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ubric构建面向工程认证的数学电子技术课程考核体系研究

2020-08-31 01:58张志毅杨同忠徐箭
大学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课程考核持续改进成果导向

张志毅 杨同忠 徐箭

[摘 要]在工程教育认证中,要求课程教学要实现对毕业生相应能力指标点的支撑作用,因而课程考核应从教学目标出发,将课程支撑的多个毕业要求能力指标点作为评价学生成绩的出发点,采用多元考核方式相结合的考核体系。评价量规Rubric的功能可以很好地契合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课程考核思路和原则,能实现基于多种“学习成果”的学习效果评价,便于掌握每个学生在多方面能力的达成情况,有助于教与学的持续改进。笔者针对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考核体系设计,利用Rubric构建有效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实际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促进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评价量规;工程教育认证;课程考核;成果导向;持续改进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09-0021-04

在现行的多数课程考试/考核中,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学生课程最终成绩的绝大比重(多数有70%以上),课程考核一般期望通过对考核试卷中各个试题的完成情況的分析,得到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问题分析和研究能力的定量评价。实际上这种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试卷,往往存在着形式模式化、题型标准化、命题陈旧化等多种弊端,很多学生可以通过期末时突击复习,用大量刷题的方式来应对考试,即使并没有真正掌握所应该掌握的课程内容也可能取得不错的卷面成绩,因此用此种考核模式衡量出的学生学习质量与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出入较大,对多个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难以做出准确的评价。时间限制和纸质闭卷试题的限制,也使传统的闭卷期末考试最多只能反映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要求学生具备的多种工程实际能力,如资料收集和文献检索能力、自由探索和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等也无法进行评价,对这些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关注的能力的培养也无法通过目前的课程考核得到促进。传统的课程期末闭卷考核方式,容易导致“考完即学完”的现象,无法达到以考促学,并实现教学持续改进的目的[1-3 ]。

一、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课程考核思路和原则

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4]。这些核心理念贯穿于高等工程院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构建、课程考核与评价系统建立等各个环节。对课程的考核与评价体系设计来说,要契合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设计出满足课程教学任务考核需求的考核方式,应遵循以下思路和原则。

(一)将“学习成果”作为考核项目

在工程教育认证中,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门课程都要有对毕业要求相应能力指标点的支撑作用,实现课程对不同的毕业要求能力指标点的支撑即是该课程的多个教学目标。各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以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为原则,对应的课程考试/考核就应从教学目标或能力指标点出发,对照教学目标或能力指标描述的评估标准,检查学生是否达成了相应的能力和技能。所以,课程支撑的学生毕业要求能力指标点,应作为评价学生成绩的出发点,也就是说应以课程学习后,期待学生应获得的“学习成果”为导向来进行课程的考核设计,以促进学生“学习成果”的达成。

(二)以学生多种能力的考核为目标

在工程教育认证中,一门课程可能需要同时实现对几个不同的能力指标点的支撑作用,如设计/开发系统解决方案、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个人和团队、沟通与协作、自主学习、项目管理等,这些不同的能力或成果达成通过课程的学习是否实现,期望用一场限定时长的纸质闭卷考试完全评价得出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时间和纸质闭卷试题的限制,传统考试只能反映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工程认证教育标准中要求学生具备的多种毕业要求实际能力无法进行评价,对这些能力的培养也无法通过这种课程考核得到有效的促进,因此课程的考核应采用以多种能力考核为目标的考核方式。

(三)以多元考核方式为途径

在工程教育认证中,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有多样性,同时由于能力的形成具有渐进性的特点,为促进能力的养成,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应纳入课程的考核系统,应注重从课堂内外的多个角度和过程来进行课程的评价和考核,也即应兼用过程性的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是通过对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反映出的情感、态度和策略等方面做出评价,适时修正教学活动,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的考核方式。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考核应有机结合在一起组成多元化的课程考核系统,以促成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四)以实现教与学的持续改进为重点

在工程教育认证中,课程考核不仅仅要完成课程对毕业生能力指标点支撑的达成情况评价,更要求基于考试/考核的结果,分析寻求不断地优化、调整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的持续改进方法,也即要通过考核使教师明确教学进一步改进的具体内容和方向,同时对每个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出其优势与不足,指明其改进与努力的方向,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面向工程教育的课程评价量规Rubric的设计

(一)评价量规

评价量规(Rubric)是一个二维表格,如表1所示,是由教师或评价专业人员开发的、从评价指标和等级水平两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绩效评价的一套标准[5-6]。评价指标可设定为要检验的多个教学目标,等级水平则详细规定了学生所要达到的学习成果的标准,并给出了各等级(从优到差)质量描述的标准,对所有的评分点都做出说明和规定,能对合格表现的组成要素提供很好的建议。

(二)面向工程教育的课程评价量规的设计

课程评价量规的设计不是单个授课教师可以单独完成的简单任务,一般由课程组相关教师共同完成,这样有利于形成更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课程评价量规的设计,可以采用如下的步骤:

(1) 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该课程支撑的相关指标点;

(2) 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支撑的相关指标点确定评价量规的若干评价指标;

(3)设计一个二维表格,包括评价指标和等级划分及描述,对每一个评价指标分等级进行描述,描述语言尽可能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

(4)使用评价量规,并根据使用情况和各方(院系、教师和学生)的反馈,调整、修订、完善课程量规评价系统以达到能完全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效果。

评价量规的使用要求在课程教学过程开始之前就发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在课程初期就能明确自己通过这门课将有哪些能力的提高,各能力应该达到什么程度才比较理想,从而为自己制订清晰明确的努力方向。因此,有人说Rubrics 不仅是一把尺子,可以衡量学生是否已经具有某种能力,更是一把钥匙,能开启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是启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系统[6]。

评价量规的采用使授课老师在给学生打分时有了明确的评价标准,可以实现基于“学习成果”的学习效果评价,可以通过成绩分析掌握每个学生在各方面能力的达成情况,分析出学生在能力与素质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指明其改进与努力的方向,也为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活动设计提供有益的指导,达到促进学生能力培养、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实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持续改进。评价量规的功能可以很好地契合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课程考核的思路和原则,有助于教与学的持续改进。因此,在设计面向工程教育的课程考核与评价系统时,引入评价量规来辅助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三、基于Rubric构建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数字电子技术考核体系

(一)明确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能力指标点

从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的补充标准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此类专业的工程基础课程,对毕业生的能力支撑有重要贡献,在认证中具有重要分量。以笔者所在的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为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能力指标点包括:(1)工程知识:使学生掌握用于解决复杂电气与自动化工程问题所需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的数字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技术知识;(2)问题分析:使学生能够对复杂电气与自动化工程问题中所涉及的电子系统进行系统功能分析;(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使学生在设计针对复杂电气与自动化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时,对相关的电子系统能进行方案设计、方案评价和选择,并在此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4)个人和团队: 能够在一个团队中有效地发挥成员和领导的作用;(5)终身学习: 表现出自我学习的能力和成效。

(二)将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与能力指標点对应

为了促进培养目标的达成,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按课程的知识体系将课程内容模块化,然后将模块化的课程内容划分为 3 个层次:(1)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层次;(2)核心和提高性知识层次;(3)扩展性层次。不同的教学模块和课程内容层次有相应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内容层次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结果如表2所示。

(三)多元的课程考核体系设计

将课程支撑的学生毕业要求能力指标点作为评价学生成绩的出发点,针对数字电子技术支撑的多个不同类型的能力指标点,采用将过程化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将评分量规引入课程的考核体系,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具体的考核方式设置如下:

根据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要求,对基础和核心知识主要侧重于工程知识方面的考核,考核学生对课程基本概念、基本内容的掌握,基本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支持毕业要求能力指标点(1)(2)的达成。用闭卷考试和平时测验共同进行成绩评定。闭卷试题包含涉及面广泛的概念记忆、判断、选择、分析简答和计算能力等多种题型,采用传统的终结性闭卷考试方式。

对提高层次部分的内容则不采用闭卷考试,在课程教学中,这部分内容所承担的教学任务,除了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外,更重要的在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主要侧重于支持上述毕业要求能力指标点(2)(3)(4)等目标的达成,而这些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可采用过程性考核方式,用评分量规作为评价工具评价得出每个学生这部分的综合分数,评分量规的设置如表3所示。

对拓展性知识层次主要侧重于支持上述毕业要求能力指标点(4)(5)目标的达成。侧重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小组沟通合作能力的培养,根据学习小组思维导图的完成情况和相应部分的知识测验得到小组的综合分数,小组思维导图的完成情况的评定也用评分量规作为评价工具得出。

(四)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过程性考核的Rubric设置

由参与该课程教学的课程组所有教师共同参与、多次讨论,根据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对学生毕业要求能力支撑的指标点,可以形成如表3所示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Rubric评价体系(一部分),含有多个一级指标(与课程支撑的多个毕业要求能力指标点对应)和二级指标,对各二级指标制订了多个等级标准A、B、C、D,各标准都有详细的能力描述语句,可以设置相应的分数。

四、结束语

课程考核评价是检验课程教学效果、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课程教学最终是否实现了对所要求的毕业要求能力指标点的支撑作用,只有通过课程的合理考核才能够佐证。一门课程在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中可能会支撑毕业要求的多个能力指标点,所以课程的考核系统也必须对该门课程所承载的所有毕业要求指标点进行全覆盖,如果未能覆盖,则无法提供足够佐证来说明学生通过该门课的学习达到了要求的毕业能力。课程支撑的多个能力指标点,涉及对学生的多方面的培养要求,如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终身学习、沟通和协作等,因而在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课程应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考核体系。本文顺应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提出了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课程考核思路和原则,提出利用教学评价工具Rubric来构建有效的课程过程考核评价体系。评价量规作为一种评分工具,可以描述对考核目标的明确期望,学生通过对评价指标的描述,可以知道自己是否符合标准,也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表现水平和努力方向;教师通过评价量规可以看到学生的进步和遇到的困难,并依此改进后续的教学。本文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指导,以成果导向为原则,以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考核改革为例,探讨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课程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对其他工程类课程过程考核方式的设计和实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谢荣生,曾志强,田翠华.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计算机类课程考核方案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48):146-148.

[2] 陆勇. 浅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157-161.

[3] 黄华升,张波.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网页设计与开发技术》课程考核方式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8(23):121-122.

[4] 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5] 王芳.《评价量表——快捷有效的教学评价工具》评介[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7(2):77-79.

[6] 印媛君,来平凡,杜月光,等. 基于Rubrics构建快捷有效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以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为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11):49-51.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课程考核持续改进成果导向
质量持续改进在呼吸科患者鼻导管氧疗护理中的应用
高校概率统计课程OBE教学方法研究
形成性评价在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中的应用策略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职计算机教育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
软件技术专业成果导向课程设计
基于高职成果导向教育的行动学习模式构建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面向学习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精益管理在国际物流服务企业的应用