不便,极易产生焦虑心理,对于医学治疗很容易抱有厌倦、消极态度,从而影响到治疗的最佳效果,此时就需要医护人员加强对他们的抗抑郁治疗,消除负面思想,给予一些正确的、积极的心理疏导,帮助其解决病情上的疑难,并且促进情感以及生活方式上面的正向沟通,为患者提供除去医学手段以外的情感支持,而且,在沟通的过程中,可以针对脑卒中的病因、预后疗法以及影响因素等,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宣传教育,提升患者对于自己患病的情况的认知,这样就能够使得他们对所有的治疗方法做到深刻的了解,促进自身提升配合程度,调整心情,谨遵医嘱完成治疗方案。

(2)对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均进行专业的临床性护理手段干预,通过心理健康疏导,加强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给予患者较强的治疗信心,及时发现与消除患者在治疗期间所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心理情绪,全力确保预后情况的改善。通过基础性的日常饮食护理,叮嘱患者及时进行水分的补充,改掉以往的饮食陋习,依照科学化的饮食清单进行日常进食,多食用蔬菜、水果,少食用辛辣、刺激、难以消化的食物。专业的医疗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及时想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耐心讲解脑卒中疾病的相关临床知识、发病特征、治疗手段、患病原因等内容,引导患者提升对此类疾病的认知,树立正确的治疗信念,积极配合主治医师的临床性治疗。为尽早帮助患者尽快的恢复身体健康机能,需在充分考虑患者实际身体治疗情况的基础之上,指导患者进行基础性的语言功能、运行功能等方面的训练,帮助患者提升总体的治疗成效。

1.3 对比指标依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针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抑郁程度进行分析对比,其主要的分析内容包括:患者体重的数值变化、认知意识障碍、睡眠质量障碍、绝望感等,得分越高,表明其抑郁倾向越来越严重,得分较低,则证明暂时良好。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对患者的焦虑程度进行分析评估,针对患者的临床焦虑感受、行为认识障碍、紧张情绪、睡眠质量、恐惧心理等内容进行综合评定,当评分达到15分以上后,证明此时患者正处于中度焦虑状态。当评分高达25分以上后,证明此时患者已表现为重度焦虑。应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来进行评分,统计记录其接收治疗后一个月内的生活自理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四肢肌力、行动能力等项目,评分越高证明其自理能力较弱,反之则较强。

1.4 统计学方法采取临床数据研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SPAA软件进行相关研究数据的处理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的计数数据均以(数量/百分比)形式进行表示,以卡方检验验证组间差异;计量数据表示为(平均值±方差),以t检验验证组间差异;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断标准。分析判定两组数据在统计学方面均存在较大的数据差异,有对比性。

2 结果

2.1 抑郁程度对比针对两组患者进行了抑郁程度大数据分析对比。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在抑郁程度的评分上,并没有明显差异,但是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明显高于治疗组,数据结果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抑郁程度对比

2.2 生活自理能力分析对比针对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法一个月之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分析对比,我们发现,治疗组的成员,其生活自理能力明显地高于对照组成员,意识以及认知能力有所提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进步,目前针对脑卒中的患者的急救,成功的概率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的患者在经历了这次的鬼门关之后,仍然会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运动神经缺损或者是认知功能障碍,这些后遗症都严重影响到了其心理健康程度,以及生活自理能力,久而久之,对患者个人及家庭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通过分析我们得知,脑卒中病患,他们之所以会发生抑郁症,主要是由于其在经历了痛苦的治疗之后,本身仍然有活动障碍,使得其生活质量弱化,从而出现了心理障碍,由此引发出了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本篇论文研究的就是如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应用抗抑郁方法来帮助患者恢复其生活信心,促进其更好的配合医生完成运动恢复训练。其中使用的氟西汀,就是一种常见的抗抑郁的药物,它可以跨越患者的血脑障碍,直接发挥药效于中枢神经系统中,促进药物的渗透,由此来缓解患者的抑郁倾向。另外,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心理辅助疗法,也可以帮助他们减轻心理负担,以积极的、乐观的精神状态来面对丰富的世界,由于患者树立了强大的自信心,就能有更加坚强的毅力来对抗病症的干扰。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无论是在抗抑郁指数,还是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评分上,加入了早期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在效果方面都明显的好于对照组患者,这也就充分证明了,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加入早期抗抑郁治疗还是非常有效的,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抗抑郁程度评分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我给爸爸评分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颐脑解郁颗粒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An Optimal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Scheme for Caching-Based Content Distribution in Backhaul-Limited Small Cell Networks
舒肝解郁胶囊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